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嫁爷爷,再嫁孙子的扬州美貌才女(图)

(2006-08-17 18:40:13)
分类: 思想文化交流

本文登上了新浪伊人博客"时尚视点"栏目。

 

中华“第一和亲公主”刘细君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为汉匈交好立下的功绩千古流传。前段时间,由影视新人杨幂主演,汇聚了刘德凯、刘晓庆、陈宝国、翁虹、潘虹等众多明星的历史剧《昭君出塞》在中央八套热播,更让王昭君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中国历史典籍第一位记载了姓名和史实的汉族和亲公主刘细君,其生平事迹却鲜有人知。若细君泉下有知,怕是满腹委屈,大大地不服啊。

王昭君与匈奴和亲是在公元前33年,而刘细君远嫁乌孙国和亲是在公元前105年,比王昭君早了整整72年。王昭君的和亲实际上是刘细君和亲的余波和遗响,就历史事实而言,刘细君除了是中华第一“和亲公主”以外,其和亲无论在时间的先后、处境的难易、贡献的大小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了昭君。

戎戎在前面写作《扬州美女是这样制造“出”来的》时,曾阅读到一些有关刘细君的文献,深为感佩和感动,遂广泛搜集资料,请教专家学者,作成此文。

 

一.才貌双全汉公主

 

刘细君具有正宗的皇家血脉,是名副其实的汉室公主。其高祖是汉文帝刘恒,曾祖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刘非,父亲是江都王(扬州当时称江都)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暴君,公元前121年企图谋反未成后自缢,细君母以同谋罪被斩。当时,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

公元前117年,刘胥被封为广陵王,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细君气质超凡,美貌脱俗,聪明伶俐,机敏可人,深受广陵王的喜爱。刘胥安排专人教授细君典章、音乐、歌舞和礼仪,使其渐渐成长为一位才艺双绝、声名远播的美女,其芳名一直传到了京城长安。

当时,匈奴国势力强大,汉、匈两族的边陲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王国,大多为匈奴所控制,只有乌孙国(今新疆伊犁一代)拥兵近20万,是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敢与匈奴抗衡,而且愿意与汉朝来往。公元前108年,西域乌孙国王昆莫向长安送来聘礼,请赐一位汉室公主为妻。汉武帝为联合乌孙共同对付匈奴,同意联姻。通过左挑右选之后,决定由刘细君出塞,担此重任。

 

先嫁爷爷,再嫁孙子的扬州美貌才女(图)

 

二.感天动地“手印石”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为刘细君送嫁的队伍从扬州向着“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出发了。车马辚辚,华盖亭亭,细君公主的车队行走在2110年前的黄土路上。前面已经是灵璧境内,壁立山前,人踟蹰,马不前。刘细君下了木轮车,东望乡关,家乡扬州已经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西望长安,前面的路途,依然遥远得望不到尽头。她手抚巨石,久久不忍离去,时间过去了很久,刘细君手上的汗渍居然在岩石上留下了一枚清晰的手印……

1000多年以后,元代钱塘诗人钱惟善路过灵璧,发现了这块连手腕的关节都栩栩如生的手印石,感慨之际,挥笔题诗《灵璧手印篇》,诗前序云:“汉以江都王女细君嫁乌孙王,女过灵璧,尝扶于石,后人锲石为模,腕节分明,故述其事而为之辞。”诗云:

万里穷愁天一方,曾驻鸣镳倚灵璧。

灵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烂胭脂节。

 

三.含悲忍辱嫁王孙

 

刘细君嫁到乌孙后,牢记其担负汉朝边疆安宁的使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左右贵人”,用汉武帝所赐的丰厚礼物,广泛交游,在乌孙国的上层社会中巧妙周旋。并因其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不卑不亢而赢得了乌孙国上下的敬重。

按照乌孙国的风俗,国王死后,年轻的王后必须嫁给王室子孙为妻。老国王昆莫是乌孙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王,对细君备加宠爱。出于对细君长久幸福的考虑,他决定在自己生前就将细君转嫁给王位继承人,他的孙子岑陬军须靡。

但是这一极不符合汉家传统礼仪、离经叛道的决定令细君无法接受。在反复推脱不成的情况下,她上书武帝,请求在老昆莫去世后将她召回故土,叶落归根。武帝接书后,内心虽然很同情,但为了国家边陲的安宁,下旨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得到汉武帝的旨意后,细君经过反复思量,毅然向昆莫表态愿听安排。结果在昆莫的主持下,细君与其孙岑陬军须靡举行了婚礼。不久,昆莫病故,军须靡继承王位,汉、乌两国友好绵延60余载。细君和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少夫。

 

先嫁爷爷,再嫁孙子的扬州美貌才女(图)

乌孙公主墓

 

四.千古绝唱《悲愁歌》

 

刘细君作为一位美貌绝伦、风华绝代的汉族公主,却远嫁荒凉旷野的西域乌孙,其心中之委屈愁苦可想而知,她用悲伤和痛苦作成《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在当时的诗坛上,以《悲愁歌》为标志,我国古代诗歌开始从“诗言志”向“诗抒情”回归,而《悲愁歌》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并被班固收入《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称为“绝调”。

这首诗的内容表现了细君内心痛苦、思念故乡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复杂心情。此诗从乌孙传到长安,汉武帝为之动容。《汉书》载:“天子闻而怜之,间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

 

嫁给祖孙两代乌孙国王的中华第一和亲公主刘细君,本应享有比王昭君更高的历史地位,可是,千百年来,知道细君其人其事者,仅限于少数文人学士。对于早已埋于黄土的细君来说,这是相当不公平的。刘细君用她的青春、美貌、才华、屈辱、血泪铸成了边疆数十年的和平、稳定与安宁,她的功绩应该名垂青史、彪炳千秋!

最后,谨献上扬州籍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写的《乌孙公主歌》七律,以表示对细君的怀念和尊敬。

 

胡筝拨怨黄金徽,尘毂凝香纰罽帏。

镜里青鸾知惜别,歌中黄鹄宁羁飞?

狼望春花雪絮积,龙堆秋草阳晖稀。

到此应输青冢骨,芳魂犹共珮环归。

 

 

推荐阅读:

昔日十大网络红人今朝十种悲喜演变(组图)

表演系美女帅哥毕业集体自拍照(组图)

上海戏剧学院十大美女主播(组图)

军艺十大美女校花戎装诱惑(组图)

上海戏剧学院十大校草帅哥(组图)

上海戏剧学院十大美女校花(组图)

如果公交MM参加超女比赛,冠军非她莫属

联合国人居奖——扬州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扬州美女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刘细君PK王昭君,刘细君更胜一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