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汤圆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千年时光的荏苒,月饼成了吉祥、团圆的象征,这在老百姓的心中已是根深蒂固。每逢中秋,皓月当空,月华似水,万家团圆,品饼赏月,谈天说地,温馨和谐的景象总是那样令人神往。
小时候,月饼对我来讲是一种奢侈品。整天盼着过中秋节,就是为了尝尝平时吃不上的甜月饼。很单纯的愿望,却是那样急切的一种真实期盼。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发展到今天,可谓品种繁多,风味各异。但是真正吃月饼的人是越来越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月饼已不再是一种让人放心的食品!至少我只想说:月饼,想说爱你不容易!
经常见到这样的质疑,说而今的月饼还有多少人敢放心大胆地吃呢?因为现在的月饼样式太多了,每年中秋期间的月饼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匪夷所思。曾记得,做月饼所用的是白面粉、鸭蛋黄、白糖浆、碱水、生油、鸡蛋、红豆沙、莲蓉等物,那么多人吃得津津有味,爽口爽心。而现在月饼的馅料多得人根本说不清楚,货真价实的反倒日益珍稀,看报道和身边的事例:比如番薯充莲蓉,瓜仁替榄仁,冬瓜色素做水果馅,以及其他的原料也是以次充好,很多还是对人体有害的,商家似乎花最少的本钱做好月饼,就是想着法儿多卖钱的。听说还有把上一年卖不掉的月饼,重新回馅包装的,然后在外面加一个漂亮、新潮的盒子。月饼,几成一种危机四伏的食品。
再看商家挖空心思大做月饼之外的文章,如对包装的豪华设计或在月饼盒内加上名贵产品等等。报载一家酒店推出一种“纯金至尊中华圆月”,最高售价10万元,红木盒内放着8块月饼,其中一块是重500克的“铂金月饼”。于是,又有人质问:月饼还是做来吃的吗?
随着身边上千过万的天价月饼的增多,我有时也做些大胆的设想:比如这样的月饼哪些人会买呢?他们用于购买天价月饼的钱应该不是自己辛苦挣的工资吧?再比如,天价月饼已经脱离食品的范畴,购买天价月饼应该是为了送人的,这么贵重的礼物送给别人,当然是有所求。从数目和形式来看,估计十有八九又是龌龊的勾当了。
中秋节又来临,要想安心地赏月吃月饼,仔细想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月亮还是那轮明月,可是那芳香了千年的月饼呢?也许,真的只能期待“8·15”的月饼打假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