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很容易在教育教学中栽跟斗,尤其是在首次考试中与老教师的分数相差甚大,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讲过≠掌握
年轻教师初来咋到,一方面由于语速普遍较快,语言平铺直叙,对于重点的地方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重点不突出,学生似听非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同时,年轻教师往往不了解学生心理特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让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此文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不是老师们乐见的具体的操作方法,不过大部分的方法也都是遵循了这些规律,希望老师们看完后本篇文章之后能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个性、更有效的方法。
一、从学生的主导需要入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当个人和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目的产生于需要,活动的动机也产生于需要。活动动机是需要的
一、错误理解题意
可以这样说,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初步的感知。而理解题意这一环节,决定你考虑问题的角度,确定你考虑问题的方法。因此,这是做题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由1,3,5,7,9,11,13,15,17,19十个数组成甲组数;由2,4,6,8,10,12,14,16,18,20十个数组成乙组数。分别由甲组数与乙组数中各取一个数相加,共可得到不同的和的个数是多少?”
一、填空题(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package day1;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public class day1HomeWork {
public static String[] number = new
String[20];
public static String[] name = new
String[20];
public static double[] score = new
double[20];
public static int num =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null,'欢迎光临');
一、缘起
有人说数学教学是一门思辨的艺术,严密的推理,逻辑的论证,精确的计算,步步为营的思维方式,总能让人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
引发思考的导火索是一道填空题。
在( )÷ 6 = 4
……( )中,第二个括号最小能填( ),则第一个括号里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