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文化

分类: 小说

【文学月报】童腊五寻找丽丽(小说)

原创 文学月报杂志社 文学月报
 2024年09月11日 08:43 辽宁


整整一个学期,许涛都喜欢去丽丽理发店理发。新水专科学院正月十六开的学,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许涛问同宿舍的谁去理发,有的说头发不长,有的说正月里不能理发,许涛说:“那好吧,你们忙,我要去理发了,头发太长了。”许涛沿着学院路往东走,街道两旁的门店都贴着喜庆的春联,挂着红红的灯笼,不时传来开业的鞭炮声。许涛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一边寻找理发店。可惜遇到的理发店都没开业。他继续往前走,走了五六里地,看到一个招牌:“丽丽理发店”,门口一个穿白大褂的女人正在扫地。许涛走过去问:“师傅,可以理发了吗?”“可以,今天刚刚开业,里面坐吧。”这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略显丰腴的女人。她留着短发,看上去很端庄秀丽。许涛走进屋里,坐在座位上。他环顾了一下四周,一切井井有条,干净卫生。靠墙根的火炉子已经烧起来了,屋里暖烘烘的。看着镜子里略显羞涩的自己,头发确实够长的了。女人打扫完卫生,走进屋里。她提起火炉子上的燎壶,在一个搪瓷脸盆里兑好温开水,举起来,哗啦倒进挂在墙壁上的一个镀锌铁皮做的半圆体的桶里面,开开阀门,试一试水温,然后过来,把许涛的毛衣领子往里卷紧,给他披上白色的围裙,和蔼地说:“来,先洗洗头。”许涛把脑袋伸到阀门下面,洁白的洗脸盆散发出洗发膏特有的味道。阀门开了,水温不冷不热,很舒服。女人给他打上洗发膏,用柔软的五指唰唰唰地他的头皮,那带着污垢的黑色泡沫水,流到洗脸盆里,淌进圆形的下水孔里去。许涛看了不好意思起来,人家一定嫌他的头太脏了吧?可是那女人一点也没有责怪的意思,冲洗干净,又打了一遍洗发膏,继续揉洗。把泡沫冲干净,用毛巾轻轻擦拭,许涛的眼角处被杀拉得有点不舒服,那女人似乎很了解此刻许涛的感受,轻轻地用毛巾去擦干了他的眼角。女人说:“好了,坐到椅子上吧。”女人站在许涛的身后,笑着问:“理个什么样的发型呢?”许涛以前理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理什么样的发型,都是理发师理个啥样就是啥样。听着女人悦耳的问话,许涛感到了被尊重的温暖。他说:“你看着理啥样的好看就理啥样子的呗。”女人从镜子里端详了半天,看得许涛不好意思起来。“好吧,我来给你理,一定让你帅起来。”理发推子嗡嗡着开始在他的耳边响起来,头皮温温的。过了一会,梳子开始梳他的头发,剪子咔嚓嚓地响。剪完,女人用双手扶正他的脸,认真往镜子里瞅,看到哪里不合适,细心地慢慢修剪,直到她认为满意为止。女人的理发技术很好,干活非常仔细,再加上她热情的服务态度,让许涛从心里钦佩起来。女人把椅子放平,给他刮汗毛的时候,许涛睁开眼睛,大胆地看了女人一眼——映入眼帘的是倒影,女人看她也是倒的,许涛笑了,女人也笑了,女人的笑,让许涛心里动了一下。椅子被扶了起来,女人用吹风机呼呼地把他脖子里、耳朵旁、脸上的头发渣子吹走,用左手抚动着他的头发,右手拿着吹风机熟练地吹着。许涛回忆起了小时候为了省钱妈妈自己买了剃头推子给他理发的情景,妈妈抚摸他的头的感觉也是此刻的感觉。头发吹干了,女人给他打发胶定型。一个精神、帅气的大学生小伙子立刻出现在镜子里。“好了,看看满意吗?”许涛瞅了一下镜子里的自己,笑着说:“满意,谢谢。”许涛付完钱,和女人打过招呼,走出门来。走出十几步,重新回过头来,又看了一眼丽丽理发店,心想:她肯定叫丽丽了。一个月前,学校放了寒假,许涛本不打算回家,无奈爸爸说想他了,让他一定回家过年。许涛上初中的时候,他妈妈因为脑出血去世,许涛悲痛万分,好久走不出那段阴霾的日子。上初三的那一年,有一天爸爸来到他的房间对他说:“涛,你长大了,爸爸也快老了,爸爸想跟你商量一件事。”爸爸咳嗽了一声,继续说:“自从你妈妈去世以后,咱们家也没有个料理家务的,人家给爸爸介绍了一位阿姨……希望你能理解……”没等爸爸说完,徐涛立刻站起来说:“爸爸,我不想要阿姨,我想要妈妈……”爸爸听到这里,把儿子抱在怀里,没再说下去,默默走出许涛的房间。许涛转过身去,翻开影集,深情地望着妈妈的遗像,泪珠止不住流了下来……上高二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老师把许涛叫到办公室,又和他谈起爸爸找对象的事,许涛知道,肯定是爸爸托老师来做自己的工作。老师说:“你妈妈过早离开,对你来说确实很不幸。作为她的儿子应该坚强起来,勇敢面对一切,活好自己,这是你妈妈在天之灵希望看到的。你爸爸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老师,你别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谢谢老师的关怀。”说完摸着眼角走出了办公室。许涛的同桌梁小倩见许涛情绪不好,便趴在许涛耳朵上轻声地说:“中午下课后我请你吃拉面。”吃完拉面,许涛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梁小倩,梁小倩安慰他:“大人的事我们很难改变,还是想开点吧。”望着小倩那红扑扑的脸蛋,许涛说:“谢谢你对我这么好……”不久,爸爸便和一位姓薛的阿姨结了婚,薛姨还带过来一个叫小磊的弟弟。家里的环境焕然一新,放学回家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了,但是,每当看到爸爸对薛姨的热情,薛姨对小磊的关怀,他心里总是不是滋味,所以总是找理由不回家或少回家。高考来临了,家庭的事情影响了他的发挥,他的成绩只能上专科,而梁小倩考上了重点大学。梁小倩劝他继续复读,等来年再考。父亲也是这个意思。可是许涛已经不愿意再在家里继续待下去,他恨不能马上立刻这个城市。于是他毅然决然上了这所专科学院。寒假如果不回家确实会很伤父亲的心,他硬着头皮坐火车回了家。父亲对他嘘寒问暖,说他瘦了,薛姨也跟着随声附和。许涛看父亲身体和心态都不错,心里也就放心了。整个寒假,他不是出去游玩,就是走亲访友,找同学聚会,他见到了梁小倩,梁小倩对他没有听她的建议复读很失望,对他的态度也变得十分冷淡。他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已经配不上梁小倩了。那种暧昧的感情也该结束了。他盼望着寒假赶紧结束回学校。……自从那天去丽丽理发店理发后,同学们都夸他的发型好看,都问他在哪里理的。他含糊其辞地说在街上。每当他摸自己头发的时候,脑海里便浮现出丽丽的笑容来。那甜美的笑容经常在课堂上课本的字缝里跳出来,在课间操的音乐声中流出来,在操场上散步的匆匆脚步里蹦出来,在夜间的睡梦里浮现。他甚至多了一份私心,在下一次去理发时一定不告诉任何同学,自己悄悄地去。三月的春风刮了起来,星期天的阳光是灿烂的,天空是明亮的,街道上的行人也都个个兴高采烈。许涛走在马路上,脸上挂着微笑,嘴里哼着小曲儿,脚步轻盈。他沿着学院路往东走,金黄色的太阳照得他浑身暖洋洋的。路边的小吃店、小卖部、理发店一个个落在他的身后。五六里地外的那个理发店是他的目标。当丽丽理发店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心突然一紧,激动起来。他停住脚步,镇定了一会,推开了理发店的门。一阵暖气铺面而来,丽丽正在给一个老人理发。她回过头来说:“理发吗?先坐一会等等。”她的笑容依旧是灿烂的。许涛在木头连椅上坐了下来。老人在椅子上躺平,丽丽在老人稀疏的头发上、花白的胡子上用毛刷抹上白色的肥皂泡沫,用热毛巾盖上,然后拿起剃刀,在一条长条状的带子上“哧哧”地磨着,磨得十分锋利,她揭开毛巾,又“哧哧”地开始给老人剃头、剃胡须。不一会,一个圆悠悠,油光锃亮的光头呈现在面前。许涛看着丽丽的背影,白大褂里隐藏不住丽丽那苗条丰润的身材,浑圆的屁股、起伏的胸在白大褂下时隐时现。许涛看着看着,心里直发慌。他甚至嫉妒起那老头来。老头的头终于理完了,他站起身来看着镜子里的光头直乐。许涛走过去,坐在理发椅子上,等待丽丽过来为他理发。洗头的时候,许涛对丽丽说:“你上一次给我里的发,同学们都夸好呢。”丽丽笑着说:“那就好。”许涛看着镜子里的丽丽,他想说:“你笑起来真好看”,他鼓了好大的勇气,始终没说出口。5月确实像人们说的,是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寒冷终于过去,人们开始换上夏装。大街上,女人们穿上了裙子——连衣裙、长裙、短裙,五颜六色。从冬季走来乍露出的肌肤,白嫩、性感。尤其是那长长的胳膊和大腿,让男人们看了无不想入非非。这次去理发,丽丽没有穿白大褂,穿着一件淡黄色的连衣裙,整个身体的轮廓比先前更分明,看上去妩媚动人。丽丽给他洗头的时候,他闻到她身体上散发出来的香味,这香味比起上高中时梁小倩身上的淡淡的香味来要浓郁得多。许涛心想,所谓的女人味,就是这味道了。电视剧里有香妃,各种小说里也描写过女人的味道。但是有一种味道会让所有的男人包括女人所讨厌的,那就是狐臭。她们班里有一位狐臭女生,不忍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偷偷地去做了手术。许涛从镜子里尽情地欣赏着丽丽优美的身段,丽丽理他的前额,转到了他的脸前,离得他不到一尺远。丽丽一弯腰,徐涛从丽丽连衣裙低矮的领口处瞥见了她那两座高山和高山之间的峡谷。他的脸腾地一下红了,心跳得更厉害了。他激动地看看丽丽的脸,丽丽依然微笑着。理完发许涛站起来付款,付完款默默地站在那里呆了几秒钟,然后转身走到门口,回过头来冲着丽丽轻轻地说了一句:“真美!”丽丽笑着送他出门。许涛最后一次去理发,天气闷热阴沉,等理完发,轰隆隆的雷声响了起来。