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8-11-26 18:29)

苏仙石乡风景区

 苏仙石乡在县城东部,东南与安徽省金寨县搭界,东北与固始县方集乡、段集乡为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周朝时曾是一个名为“子安国”的小诸侯国,后世史称“子安镇”,曾为豫皖边区商品集散之地,《文献通考》、《元丰九域志》载:“固始,州东北一百四 十五里,七乡、商城、子安、朱皋三镇。”由此可见,在宋代时,子安镇即为光州镇而与商城、朱皋并称三镇。

该乡地处深山区,山岭逶迤,层峦叠嶂,峡谷沟涧,险艳幽深,河流山溪纵横交错。景区内较大的山峰有金刚台、南大山、看棋山、南寨岩。其中金刚台海拔1584米,被誉为豫南最高峰。晋隋时称擅山砚,唐宋时称石额山,景色奇谲万状,集五岳之雄、险、秀、奇、绝的精华于一身。战国时,苏秦南游荆楚,曾登临金刚台,赞其险若金汤。主要河流有源于平顶铺的琉璃河,南大山的子安河,固始大佛山青峰岭的石槽河等。有石船、九丈潭、羊洞、白龙潭等天然景观。从下面五条线路可尽情领略苏仙石风景区的自然风光。

(一)“橘井”至“书山梦笔”

位于苏仙石乡政府东2公里的子安河边有“苏仙石”和“橘井”古迹,典故源于晋·葛洪《神仙传》卷九,《辞海》、《辞源》中皆有

古战场金刚台,为豫南最高峰。随着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和全国红色精品旅游路线的确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金刚台迅及声名远扬。然而关于“金刚台”名字的来历却是众说不一。《商城县志》和《商城县地名志》通常的说法是“秦始皇赶山填海“的神话传说。

笔者一直认为“赶山填海“说不够贴切。

最近,安徽金寨网上的一副对联引发了笔者对金刚台来历的重新思考。上联:梅子河边落梅子,个个酸心;下联:金刚台下念金刚,声声佛音。

上联中的“梅子河”是金寨县的一个地名,“落梅子”是指水果“梅子”;下联中的“念金刚”则是佛教中《金刚经》的简称,而“金刚台”毫无疑问是指商城县金刚台的地名。

笔者由“念金刚”而联想到:我们商城的金刚台地名来历有可能是古人借用佛教中的“金刚台”而取的。

《佛本行经》曰:“……金刚台,高七千由旬,令如来坐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载:“……行者见己,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西方发愿文》中则有更为明确的解释:“‘金刚台’即莲花座,其座金刚所成,故名金刚台。又华内莲台,亦名为台。上品上生,乃有此台。”

 

美丽神奇的金刚台自然保护区,位于商城县东20公里的苏仙石乡境内,为大别山在河南境内的最高峰,也是豫南最高峰。晋隋时称檀山砚,唐宋时称石额山。景区山势雄伟、巍然壮观,怪石幽洞、瀑布深潭,自然成趣,珍禽异兽不乏生存,名贵植物蕴藏丰富,景色奇谲万状,集壮伟和秀丽于一身。          金刚台上峰挺立,交相耸峙,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平顶铺、大阳尖、插旗尖、猫耳石、皇殿等,或呈犬牙状、或呈穹庐状、或呈刀削状。战国时,苏秦南游荆楚曾登临金刚台,赞其“险若金汤”,因此金刚台曾为历代兵家所争之地。南宋时金兵南下。光州(治所为今潢川县)州府被迫迁驻山中;南宋绍兴初年,义军张昂据险兴师结寨、以御金人;元初,置达鲁花赤,建大殿数层。俗称“皇殿”;元末,江西人余思铭绕山立寨,屯兵抗元;明初,曾置巡检司;上地革命时期,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长期在金刚台坚持斗争,保持红旗不倒。其遗迹遍布,今仍可考。  金刚台的石之怪、松之奇、林之茂、泉之冽、风之清,与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匡庐之秀、黄山之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名山大川具有博大精深的人文美,那么金刚台则以她独具情趣的自然美,宁

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培育壮大旅游人才队伍

近年来,商城县旅游工作本着“着眼长远,立足现实,从基础做起,先干起来,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力度,强力整合红绿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旅游形象宣传。目前,商城旅游品牌及旅游精品线路已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逐渐构筑,商城旅游正逐步迈入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要实现商城旅游的腾飞,一个关键的前提条件是加快旅游人才队伍的开发,培育和壮大旅游人才队伍。人才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将是发挥商城旅游优势,提升商城旅游形象,并最终实现商城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开发培育商城旅游人才队伍成为摆在我县旅游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我县旅游人力资源概况

  据统计,目前全县纳入管理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共有20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约600人,如果增加未统计的社会旅馆和原旅游定点单位等从业人员,目前,商城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