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测评题

分类: 测评题

一、直接写得数

3.8×2=               10×0.7=             13.9×0=             508÷100=

5.5×1=               1.8×0.5=

标签:

教学反思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在上小数乘法一课时,老师教给学生:小数点不用对齐,只需要把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就可以了。可是实际做题中很多中等学生和学困生还是把小数点对齐,造成计算中的错题泛滥。错题根源在于学生已经对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印象非常深刻,随之而来的是在乘积中点小数点的时候同样把小数点对齐,带给老师的困难就是要不停的订正学生作业中的错题。那么应该怎么帮助学生走出算理理解误区,避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负迁移到小数乘法的计算中,实现教学高效,并向学生简单扼要的回答:为什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中,要求两个乘数的书写格式,不是常见的数位对齐而是末位对齐?

    我认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的实质是相同数位对齐。因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即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而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各个因数相应的扩大,使之从小数转化为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变化后的数进行就算,最后再处理积中的小数点问题。因此,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小数点可以不对齐,只要求“向右看齐”(即末位对齐)就可以了。

标签:

资料

分类: 借鉴资料

小学生在同类知识的学习中,往往思维敏捷,作答迅速,即使是智商较低的学生也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罗在对恒河猴的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反复进行同类课题的学习中,会逐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方法,以后学习类似课题时,会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这种现象被称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课题的具体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思维的片断性、具体性更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比如:“一块地3公亩,种白菜用去1/4,还剩下几公亩?”常出现3-1/4

标签:

教育教学

心得体会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寒假中一直在思考:让学生建立的错题集、老师收集的错题集的意义何在?又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发挥错题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能自主发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nb

标签:

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与论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