许涛站起来走到门口,噼里啪啦的雨滴开始下了起来。他刚要走,丽丽喊住他:“雨下大了,给你雨伞。”丽丽把一把藕荷色的折叠伞递到他手里。“可是……”“没事,下次来带过来就行。”说完转身回到屋里去了。许涛撑开雨伞,消失在雨幕中……转眼就到了大二最后一个学期,同学们忙于期中考试,忙于打探毕业后的分配去向。考完试后,徐涛抽时间去给丽丽送雨伞。走到理发店的时候发现理发店关着门。他等了大约半个小时,还不见丽丽来开门,就先回了学校。过了几天再来,理发店依然关着门。他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隔壁门店的老板告诉他:“丽丽搬走了。”“搬走了?搬哪里去了?”“不十分清楚,好像是古城吧。”徐涛好像挨了一闷棍,叹了一口气:“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连续几天,徐涛心情沮丧,干啥也没有心情。她怎么匆匆就走了呢,她怎么就不告诉我一声呢?自己真是个大傻瓜,也没有把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告诉过人家呀,人家就是有心,也白搭呀。他恨自己,竟然没有问问人家的姓名,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天地这么大,到哪里去找她呢?他恨自己,怎么不多和她联系,问问她的具体情况呢?他恨自己,怎么这么怯懦,连一句喜欢她的话也没对人家说呢?他拿出那把藕荷色的雨伞抚摸着,忽然发现雨伞把上挂着一串珍珠手链,他情不自禁地嗅一嗅那手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一定是丽丽的体香。徐涛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她!”徐涛在填写毕业分配志愿时并没有填写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了经济比较发达的嵌海市,他想离家远一点。毕业后,徐涛如愿以偿,被分配到了嵌海市第四中学当老师。他去学校报完到,只等暑假结束后到学校上班。他休息了几天,便打算带上那把雨伞到120公里外的古城去寻找丽丽。丽丽为什么要离开新水呢?按照她的年龄她应该有丈夫有孩子了吧,难道是他的丈夫调动工作,来到了古城,她也随着来了?她也可能是和丈夫离了婚吧,离婚后离开那个是非之地,回到自己的故乡古城。也许是她的一个亲属比如弟弟妹妹在古城,她投奔他们来了。她来到古城一定还是干理发店,因为他看得出来,她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她技术好,人缘好,一定干老本行,她一定在古城的某个地方。想来想去,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找到丽丽。许涛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首歌的旋律来:“耶利亚,神秘耶利亚,我一定要找到她……”找到她,把伞还给她,并且当面告诉她:“我喜欢你。”为了能顺利地找到丽丽,许涛事先做了很多功课。他通过在工商局工作的朋友,查询到了古城所有37个理发店的地址,他打算挨着去找,不信找不到她。……这座千年古城城墙蜿蜒,城门雄伟,吸引了省内外众多的游人。徐涛并没有心思欣赏名胜古迹,他踏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走着,走到理发店便进去看一看,人家问他:“要理发吗?”他也不答话,人家说他神经病,他也不反驳。整整一条古街上所以的理发店他都转遍了,也没有看到丽丽的影子。在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徐涛利用节假日、星期天,不断地来古城寻找理发店,走累了,便坐到路边的石凳子上休息一会,或者干脆就到理发店理发,整整跑一天,依然一无所获。在这期间,家人、亲戚、同事、朋友给他介绍女朋友,他一概不感兴趣。他拿着手中的理发店名单,把去过的划掉,最后只剩下边远乡镇的17个理发店了,他感到,见到丽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为了出行方便自由,许涛买了一辆摩托车,打算利用半年的时间,跑遍剩下的边远乡镇,去找丽丽。暑假到了,许涛购置了简易帐篷,带上水壶、捎上饭,向古城进发。热了就停下喝水休息,从嵌海到古城120公里他足足跑了4个小时。他穿越古城城区,向山区进发。在弯弯曲曲,狭窄的山区公里上艰难爬行。到了陡坡,摩托车发热,他就停到树下歇息,等发动机凉了再继续前进。许涛戴着头盔、墨镜,双手紧握车把,眼睛盯着前方,不断躲过汽车和行人。两边起伏的群山,翠绿的树木,还有天上漂浮的白云,多么迷人的景色啊。可是许涛感到,再好的景色,也比不上丽丽的微笑迷人。他想,如果老天有眼,应该让他尽快找到丽丽。如果天人有感应,也应该让丽丽尽快出现在面前。前方出现了一个穿连衣裙的女子,那是丽丽吗?他猛加油门追了上去,回头一看:不是。傍晚,他在一个叫扈家峪的地方,找了一家旅馆住下。他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然后走出旅馆,找了个小饭馆,要了两个菜,要了啤酒,自斟自饮,喝了起来。酒足饭饱之后,他踉踉跄跄地回到旅馆,倒在床上呼呼睡去。半夜里,他被剧烈的腹痛弄醒,开始上吐下泻。一开始每隔1小时吐一次,后来40分钟吐一次,20分钟吐一次……直到吐干净了所以食物,只剩下吐苦水。不停的呕吐,使他痛苦万分。许涛看看表才1点钟,看来不去医院是不行了。他强忍着穿好衣服,扶着墙找到服务员,问清了乡镇医院的位置,骑上摩托车,歪歪扭扭地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夜间的乡镇医院病人很少,他叫醒了值班的医生。医生问明了情况,给他开了药,让他去治疗室打针。护士给他挂上吊瓶,打了半个小时以后,他感觉症状有所缓解。他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等到他睁开眼,天已经大亮了。打到10点,他便跟护士说,自己没事了。护士给他拔掉针头,他便回到旅馆。只要不吐了,就好受多了。不过还是浑身没劲,躺在床上休息。中午他勉强泡了一碗方便面吃了,又整整睡了一个下午。第二天才骑上摩托车继续他的寻找。下一站是30公里外的上水镇。摩托车又开始突突地欢叫起来,烈日炎炎哪能阻挡许涛前进的步履,道路长长无法磨灭许涛找到丽丽的信心,别人的冷嘲热讽许涛全当是耳旁风。将近中午,前方出现了一座水库。许涛兴奋起来,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宁静的水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崇山峻岭倒映在水中。看见这情景,许涛的心里立刻凉爽起来。他把摩托车停在路边,只背着一个背包步行朝水库走去。他来到岸边找个隐蔽处,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尽情地畅游起来。一会蛙泳,一会自由泳,一会仰泳,不一会就到了水库中央。游累了,他就躺在水面上看蓝天白云。当他翻过身来,准备游回岸边的时候,发现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拨弄他的摩托车。他大声喊着:“干什么你!”那人并不住手,不一会就騗上摩托车,开始发动。“糟了,忘了拔钥匙。”当许涛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以最快的速度拼命朝岸边游去。等他游上岸时,那人已经骑着摩托车,跑出去了几十米远。许涛顾不上穿衣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追赶摩托车。摩托车猛加油门,消失在公路尽头。许涛大口喘着气,跺着脚,骂着:“我X你妈,给我把摩托车骑回来!”许涛沮丧地回到岸边,穿好衣服,拖着疲惫的身体,低着头缓慢地在公路上走着。他找到镇派出所报了案。警察询问了小偷的体貌特征,穿什么衣服,朝什么方向逃跑的等等细节,并留了他的联系方式,告诉他先回去,等破案以后就通知他。许涛知道,这个情况破案的几率很小,除非以后小偷犯案自己主动交代出来。“我怎么这么倒霉呢,”他想,“偷走我的交通工具,这是要考验我的意志吗?我的意志会无比坚强的!”中午了,许涛找到一个面馆,吃了一碗面,顺便把水杯灌满水。他走过上水镇的唯一一条南北街道的两个理发店,依旧还是失望。这上水镇是他寻找的第16个乡镇,就剩下第17个下水镇了。他问路旁摆摊的老者,老者告诉他,到下水镇还有15华里,通下水镇的汽车傍晚还有一趟。许涛等不了这三四个小时,他决定步行前进。8月的中午,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子烤得大地发烫。山区的盘山公里很窄,勉强能通过两辆汽车。前方经过一个陡坡,爬到一半许涛已经大汗淋漓。许涛走到路边的树下,坐到石头上喝水休息。他从背包里拿出那把藕荷色的雨伞来,撑开,挡着烈日,继续往前走,半个小时后他终于爬到了坡顶。他站在高处,极目远望,一条小河在山下似飘带般蜿蜒流过,不远处有一大片参差错落的两层楼房,绿油油的树木,隐隐约约的街道,他想,那一定是下水镇了。他心里一阵激动。伴随着他的脚步起伏,那串手链在伞把上晃来晃去。下坡的路轻松了许多,偶尔一阵山风吹过,感到浑身清凉。近了,近了,离镇越来越近了。许涛似乎已经看到了“丽丽理发店”那块熟悉的招牌了。他起跑,加速,狂奔过去。两辆汽车正在交会,其中一辆汽车为了躲闪许涛,来了个紧急刹车,随着刺耳的刹车片的摩擦声音,把许涛撞到,车滑出去八九米远才停住。许涛倒在血泊中一动不动,散落的珍珠在地上滚动,被染成了红色……




