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自然天文 |
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近日公布了国际彗星季刊 (ICQ)
与国际天文联合会
(IAU)收录的1935年以来,地面观测到的最亮彗星。
在下表中只列出了4等以上的彗星,并按其最高总视星等亮度由大到小排列。最高总视星等是最有经验的观测者记录的最高视星等的平均值,其中“()”中的星等数误差较大或是记录数据不完全。
从表中可看出,平均每两年就会出现一颗亮度超过4等星的彗星,平均每5.5年会出现一颗亮度超过2等星的彗星,亮度1等以上的彗星每10年出现一次,0等以上的彗星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但有时1年内可能会出现两颗亮彗星,也有可能20年也见不着一颗。
(dogstar注:数据编译整理自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网页)
(dogstar注:数据编译整理自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网页)
1月17日新西兰拍摄到的马克罗特彗星
最高总视星等
彗星
(-10)
C/1965 S1 (Ikeya-Seki)
(-5.5)
C/2006 P1 (McNaught)马克罗特彗星,2007月1月现身苍穹,现在南半球的观众还能看到
(-4)
C/1947 X1 (Southern comet)
-3.0
C/1975 V1 (West)
-0.8
C/1995 O1 (Hale-Bopp) 这个是海尔-波普彗星,相信1997当时很多人看到过
(-0.5)
C/1956 R1 (Arend-Roland)
(-0.5)
C/2002 V1 (NEAT)
0.0
C/1996 B2 (Hyakutake)
0.0
C/1969 Y1 (Bennett)
0.5
C/1998 J1 (SOHO)
(-10)
后一篇:不要再让地球变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