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一文作为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第一篇典型意识流作品,从“我”的心里出发自内向外地展现了作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在小说中,我们分不清哪些是内容,哪些是对内容的表达。意识流先驱人物亨利·詹姆斯说:“针和线分离就不能缝衣,内容和形式割裂即不成其为艺术品。”《墙上的斑点》就是这样一篇内容与形式难以区分,内容即形式,形式也就是内容的作品。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篇小说的一些看法:
·螺旋式上升
总的来看,本文从“我”对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中心,不断展开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以辐射状向我们展示,作者透过这个斑点在看的某些东西。最初是离她比较近的一些现象联想,继而稍加自我总结一番,然后连续地把笔锋跳跃性的一转,又从另一角度(方向)去看这个斑点(她的内心所想),而且其中她自己与这些东西又有关键性的联系,这是一种“物与我”的沟通,她笔下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多,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
钱大昕:“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曾国藩家书》:“予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读经常懒散不沉着。读《后汉书》,现已丹笔点过八本;虽全不记忆,而较之去年读《前汉书》,领会较深。”
冯友兰先生曾题赠李泽厚一副对联曰:“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刚日读史柔日读经”,反用曾国藩之意了。
刚日
犹单日。古以“十干”记日。甲、丙、戊、庚、壬五日居奇位,属阳刚,故称。《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孔颖达
疏:“外事,郊外之事也。刚,奇日也,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也。外事刚义故用刚日也。” 唐 刘禹锡
《因论·叹牛》:“甫闻邦君飨士,卜刚日矣。”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穷理之功课,每刚日诸生在堂上读书。”
(参看 http://www.zdic.net/cd/ci/6/ZdicE5Zdic88Zdic9A29166.htm)
柔日
古代以干支纪日,凡
标签:
杂谈 |
分类: 草根教研 |
一
我是极缺少热狂的人,但同时也颇缺少冷静,这大约因为神经衰弱的缘故,一遇见什么刺激,便心思纷乱,不能思索更不必说要写东西了。三月十八日下午我往燕大上课,到了第四院时知道因外交请愿停课,正想回家,就碰见许家鹏君受了伤逃回来,听他报告执
标签:
杂谈 |
分类: 草根教研 |
内部规律和形式 |
分类: 书评影评 |
《彷徨》简介
《彷徨》是鲁迅先生著名的小说集之一。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小说集《彷徨》收录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兄弟》、《离婚》11部小说。
《祝福》,通过封建社会里劳动妇女祥林嫂寡而再嫁,再嫁再寡,最后死在富人的祝福之中的悲惨故事的叙述。
《在酒楼上》,主人公吕纬甫本来是一个敏捷精悍、热心改革的青年,经过多次辗转流离,感到青年时代的梦想没有一件实现,便敷敷衍衍的教点“子曰诗云”,随波逐流地做些“无聊的事”,以满足别人和抚慰自己。他对自己的生活道路作了如下的概括:象一只苍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幸福的家庭》写的是一个作家创作的过程,创作过程作家的思想十分混乱。从作家的所想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肥皂》讽刺了一个或者几个貌似正人君子的中年夫子,他们看见一个行乞的十七八岁的女子,就想着如果用肥皂把她洗洗那又如何?而四铭就因着这个潜在
分类: 书评影评 |
【梗概】
分类: 书评影评 |
《窗边的小豆豆》概况文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评影评 |
《盗墓笔记8》内容梗概: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评影评 |
《根鸟》主要内容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评影评 |
《边城》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