童腊五,本名唐树栋,山东青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齐鲁晚报》《新疆日报》《潍坊晚报》等,出版儿童文学作品集《忆童年:狗蛋儿的故事》。
文学月报公众号投稿信箱:jrbj88@163.com,微信:13904183623。作品必须原创,已在其他网络媒介发表过的作品切勿重复投稿。 文学月报与国内、国际诸多出版社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常年编辑出版各类图书,所申办的国内出版社书号绝对正版、保真,其CIP数据均可在中宣部出版物数据中心官网查询。凡欲评定职称、报请科研基金、申报各种奖项以及申请入会等各类各种出版图书者,欢迎与我们联系。同时,办理国际统一书号。


扫描或长按此二维码关注文学月报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NjczMTE5MA==&mid=2247484700&idx=2&sn=e07a77840407676d4b679762d218e486&chksm=c28d3f37fd2d00fb415404bcd854b3e9a702804ab7a7f940b8c374f1b7f280c3a0c7135fb69c&mpshare=1&scene=1&srcid=0911LF54sw13QUXhV9NFMZIP&sharer_shareinfo=2acd71d1ab8928a06f871c568e3c5080&sharer_shareinfo_first=2acd71d1ab8928a06f871c568e3c5080&key=daf9bdc5abc4e8d09c66700adc11a0d07daed02c2da5f4ca4cd02b3960c92ff28eebe2ef9b0e2e3e6dd15fc15e72e207e8b6feb7ac88c4fa3139cbc553d108ac9c35470cace025011bc7a7f4225b78c554a693a837712c2be272737ff4112869dba031afb96f3d64d7cdc111710be470f19bde650f25da6c1ba9497ae121627c&ascene=0&uin=MjE2NTEwNzA2NA==&devicetype=Windows+10+x64&version=63090b19&lang=zh_CN&countrycode=CN&exportkey=n_ChQIAhIQbhNCVsmAKjamUTnD2ot7zhLeAQIE97dBBAEAAAAAALUFFKNo7VYAAAAOpnltbLcz9gKNyK89dVj0cbGxTbe4dQ44F1tchRXdAfgrXILKJFIKdSPYly28mA5U+XEPDGJMT+dCG7AdogCnVTsA4I2pNCxzLqiWS61bVRG8cuMr5GugeHdfxw5LqUwRWBJGoPNbDVFPPx6tJJOBwZw3F2up9GhmBn7Jh09x6vHY/5PlI/UkxZ9EeaxwuJFTKaLSNeMtNfAug4n7xMv4MVcRLtEH9NiNtxqXO1O44wmKnRQ43XuvUf0Zt0fnomTgOOTjWroAnw==&acctmode=1&pass_ticket=WV9cTImcQ8NMvJmXdtk4U9mWshNvYwCePV2umLCbqWgzWSLUudwxA7sVoMep34B4&wx_header=1&fasttmpl_type=0&fasttmpl_fullversion=7380712-zh_CN-zip&fasttmpl_flag=3 ") 50% 50% / cover no-repeat; background-color: currentcolor;">喜欢作者

阅读 19
阅读    收藏 
(2023-12-04 05:11)


 

