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以孝为本善始善终 |
分类: 论语星云 |
三章,论成德以孝为本,又当戒慎恐惧、善始善终。四章承三章,论人之初性本善,人将死由善言;君子所贵乎道者三,乃成德之相也。五章,论成德之方,谦虚好问,诚恳好学,犯而不校,宽恕从容。六章,论成德之用,君子可以行道矣。可托孤、寄命、临大节也。三四五六章,论成德之要领也。七章,论行仁道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行道之要领也。三章至七章,概述成德以行道之要也。
(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标签:
依托于礼 |
分类: 论语星云 |
(二)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二章,论成德以行道需依托于礼。《礼记·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恭慎勇直,无礼则劳蒽乱绞,故无礼则德不成;亲亲之笃、不遗故旧,制礼以教,民兴于仁而德归厚矣,故无礼则道不行。
分类: 论语星云 |
王夫之《论语大全》:【集注言“夫以泰伯之德,当商、周之际,固足以朝诸侯而有天下矣,乃弃不取”;又云“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于义明甚。金仁山徒费笔舌,止欲斡旋太王无翦商之志,乃谓泰伯之让天下,让于王季。不知太王而非有翦商之事,则泰伯又何处得天下让之王季耶?
小儒以浅识遥断古人,乐引异说以自证,乃不知所引者之适以自攻。吴越春秋一书,汉人所撰,诞诬不足信,不可与左传参观异同。且彼书记太王之言曰:“兴王业者,其在昌
分类: 论语星云 |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王曰:“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弟仲雍,少弟季历。季历贤,又生圣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三让於王季。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所以为至德也。”)
标签:
至德三让 |
分类: 论语星云 |
(一)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首章,以泰伯‘至德以行至道’为典范,开篇明义,阐明本篇‘成德以行道’之主旨也。此主旨贯通全篇。首章还表明了本篇各章之基本体例,以体用兼言,立体达用,由用显体也。
直释:孔子说:
分类: 儒学小文 |
标签:
成德以行道 |
分类: 论语星云 |
《论语星云》·泰伯篇第八
全篇纲要:
为学以道,立其全体;为政以德,达其全用;为国以礼,行其大用;里仁为美,立其大体。知人而明仁德,立其个体,而不离于全体;善用以行仁道,行其个用,而不离于全用。事物皆体用一如也。善用以行仁道,重在言行道于当世也。然道贯古今,行道非只于当世,又当传述于后世也,故第七
分类: 论语星云 |
【雪公讲要】:[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与通欤,这里是陈述句,表感叹语气。)
桴,马注:「桴,编竹木也,大者曰筏,小者曰桴也。」材,郑注为桴之材,(邢疏)皇疏又训哉字,材哉古字同,朱注材,裁也。(皆不取。)
标签:
束脩诲人不倦 |
分类: 论语星云 |
传道之要,在诲人不倦也。故七章、八章、九章、十章,论诲人不倦也。七章论所当教诲之人,及教育原则。对当诲之人有教无类、诲之不倦也。八章论诲人之方,在启发之,渐成之。九章论诲人之方,言传还需身教。十章论诲人之方,在因材施教,见几而作。
(七)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七章,论对当教诲之人有教无类、诲之不倦。传道之要领,在诲人不倦也。所当诲者何人也?愿以礼求学之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故必‘自行束脩以上’也。凡以礼求学者,‘吾未尝无
标签: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分类: 论语星云 |
(六)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六章,论修道、传道之总纲要。儒家之道之中心:概而括之,一道也;分而述之,道、德、仁、艺也。儒家修道、传道之总纲要:心志所向在于道,根据持守在于德,依靠依从在于仁,优游熟习在于艺。修道者,必由此四者而得道也;传道者,必教诲学者由此四者方可承道也、再传道也。
直释:孔子说:“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依靠在于仁,游习在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