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英雄的结局体悟做人的道理
电视台热播的《隋唐演义》已告结局,但意犹未尽,让人回味。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无度,横征暴敛,致使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最终归于大唐。从隋唐英雄的结局来看,排名靠前的大都烟消云散了,无一善终,而坐享胜利果实的多是些原来不入流的角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从这些悲情英雄的行事和性格分析,可以总结出一点做人的道理。
做人不可太得意。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勇力过人,纵横天下,谁也不放在眼中,师傅曾嘱咐他遇上使用鎏金镗的,万不可伤其姓名,否则于己不利。但李元霸打上瘾来,得意忘形,忘了师傅的话,使用鎏金镗的武天锡、宇文成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中,最后自己把自己打死了。
做人不可太高调。隋唐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忠于隋炀帝,结局是必然的。宇文成都横勇无敌,御赐天宝将军,天下闻名,本来天下无敌,却生不逢时,遇上了克星李元霸。盛名之下的自尊与骄傲使他不能面对失败,明知不敌却不得不迎战,结果死于李元霸之手。一代英雄以惨剧收场。
做人不可太骄傲。隋唐第三条好汉裴元庆,骁勇善战,是唯一一个能接李元霸三锤的武将,除了李元霸,从未有过敌手,使其心高气傲,不听军令,不识敌人诡计,一心击杀新文礼,结果被烧死窑中。
做人不可太逞强。隋唐第四条好汉熊阔海,两臂有万斤气力,为人侠肝义胆。扬州“反王夺魁大会”上,熊阔海力举千斤闸,各路反王得以逃生,自己却因力竭被压死。当然,他的义举是值得称道的。
做人不可太强势。隋唐第五条好汉武云召,智勇双全,一身武艺冠绝天下,却死得最窝囊,莫名其妙的被一匹马打死。武云召参加了“反王夺魁大会”,当时他是在场的武功第一人,把对手逼得太紧,谁知对手的战马是个异类,突然长出的尾巴把武云召的头打得粉碎。
做人不可太凌弱。隋唐第六条好汉武天锡,两臂万斤之力,武艺高强,在“反王夺魁大会”上与李元霸的开路先锋梁师泰比试武艺,本来战胜即可,但他却做事太过,辣手杀死梁师泰,惹得李元霸复仇,把武天锡撕成两半。
做人不可没诚信。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在电视剧中因功受封越国公,在评书中则是另外一个结局。罗成与表兄秦琼互相传艺,罗成发誓藏一招乱箭穿身,秦琼发誓藏一招吐血而亡。后来被苏定方用计,死于乱箭之下。秦琼虽得正果,但他当初的誓言最终也应验了。
做人不可太莽撞。一代猛将罗士信,天生神力,作战勇猛,可与李元霸匹敌,却有点憨傻,做事莽撞,凭蛮力撞开城门,却被乱箭射死,未免可惜。
做人不可太执着。瓦岗五虎上将之首单雄信,曾为绿林首领,忠义两全,惜为仇恨迷住双眼,一心执着于报仇,不顾天下大势,与李唐为敌,最后兵败被俘,誓不投降,被李世民斩首,死得壮烈。
做人不可没自我。白衣神箭王伯当,为报李密知遇之恩,听由李密荒唐,以玉玺换回祸国皇后萧美娘,听任李密荒淫而不知劝谏,只是一味愚忠,却是明珠暗投,错失良主,后于李密一同被乱箭射死,甚是凄凉。
当然,这些悲剧英雄均有可取之处,也可圈可点,如果全面的评价,得出的结论未免偏颇。这里只从成败的角度来看问题,并不涉及其它,故有此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