青州西部通往王家辇古村的路焕然一新,令我眼前一亮。漆黑的油漆路,黄绿乡间的隔离线,两边崭新的路标,富有文化底蕴的文字图案写在路上,矗立在路旁。应该是刚刚通车不久,又让我占了便宜,试了新。

 

6年前还是一条崎岖不平的水泥路。走黑山路,转西环,通往王家辇。冬天看雪,春天看迎春、连翘,夏天看绿色,秋天看柿子山楂。最喜欢在范家林的杏树下,品味春天的芬芳。然后呢,站在村西的山坳口,眺望袅袅的炊烟。近处的葡萄园里劳作的人们挥汗如雨,农机轰轰作响。

 

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开着车来到这里踟躇地散步,路边的石头与你默默私语;山坡的野草被风吹弯了腰,追逐你的脚步;喊一嗓子,山谷回音,陪伴你的孤独。那神秘的小房子里,早已空空荡荡,杳无人迹。

 

王家辇的石板路,留下过忐忑的足印。青石垒成的颓圮房子,记录着岁月的坎坷。硕大的算盘,算不透人生的诡谲。当一切都成为记忆,心便开始发霉悸痛。不管花红柳绿,不管莺歌燕舞,今天的一起都在冬天里挣扎。

 

王家辇的墙壁上写着:“等你很久,你还没来。”你还会来吗?

 

                                       Tonglawu 20231203




阅读    收藏 
(2023-08-12 17:42)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秋雨洗涤心灵

 

虽然立秋好几天了,却似乎还未将酷暑完全带走,空气中仍弥漫着些许炎热。然而今天,终于迎来了一场小雨,那滋润的雨珠轻轻地拍打在大地上,为夏日的焦躁带来了丝丝凉意。

 

行走在街头,行人稀疏,仿佛这细雨也将人们的步伐柔化了许多。雨伞在风中摇曳,街道上的光影交错,犹如一幅水墨画,静谧而美丽。远处,树木在雨中洗净了尘埃,若隐若现的绿意透过雾气显得格外清新。

 

天空被云层包裹着,一片蒙蒙的模糊,仿佛是大自然为这世界蒙上了一层轻纱,使一切都变得恍若隔世。微风拂过,带来了雨后的芬芳,也吹散了人们心头的燥热,让人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宜人。

 

或许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大街小巷的喧嚣渐渐安静下来,仿佛大家都被雨水的洗涤感染着,沉浸在一种静谧的情绪里。街头的小摊贩摆出五颜六色的雨具,雨伞、雨棚,它们似乎也在为这场小雨欢呼,为这份宁静而欢呼。

 

而我,只是一个静静的观者,感受着雨水洗涤心灵的感觉,感受着大自然的奇妙和它带来的平静。在这样的时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也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仿佛在这雨中,找到了生活的另一种美好。

 

一场秋雨一场寒,希望天气凉爽起来吧。

 

 

童腊五写于2023812

 

 

 

阅读    收藏 
(2023-08-09 04:17)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秋天来了

 

在不知不觉中,今天立秋了。立秋的时光,仿佛是一幅柔和的水彩画,将夏日的炎热悄然转换成了凉意袭人的温暖。当秋风吹拂,微风中弥漫着一丝丝初秋的气息,人们感受到了季节的转变。秋天,如一位渐渐走近的朋友,带着轻柔的微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站在立秋的门槛,我仿佛感受到了夏日的余热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中午的阳光依然带着一丝夏日的火热,照耀在大地上。然而,不同于盛夏的炎热,这个时候的阳光显得温和而迷人。仿佛是一位悄然而至的画家,用柔和的笔触在大地上轻轻涂抹出温暖的色彩。而在早晚,微风带来了秋天的清新,让人不禁深深吸一口气,享受着清凉的感觉。夜晚的星空也更加清澈明亮,仿佛秋天给了星星更多的空间去闪烁。静静地仰望星空,仿佛可以感受到宇宙的无限广袤。

 

秋天来了,树叶会的,会慢慢变换颜色,从翠绿逐渐转变成了金黄、橙红,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开在大自然的背景上。它们在秋风的拂拭下轻轻飘落,落地时发出微弱的沙沙声音,仿佛是大地轻轻的呼吸。

 

而秋天的味道,更是令人陶醉。人们品尝着秋日的收获,感受着大自然的慷慨和馈赠。是一种淡淡的清香。成熟的水果在阳光的沐浴下变得更加诱人,品尝一口,仿佛可以品味到大地的丰收。果园里,一串串葡萄挂满了藤蔓,苹果和梨子在树上摇曳着。每一口都是对秋天的赞美,每一颗果实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夏天虽然已经到了尾声,但它在秋风中依然留下了它的印记。阳光下,人们的笑容依旧灿烂,似乎是因为他们在夏日里积攒了无限的能量和喜悦。而随着秋天的到来,人们也在静静地迎接新的季节,迈向新的征程。

 

秋天,是一季温和而深情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站在立秋的节点,让我们一同欣赏秋天的绚烂,享受这份与季节交融的宁静喜悦。秋天,是一个宛如诗意的季节。它以它独特的方式,温柔地敲响了大地的门扉,将夏日的热情与繁华转化为宁静与收获。站在立秋的分界线上,让我们携着感恩之心,迎接这个温暖而充满希望的季节。

 

童腊五写于202388

 

 

 

 

 

阅读    收藏 
(2023-08-06 21:51)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水性与游泳


最近河北被水淹,涿州积水数米深成为汪洋。恰巧又从抖音上看见有人介绍荷兰孩子从小就学游泳,甚至成为小学、初中的必修课。当然这与荷兰国土大都低于海平面,学游泳成为他们预防灾害的未雨绸缪有关。而我们的孩子大都被教育远离江河湖海,每年都千叮咛万嘱咐,也难免还是有儿童溺水。鲁迅80年前就写过一篇《水性》的文章,希望人们识水性,“学一点浮水功夫”。由此想到,与其怕水,不如识水,掌握水性,学会游泳,或许关键时候能保住性命。

 

我从初中开始识水,可是不会游泳。出校门沿胶济铁路、南阳河顶着烈日走几公里,有一个地方叫水源地,那是修胶济铁路时建的一处水坝,旁边有泵房,把水抽上来,过滤干净,输送到益都火车站,存入水塔里,给火车加水用。

 

水源地的水不太深,最深的地方估计有一人深。放学吃完午饭,不睡午觉,跑到水源地去下河。脱得光溜溜的,我只会在水浅的地方泡泡,洗洗,打打水仗,图痛快,图凉爽。看到会游泳的同学在水里玩耍,好是羡慕。心里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游泳呢?

