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论坛)
五峰史称“蛮夷”之地。元、明、清初时期与鹤峰县同属容美土司管辖,直至雍正末年(1735年)“改土归流”为止。残存有大量的土司文物古迹。是湖北省少数民族(土家族)人口占比(85%)最高的县。
1、土司城垣遗址
位于五峰镇水浕司村,又名城圈子。系明清时期(1522-1544年)土司所建。城墙系用条石、块石依山蜿蜒垒筑而成,面积12000平方米。在距城垣东100米和200米处筑有宫殿、水廊凉亭。现残存有房屋基石、祖碑、抱鼓石、石柱础、石维及石刻等遗物。西南部现有长56米,宽1.60米至2米,高0.50米至1.70米的残城垣址。据《长乐县志》记载,自元末明初至清朝雍正末年,水浕司村历为土司所据,隶属容美,田土司(明如)在此建有二十四步上“金殿”(四水归池的厅堂楼阁)、水阁凉亭、塘坊、圈子(土牢,水牢)、榜庙等遗迹。
为宜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晏有龄墓表
尝思公鼎侯碑巍然焕然,大都传不朽之名誉也。顾鼎以纪功,而碑以表行。迄今读箕子碑文《五人碑记》,未尝不慨然想见其为人。余与晏府和亲,家秦晋之姻、朱陈之好。迩闻新营寿域,天未雨而绸缪,山未颓而护培。乐哉斯丘,古人司空图曾闻有此。
余不敏,用效韩公之笔,乃作子厚之铭,□亲家显君世胄,善长家风,一生为人,才大志大,心好德好。以故得洪范之五福,合华封之三祝。当其精于商也,习计,然业货殖,成书,及效乎。士也,宗《朱子训》,义方传家,而□买置田庄、鬼园,见创垂之远;修造堂搆燕翼,徵之贻谋之长。兼之刘夫人女中尧舜,克助亲家之才与志,案举之而眉齐,夫倡之而妇随之,所以更觉兴家创业之大也。
抑又闻之,亲家四旬得子,而今有七。论其数,胜窦家之五桂;考其贤,近荀氏之八龙。父作之,子述之,乐也何如?且其中或负选成均,或振彩上庠,或蜚声长安。文事武略,无不具备。然不独玉树之蒨葱,抑亦荪枝之秀峙。行见凤起丹山,庭前添义饴之乐;龙生碧沼,宅下来于公之欢。于戏,非亲家
戊子之初,建正吉日。某与诸客,游于长阳广场。兼旬冰封,官山犹存残雪。东曦既驾,玉墀流泛崇光。蝉霭透而层峦远,烟波渺以澄江碧。除夕既已,驰车似水游龙。弦日将至,游人比肩接踵。瑶台临风,总角放飞纸鸳;阶除浴晖,妙龄偎语缱绻。游廊滨江,翁媪闲情信步。栏杆流玉,锦线垂钓鱼鼋。张灯结彩之舳,饮食休闲佳处。绿篷兰桨之舢,踏青游野渡船。“廪君”膝下,遛鞋童车环绕;“爱情”塑前,留影合照纷次。县城风情如画,多少游客忘返。
佷阳古地,夷水名疆。南通湘沅,北向峡江。屹立江汉平原之头,控蛮荆而引吴越。绵亘武陵山脉之末,引渝川而附巴方。八百里清江奔腾,流来远古鸿蒙:“长阳”猿人,茹毛饮血于中州腹地。三百里群山逶迤,目睹史前风采:廪君向王,鼎巴据国于东川西湘。历代填域,汉民陆续东来。土汉杂居,容美土司毗壤。土蛮不得出境,“疆界石碑”为凭。汉人不许入峒,“梅子八关”做证。改土归流,撤藩于雍乾王朝。民族自治,建县于改革盛世。此邑孕育一个民族,名为“土家”。赞誉怎只一个形词,当曰“辉煌”。
钟灵毓秀之地,青山多见巴迹。人文荟萃之乡
堂号,本意是居室的名号。同族人在其祠堂的匾额上题写堂名,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一般是姓氏的发祥地或郡望,如李姓广义的堂号有陇西堂、赵郡堂等。江南李姓大多尊奉广义的“陇西世家”的堂号,有“天下李姓出陇西”之说。我小时候见家里的筛子、簸箕等家具上写着“陇西世家”字样,就是使用广义的堂号。另外一种是狭义的堂号。随着家族的不断繁衍扩大,会逐渐形成一个个新的分支。这些分支往往会建立区别于其它祠堂的新的堂号。长阳厚浪沱李氏始建于道光辛丑(1841)年间的祠堂堂号曰“敦本堂”,就是用来区别于原籍江西吉水李姓旧祠也区别于长阳其它李姓诸如十五溪陇西堂李氏、南岸坪陇西堂李氏、高丘陇西堂李氏、青岩陇西堂李氏、秀峰桥陇西堂李氏的狭义的堂号。
在考证我长阳厚浪沱李氏堂号“敦本堂”的来源之前,首先应弄清楚“敦本”二字的含义。敦,厚,注重,提倡。敦本,注重根本,原指注重农事。孟郊《蓝溪元居士草堂》诗:“读书业虽异,敦本志亦同。”用于宗祠谱牒时,“敦本”多指不忘根本、遵守纲常、继承先德、发扬族光之意。它和敦睦堂、敦伦堂等堂名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