 

其实,那些会游泳的同学也是自己琢磨的“狗爬式”,或者是俗话说的打瞎嘭嘭——头露出水面不会换气,两手臂扒揺,两条腿打击水面,发出“嘭嘭”声音。虽然动作不美,可是毕竟他们能在深水里游过来游过去的。能在水里扎猛子的同学更让人佩服,一下从水底下游出去十几米,猛然从远处钻出水面,大家便爆发出嗷嗷的喊叫声。

 

从水源地再往东去几公里,有个坝沟子水库,那里大坝根前水相当深了,会游泳还要勇敢的学生才敢到那里去游。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们去也只是看热闹而已。热了就去坝下浅水区洗洗。

 

上高中后,教体育的王老师非常热心教我们学游泳。上体育课的时候,他带领我们来到七一水库(后改为南阳湖)大坝上学游泳。他先让我们在岸边水浅的地方练习蹬腿和手臂划水的动作,后来让我们每人带一个塑料袋子吹上气(那时没有救生圈)压在胸下蹬腿游泳。在他的不厌其烦的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蛙泳。

 

当我能独自在水库里畅游的时候,心里甭提多兴奋了。望着一望无际的水面,听着自己哗哗的划水声音和急促的呼吸,回头看看离岸边越来越远,再抬头看看蔚蓝色的天空和翱翔的小鸟,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经过一夏天的磨练,我可以非常轻松地从水库大坝游到对面小岛子上去了。

 

学会了游泳,就可以四处寻找可以游泳的地方去一展雄姿。周末,特别是放了暑假,我和同学S君经常结伴而行去游泳。他游泳比我好,有经验。比如他说,游泳前要先做准备活动,不要一下子把整个身子下到水里,先末到膝盖,并且要撒泡尿用手撩到肚脐眼周围热乎一下,到底为什么,我直到现在也没弄清楚,也许是为了让五脏尽快适应水温吧。

 

高中毕业下乡插队的村子就在弥河边上,这也给我们夏天游泳创造了条件。劳作一天,浑身臭汗,傍晚时分来到河边,脱掉被汗水湿透的衣服,一下子跳进河里去,顺着流水一游为快。水温温的,站起来脚下是松软的沙子,河水散发着太阳和泥土和沙子的芳香,搓一搓身上的污垢,一天的疲劳随即而消散。夜幕中,河对岸传来女社员的嘻嘻哈哈声音,她们也喜欢这傍晚时天然的沐浴。

 

在后来工作的日子里,无论到哪里出发,只要看到水库,就会停下来,一头扎进水里去。那些山区的水库比如章庄水库、仁河水库、钓鱼台水库、冶源水库等等,水质都很好,在里面游泳身上干净,心灵也通透。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海滨城市里的海水浴场,也都留下过我无数次的畅游。海里虽然有浪,但只要掌握了海浪的规律,也没有可怕的。尤其是海水比重大浮力就大,游泳更省力。在淄博矿务局工作时,院子里有一个发电厂的凉水池,也成为我晚上游泳的好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水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心理上要蔑视它,动作上要重视它,乐观自信是游泳的前提。水的特点就是无孔不入,所以呛水是不可避免的。喝几口水没什么可怕的,但一定不要呛到肺里去。下水最怕的是紧张和抽筋,万一抽筋也要沉着冷静,用没抽筋的肢体尽快上岸。所以泳前准备活动格外重要。学会换气,用口呼吸,把握节奏是最起码的常识。要想游的得远,一定要学会动作规范,舒张有致,特别要学会动作间隙放松肌肉,得到片刻休息。轻松自如的仰泳是水中恢复体力的最好办法。

 

如果把识水性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非老子莫属。“上善若水”是老子的名言,他推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地球表面积70%以上是水,人体大部分组成也是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永远处在最低处,能包容一切,地上所有污垢都会流到水里去。水静静地躺在那里,不与高山争高低,不与道路论短长。

 

不过老子最后又说:“水看上去柔弱,可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水滴可以穿石。水可以变幻成云雾降落到山上,形成泉水、河流,让大自然有了动感并且滋润万物。当水不高兴、发脾气的时候也是很可怕的。它可以淹没村庄、道路,冲毁房屋,让生命丧身在它的怀抱中。在水面前,人蝼蚁都算不上。

 

人要和水相处,一要识水性,二要适应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两个词讲的都是要顺从水的流势,可疏不可堵。“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都是历代统治者都明白的道理。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人们做事,都要服从这些大道理,才能成功;人们下水、游泳,要掌握水的习性,才能在水中徜徉,而不被伤害。

 

游泳的美好日子已经过去。随着淡水的枯竭,大多数的水库都成了城市水源地,围护起来,不再允许人们游泳。有些胆大的偷偷跑进去游泳,也承受着被抓、被谴责的压力。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到水库游泳了。到游泳池游泳总感到水脏,心情压抑;到水上世界去玩,也感到那是哄小孩子的地方,所以都去的很少。

 

人生如梦,世事沧桑,又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能静观其变。年龄也已经到了不适合再到中流击水的状况。回想一下往事,识水性是前提,和水和谐相处是境界。尤其是那静静地仰躺在水面上,轻轻地蹬腿,缓缓地前进的惬意,仰望蓝天白云的舒畅,和水融为一体的快感,很想睡在水上,永不醒来……

 

童腊五写于202385

 

 

 

阅读    收藏 
(2023-08-05 21:49)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云门攀山记

 

从我刚刚懂事的童年,便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去爬云门山。奶奶曾非常自豪地对我说过小时候她舅舅背着她去爬的云门山的情形(那是清朝最末年的事了)。我多想也有一个大人带我去爬云门山,可是大人们都忙,没空带我去。有一次,哥哥说:“明天和你去爬云门山。”我高兴地一夜没睡好。可第二天哥哥突然有事,不能去了,我长叹一声,绝望地几乎要哭出来。

 

我童年的玩伴B,一天对我说:“咱俩去爬云门山去吧?”我问他:“你认识路吗?”他说:“那有啥难的。”他用手一指远远的云门山,“山就在那里,我们冲着过去就是。”我想也对,于是我俩决定去爬山。

 

我们从火车站开始步行,穿街过巷走北大桥,大约一个多小时,离云门山很近了,仿佛能看见山顶的石头房子了。“继续前进!”,我俩一边给自己鼓劲,一边直冲云门山而去。哈哈,爬山的愿望就要实现了,真高兴。

 

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一条深深的大沟横在我们面前。我俩面面相觑,心里有些失望和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冲过去!”我俩决定下沟。沟有几十米深,我们攀着沟坡上的杂草、荆棘和树枝,慢慢地往沟底出溜。我手上的树枝突然断裂,身体失去平衡连滚带爬地冲下崖头,也把B撞了下去。等我俩到了沟底,浑身沾满了泥土,手臂、膝盖、脸上留下许多道血印。我俩对视,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俩这是要去哪里呀?”我们抬头一看,是一位放羊的老头儿。“我们要去爬云门山。”老头儿笑着说:“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条路可去不了云门山。”“可我们是正冲云门山来的呀?”“爬山可不能走直线,要走正路,上山的路弯弯曲曲呢。”“可路在哪里呢?”我俩疑惑地问。老头儿并没直接回答,慢悠悠地说:“太阳快落山了,孩子们,快回家吧,抽空问好路再来爬。”我们第一次听说,爬山要走山路。我们只好悻悻而归。

 

上面的情景发生在1971年夏天,那年我14岁。

 

3年以后,我的同学S君说他去爬过云门山,他可以带我去,我欣然应允。那是春节后正月初二,天下了雪,正好有空,决定去爬云门山。S君有经验,也有许多歪点子。他告诉我带上水和几颗大蒜,含到嘴里,能杀菌。因为去云门山一要经过中心医院,还要经过麻疯医院,传染上细菌就麻烦了。我俩口含大蒜顺利通过两座医院,走过云门山果园,拐弯到郭家桥村头。前面就是云门山。

 

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二是走丈母娘或者走姥姥家的日子(我俩当然没丈母娘走),天又下了雪,上山的路很寂静。我们踏着积雪覆盖的台阶慢慢往上爬。我这才明白,爬山的路原来是这样走。想起三年前爬山的情形,不禁哑然失笑。人生如爬山,想要到达山顶,有很多路,有的路走不通,有的路很费劲,总有一条捷径最省劲。但是这条捷径并不是生来就知道。要自己实践,要不耻下问,要不断探索。那种冲着过去的做法,看似省劲,实则费劲。

 

爬到山顶,欣然赋诗一首:

 

云门第一峰,

高耸入云中。

不畏风与雪,

笑看有梅红。

 

我们带着墨汁与毛笔,不自量力地把这首诗写在山顶的崖壁上,TS到此一游。我们站在大云顶大声叫喊,空无一人的云门山似乎在回响:欢迎你们来爬山,今天的云门山就属于你俩!看着山下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县城,我们也顿觉自己和这云门山一样高大起来。我也终于了了爬云门山的心愿。

 

随着岁月之河的缓缓流淌,我们也从童年、少年慢慢地成长,长大成人。对于家乡的云门山,我不知道爬过多少次了。有时陪着外地来的朋友、同学、客人爬山;有时锻炼身体早上天不亮就开始爬山;下雨的时候会撑起雨伞去体会雨朦胧中爬山的乐趣;有时心烦意乱,会用登山来缓解心中的郁闷。

 

春天的迎春花开了,去爬山吧,感受春天的气息;夏日炎炎,爬上云门山,坐在云门洞中,看云雾缭绕,凉风习习,爽极了;在收获的季节,爬山捉蚂蚱、捉蝈蝈、摘酸枣、尝蜜桃;冬天云门山或白雪飘飞,或冰凌流挂,或寒风怒吼,或暖阳高照。云门山是我心中一年四季永不磨灭的圣山。

 

上山的路早就熟悉了。来到云门山牌坊下,沿着台阶缓缓而上,穿越稀稀疏疏的柏树林,第一站来到观寿亭,坐下来稍事休息,眺望云门山上的大寿字,坚定爬山的信心。接下来走在人们用鞋底磨得锃亮的龟背石路上,就像走在一只硕大无比的老乌龟的背上。路旁的石壁上出现了不知谁人书写的“渐入佳境”石刻,再爬一段陡坡,到达一处平台。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朱红色的建筑——望寿阁。望寿阁初建于唐,是一处佛道两家共同的遗址,1984年重建。望寿阁前面是一处宽敞的平台,站在这里西望驼山历历在目,南看“寿”字赫然醒目,北面、东北面青州市容井然有序。继续攀爬有两条路可走,左路直达东阆风亭,右路则可到达“寿”字。

 

走左路来到明嘉靖年间开凿的万春洞,也叫陈抟洞。道教名士陈抟老祖枕书而眠,民间传说500年一翻身。当地有俗语:“摸摸陈抟的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陈抟的腚,一辈子不长病。”以前每逢登云门山就来摸陈抟,他的头和屁股都被摸得油光了。现在洞口已铁将军把门,只能望陈莫及了。

 

站在东阆风亭子里朝东望去,一马平川的昌潍大平原尽收眼底。发源于沂山的弥河蜿蜒流淌,注入渤海;发现中国第一状元卷的郑亩村在隐隐约约的香山脚下闪现;林立的高楼大厦,参差错落的平房穿插其间;透过云雾缭绕看见青州古城若隐若现。

 

站在东阆风亭子里朝东望去,一马平川。继续西行进迎旭门,走天仙玉女祠,过玉皇殿,来到云门山最高峰大云顶,这里海拔421米。西达西阆风亭,折返回到云门洞。此洞高宽过丈,南北通透,常有云雾从洞中穿过,由此得名,称为云门仙境,云门拱壁也被称为青州八景之一。云门洞南,西侧有洞似井,深不可测,称为云窟。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李道人独步云门一篇,说的就是发生在这个云窟的故事。老人们还常说,从这个窟隆里倒下麦糠去,就会从东海里飘出来。

 

云门洞北口西侧不远,就是云门山的标志性石刻:大“寿”字。明朝时期,青州衡王府给衡王祝寿,衡王府内掌司一个叫周泉的为讨好衡王,在这里雕刻了这个大“寿”字,取寿比南山之意。该字高7.5米,仅寸字就达2.23米,比穆铁柱还高。就有了青州城内,人无寸高的说法。有人调侃说寿字发光,照到寿光,所以得名。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史书记载寿光地名汉代就有,云门山的寿字明朝才刻上去的。

 

自北魏郦道元游云门山算起1700年以来,云门山留下了无数达官贵族、文人墨客的字迹,足以说明几千年以来云门山的知名度之高。欣赏这些石刻,想想这些显赫一时的人物,还有几个被人们记起?人民创造历史,百姓创造历史,但人民和百姓都像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留不下只言片语。达官贵族、文人墨客的字迹可刻在石头上、留在史书上;普通人民、百姓的想法只能默默刻在心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现在的云门山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作为泰沂山脉的最北端,云门山占尽了天时地利,成为鲁中地区的名山。往北、往东看去,东营、寿光、昌乐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尽收眼底;西来的南阳河水流入发源于沂山的弥河,弥河蜿蜒流淌,注入渤海;发现中国第一状元卷的郑亩村在隐隐约约的香山脚下闪现;透过云雾缭绕看见青州古城若隐若现,在山下延展;新建了云门山东大门,停车场,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青州古城林立的高楼大厦,参差错落的平房穿插其间;新南环路穿隧道从脚下而过连接更广阔的交通网络。

 

站在这云门山顶,思绪翻涌,回顾朝代更替,世事兴衰,云门山,你能感受到吗?人活百年,无影无踪;山存万代,永垂不朽。人会像草木一样死去后,再生出来;山,经风雨,沐霜雪,几乎毫发无伤。云门山依然巍立。比起大自然来,人是多么微不足道啊。

 

已过花甲之年的我,再游云门山,不再像年轻时风风火火,而是游得悠闲、自得、放松。有时会跑到山的一个犄角旮旯,坐上半天,或思考,或远望,或冥想,或啥也不想;有时也会开车围着云门山转一圈,体会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有时从东路慢悠悠地下山,观赏树林野趣;更有时会跑到周围的驼山、八角山、劈山、凤凰山、将军山、磨脐山等山顶,观望云门山的绰约风姿;行走在云门山下千亩的森林公园里,呼吸氧离子浓厚的空气,欣赏着东夷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的人们,就会心怀感恩,庆幸生长在云门山下。

 

云门山,我心中的山!

 

童腊五写于202382

 

 

 

 

 

阅读    收藏 
(2023-08-03 21:13)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白塔桃

 

小时候,姥姥家的北面有一个生产队的桃园。八月份桃子成熟的时候远远地便飘出来桃子的芬芳,馋得我直流口水。姥姥便给我两毛钱,让我去买。那些有点腐烂的或者成熟后落到地上的桃子,会便宜一点,两毛钱就买一堆。买回来以后用水洗干净,吃起来又甜又有水分。那些熟透的桃子吃起来就像喝粥一样,呼噜一下就把一个桃子喝了进去,很过瘾。

 

后来我知道那种桃子叫白塔桃。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喜欢吃这种桃子。很多五六月份就成熟的桃,有的很硬,有的很酸,我都吃不惯。每次到早市上去,都要问一问,“白塔桃快成熟了吧?““还没呢。”我就有些失望。

 

今天到市场上去,终于看见有人卖白塔桃了。于是买上几个,回来尝一尝。这种桃子的成熟期正常是在八月中旬。他个大,呈圆形,白里透红,果实丰美。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吃了这种桃不伤胃,不反酸,吃不够。八月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白塔桃也开始陆续上市了,准备放开肚子大吃一场吧。要记住,放软了更好吃。

 

童腊五写于202383

阅读    收藏 
(2023-08-01 08:36)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夏天的早晨

 

夏日的早晨,温暖的阳光透过薄云洒落在大地上,雨后的清凉使人感到愉悦。晨练的人们早早地来到公园,跳舞、無剑、打太极拳,身穿各色运动装备,亦步亦趋,展现着勤奋与活力。温暖的阳光洒在脸上,微风拂过耳边,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在梦幻般的秋日画卷中。大自然的色彩斑斓,使人不禁为这美妙的季节赞叹不已。

 

 

在街道边,一排摊贩摆出了各式美味的早餐。酥脆的火烧,香喷喷的油条、热腾腾的包子、清新的豆浆,让人垂涎欲滴。晨光下,人们簇拥在早市的地摊前,争相选购,享受着早晨的美好时光。

 

公园里,散步的人缓步而行,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青草间,小鸟欢快地歌唱着,微风拂过树梢,发出悦耳的沙沙声。每一位散步的人都沐浴在和谐与宁静的氛围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牵着狗狗的人们也不少,它们快乐地奔跑着,嬉戏玩耍,带给人们一份无尽的欢乐。阳光下,狗狗们舌头外伸,灿烂的笑容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幸福的讯息。

 

夏天的余热渐渐消散,风轻轻吹过,带着淡淡的凉意,秋天即将到来。大自然的颜色渐渐变幻,树叶在微风中轻舞,仿佛在告别夏季的热烈。我们继续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享受着温暖的时光,期待着未来的美好。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带着一份宁静和收获,迎接这个即将到来的美丽季节。

 

向朋友问个早安!这是一天美好的开始,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喜爱的早晨活动中,享受着和谐与平静的时刻。夏天的早晨,总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美好,它是每一天的新开始,让我们满怀期待迎接未来的可能。

 

 

童腊五写于202381

阅读    收藏 
(2023-07-31 05:26)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台风怀想

 

幸运的倾斜,风在漫天激荡,海浪翻涌,而我们,如同一片小舟,顺着时光的波涛漂流。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时刻,台风杜苏芮从福建泉州登陆,看着杜苏芮携带着狂风暴雨的狰狞面孔向着大地袭来,我们心头忐忑。然而,正是这份忐忑,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平安。或许,那些正承受着台风的肆虐之苦的人们,此刻正努力守护着他们所爱的一切。我们的幸运,是别人的坚韧与付出。

 

虽然杜苏芮没来山东,去了安徽,可看着新闻中犹如末日场景般的影像,我们不禁感叹自然的威力。那些被狂风摧折的树木、被洪水吞噬的家园,每一个画面都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弦。或许,幸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的幸运,是因为我们没有被迫与自然的愤怒交锋,而有人则选择勇敢面对挑战,选择逆风而行。

 

在杜苏芮的眼中,我们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它是那样庞大而强劲,我们是如此渺小而脆弱。但正是在这种渺小中,我们懂得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敬意。它在漫天呼啸,而我们在脚下静默。或许,这正是我们与自然最美的和谐之处。

 

我们或许无法预测台风的来临,无法改变它的路径,但我们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学习尊重自然,学会谦卑面对挑战。幸运是虚幻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踏实走好每一步,把握当下。

 

或许,在别人看来,我们的幸运只是偶然,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守护。我们要心存感激,对生命的每一次回旋都倍加珍惜,因为我们深知,幸运并非永恒。

 

未来的风暴或许还会来临,我们或许还会不断面对更多的考验。但在这份幸运的时刻,让我们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力量,感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让我们牢记,幸运并不是彩票的中奖号码,而是一种心态和态度。用感恩的心,去迎接未来的风雨,因为幸运,常伴于内心。

 

杜苏芮刚刚消失,台风卡努,一位威严而神秘的客人,再度形成,掀起波澜壮阔的旋律。世间万物,都在试图预测她的行踪,渴望一窥她的真容,然而,她依旧保持着一份神秘与不可捉摸。

 

巨大的气旋在海面上搅动,卡努展现着它的力量与威严,却又不禁让人心生敬畏。如同一位雄鹰翱翔于天际,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它也像一位失意的流浪者,寻觅着属于它的归宿。我们试图揣测它的心意,却仿佛捕风一般,只能默默等待,试目以待。

 

台风卡努在海上运动,脚步踏实而稳健。它或许在寻找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目标,或许在寻觅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在这茫茫大海上,它是孤独的旅者,演绎着自己的命运之歌。

 

 

或许,台风卡努登陆后,会给某个地方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也许,它也会在某个地方为人们带来急需的雨水和滋润。它并不是邪恶的化身,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所展现的力量也是自然界的平衡与循环。

 

在这风起云涌的时刻,让我们拥有一颗坚定的心,无惧未知的挑战。或许,人类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拥有智慧和勇气,能够应对自然的变幻和考验。让我们在面对台风卡努时,懂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

 

让我们共同期待台风卡努的终点,愿它带来的是对生命的启示与珍视,让我们在她的过往里感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它的到来与离去。愿自然的旋律永远奏响,我们默默承受,勇敢面对,与自然共生。

 

自从有了卫星云图,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尤其是台风的动向,让人一目了然。2018年的台风温比娅,2019年的台风利奇马,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暴雨倾盆,山洪暴发,冲毁道路桥梁,淹没村庄,房倒屋塌。我们潍坊地区受灾严重的就是弥河及其下游的寿光。昔日情景历历在目,我们祈祷、祝愿,台风少点肆虐,灾难远离我们而去。

 

童腊五写于2023731

 

阅读    收藏 
(2023-07-30 19:3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一生兄弟


一大早起床后,云真牧人对我说:“你在家好好呆着,我出去买好吃的去。”说完,骑上自行车出了门。过了两个多小时,他回来了,手里拎着两条一尺长的鲜鲅鱼,几只螃蟹、还有一堆蛤蜊。他边放东西边说:“今天下营港海鲜很多,让我们饱饱口福吧。”

 

云真牧人全家开始忙活,他摘菜,他母亲洗鱼,他父亲拉起风箱开始烧大锅。红烧鲅鱼,清蒸螃蟹,辣炒蛤蜊,鸡蛋炒韭菜,肉丝炒芹菜,不一会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呈现在我面前。“哇,太丰盛了!”我一面惊叹,一面流着口水,恨不能马上填进我那辘辘饥肠里去。他父亲说“先别急,倒酒”。说着给我倒酒。热情的全家,美酒佳肴,让我来了个酒足饭饱。

 

这一幕发生在1980年的夏天,地点是昌邑县下营公社曹家店村。云真牧人是我的大学同学,1978年我们考入山东煤矿教育学院(后并入山东科技大)。我们同一个宿舍,又都是来自昌潍地区,性格相投,于是成了好朋友。学校放了暑假,他回老家昌邑,我回益都。过了几天,我思友迫切,便骑着父亲的大金鹿自行车从益都朝昌邑出发。

 

我头带草帽,肩背军用水壶,书包里装着干粮、咸菜,出门向东。能有自行车骑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我欢快地蹬着脚踏板,像一只自由的小鸟飞向目的地。随着太阳的升高,天气也热起来。顶烈日,冒酷暑,虽然大汗淋漓,心里却非常高兴,中午到达潍坊。在东凤桥头的柳树下吃饭、休息,下午继续赶路,总共骑车近8个小时,行程110公里,傍晚时分到达曹家店。

 

云真牧人全家热情地欢迎我的到来。云真牧人比我小4岁,他生得浓眉大眼,方脸大耳,十分憨厚的样子。他是家里的独生子,比较兄妹多的家庭,家境稍微宽裕一点。晚上我俩睡在他家西厢房的土炕上,印象很深的是炕上还有做饭时留下的余温。天亮吃过早饭,他领我村里到处转转。遇见本家、邻人和人家热情地打着招呼:“这是放假回来看家了?”“是啊,这是我从益都来的大学同学。”他把我介绍给村人。显然,村里人因为云真牧人考上大学而自豪。

 

吃完午饭我俩的必须项目是去游泳。曹家店就在潍河边上,当宽广的潍河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承认这是截止那时侯我见过的最大的河流。我俩脱得赤条条,一头扎进河里去,一天的劳累、炎热荡然无存。我们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侧泳,一会儿仰泳,一会儿奋力击水,一会儿大声高喊。一个浪头打来,我呛了一口水。啊?竟然是咸的。为什么?云真牧人告诉我,这里离渤海湾很近,海水倒灌,水就会变咸。原来这样啊。回村的路上,路过一个湾塘,是淡水,云真牧人带我下水,冲走咸水,身上也爽快了许多。

 

在曹家店度过了几天美好时光,我该回家了。云真牧人的父母依依不舍地送我出村头。云真牧人说要去县城买东西顺路陪我到县城。他说他要买一台录音机,一方面学英语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听音乐。那个年代买一台录音机可是了不起的事情。在昌邑县城五金商店,他花200多元买了一台单卡录音机。买完以后,我俩来到烟潍路潍河大桥旁边,望着滔滔河水奔流不息,我们都默默地祝愿,我们彼此的友情会像着河水一样流长。我俩在河边合影留念,然后他回曹家店,我回益都,就此分手,回家准备新学期的开始。

 

校园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上学国家有生活补贴,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能端上铁饭碗,这就是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最吸引人的地方。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紧张的学习之余,当然也会放松自己。或者购物,或者看电影,或者郊游,或站在校园里高音喇叭下面听歌。那年代最流行的就是电影插曲,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冰山上的雪莲》、《怀念战友》等等。市场上很多人把歌曲洗印到照片上出售,很受学生们的青睐。

 

有一天,云真牧人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晚自习后别走,我有事找你。”当教室里只剩下我俩的时候,云真牧人拿出录音机,掏出一盘磁带,说这是他一位当海员的亲戚给他寄来的,想和我一起欣赏。随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录音机里传出来动听的歌声。都是港台歌曲,像《何日君再来》、《乡间小路》、《阿里山的姑娘》等,尤其是那首《阿里山的姑娘》,特别好听。我们反复听,一直到深夜才回宿舍。云真牧人的宝贝录音机舍不得给别人用,唯独我除外。一有空隙我便拎着录音机到操场或者野外的僻静处饱耳福。

 

这些曾被称为小资产阶级靡靡之音的音乐,我们听起来煞是好听。美好的声音和艺术是无国界的,不管人们怎样压制、封锁都挡不住它艺术光辉,它是人类普世的精神财富。1984年春节晚会张明敏把那首《乡间小路》唱给全国人们以后,港台歌曲在大陆流行开来,充分说明美好的东西自然会得到人们的青睐。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我和云真牧人口里哼着

“高山常青,涧水常蓝,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哪……”心里各自憧憬着自己美好的爱情和心爱的姑娘什么时候到来呢?

 

两年的学生生活,我们共同学习,互相切磋,互相帮助;我们一起打球,跑步;我们同吃一桌饭菜,同住一间宿舍,洗澡互相搓背,生病互相照顾。我们一起开过伙,做过饭,爬过山,游过泳;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我们的感情日渐加深,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我们约好,不管以后如何,永远珍惜兄弟友情。

 

毕业的时间到了,我们就要各奔东西。19811月,云真牧人被分配到肥城矿务局,我被分配到淄博矿务局。在火车站站台上,我们相互拥抱,挥泪告别……

 

 

毕业以后参加工作,我们在各自的城市成家立业,忙碌着。当然这一切都没有影响我们兄弟的感情和交往。云真牧人有很多机会到我这里来,每年暑假、寒假只要他回老家,我这里是必经之地;我因为业务、出差或者就是因为想念同学,都会去他那个城市。

 

青州的古城、云门山、博物馆、范公亭公园、南阳湖、井塘古村都曾留下过云真牧人的足迹;泰山、金乡星湖、胶莱河畔、肥桃基地等都有我们共同的流连。每一次拜访,都会去看对方的老人;每一次关心,都会问候孩子的成长;每一次交往,都会关注嫂子、弟妹的感受;每一次相聚,都会有相谈甚欢,觥筹交错的快乐;我们忆往昔,忆趣事,忆同学情谊,感慨万千;每一次分手都恋恋不舍,盼望下一次再见。

 

时光在默默地流淌,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我们在慢慢地变老。我们在社会的历练中不断地思考、醒悟、老练起来。我们更懂得了友谊的珍贵。我们的友谊不是建立在互相利用之上,也没有任何利益的得失,我们友谊的基础是真诚、坦荡、与信任,是那个特殊年代中在痛苦、贫瘠和失落中的同病相怜中发展起来的。那会像陈年老酒越品月有滋味,不管岁月沧桑,历久弥新。

 

忘不了,2011年我和云真牧人参加了组织大学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的活动。我们一起切磋方案,联系同学,筹备经费,联系食宿。最终在青岛成功举行了这次聚会。成为我班历史上做成功的甚至说是唯一的一次大型聚会,今生不会再有。也使我和云真牧人的友情更加牢固与深厚。

 

同学友谊是理解与支持的源泉。我们深知我们的优点与缺点,包容着我们的瑕疵,从不嫉妒、嘲笑或轻视。相反,他们愿意给予帮助与鼓励,与我们共同克服困难,共享成长的喜悦。在校园里,我们一起度过了无数欢乐的时光。那些一起疯玩的日子,一起闯荡的冒险,一起分享的小秘密,都成为了宝贵的回忆。即使时光荏苒,岁月更迭,这些美好的瞬间仍然深深地烙印在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难忘的片段。

 

同学友谊是互相启迪的光芒。每个同学都有独特的才华与见解。我们在彼此的影响下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的交流包括了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这种互相启迪的过程让我们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从初入校园时的青涩稚嫩到如今的成熟自信,同学之间共同经历的历程如同一幅幅画卷,记录了我们共同成长的足迹,成为了我们内心深处永远的寄托。

 

 

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纯洁的,同学之间的帮助是无私的。2016年孩子上学的事遇到些麻烦,云真牧人知道后,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人际关系,四处联系,最后终于完美地解决。2018年春节后,我和孩子一起去肥城看望云真牧人,当面表达感激之情。云真牧人笑着说:“都是自己兄弟的事情,哥哥不要太客气。”

 

就在2018年春天,云真牧人身体有些不适,其女儿和他去大医院检查治疗,我们同学知道后都非常关切,去看望他。看上去他没有任何变化,精神很好,打针吃药治疗。这年8月云真牧人和夫人开车来到青州,我们全家陪他游览了南阳湖,他只是脸上皮肤有的粗糙外,和健康人没什么两样。同年9月我们四位兄弟相聚肥城,畅叙友情,感慨万千。

 

20194月云真牧人和夫人回家扫墓后来到青州,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来到青州402医院院子里看那怒放的樱花树。8月份云真牧人再次来到青州游玩,我们全家陪同他游览了青州的山水公司、龙虎水库。11月份,我们兄弟四人相聚肥城。20214月云真牧人最后一次来青州,在我厂的歌厅里一展歌喉,他唱的是《枫桥夜泊》,把最后的歌声留给了我们。2022年传来他病情加重的消息,725日,我去肥城见了云真牧人最后一面。7月的最后一天,云真牧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82日我去肥城矿务局医院参加云真牧人葬礼,向一生的好好兄弟做最后告别。

 

以此诗《告别》作结,并以此文纪念云真牧人去世一周年:

 

如果我要离开,怎样和你告别

是紧紧拥抱,还是涕泪滂沱

是恋恋私语,还是默然相向

 

和你相识一生,怎样的告别都嫌不够缠绵

和你相识一世,怎样的告别都嫌不够热烈

 

我得要离开,最好的告别

是平时分手时嘴角的那一丝笑意

是转身离去时的那温情一瞥

 

童腊五写于2023730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