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5 14:49)
一、人口流动是结构变迁的必要内容
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前提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这要求现有产业的技术不断创新,同时新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不断涌现。这种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的。
工业革命在制造业率先发生。制造业的特征是生产流程长,分工细,要求的各种配套投入多,规模经济大。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人口和劳动力集中在生产的地方。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变成了城市,同时出现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开始有
在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的35年中,中国的平均增长率高达9.8%——这是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增长。但有迹象表明,中国奇迹正在走向终点——或者至少经济增长正在放缓。
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的增长率一直在下降。2014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降到了相对较低的7.3%。
随着2014年临近尾声,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将继续面临强劲的逆风,至少与前几十年相比是如此。2015年,决策者将制定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他们将面临一个基本问题:增长目标定在多少?
在制定一国GDP目标时,首先要明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即假设内部和外部条件有利、未来增长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不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的最快扩张速度。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了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而今天,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要么来自技术创新,要么来自产业升级(将产能重新配置给更高附加值的新部门)。
但位于创新前沿的发达国家处于劣势。要想从新技术中获益,它们就必须创造新技术。相反,发展中国家拥有“后发优势”,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模仿、进口、综合和许可实现技术进步。结果,它们的成本和风险更低。过去150年中,发达经济体平均每年
标签:
林毅夫
钱都定
瓶颈
意义
主持人
|
分类:
经济发展
|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2013国际投资论坛专场活动,在被问及应当如何投资时,我是这样回答“我的钱都放在银行里,定期存款。”
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它还在涨钱呢,我也不必烦恼。对于像我“这样专心做研究的”人,这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宏观意义上的“投资”,我一直坚持认为,投资是一个国家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唯一可持续动力,不赞同中国走上完全依靠消费拉动的道路。
在我看来,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是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长需要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如果没有投资,就不会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也会成为瓶颈,那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无从实现。
“放弃投资就意味着放弃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许多经历经济危机的国家都过度消费。在此强调,“投资一定不是重复性的,中国目前也需要改善投资结构。”
&
标签:
林毅夫
机会
心理准备
中国发展
现象
财经
|
|
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
邢利宇)对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的中国粗放式增长方式,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18日在北京指出,这与中国尚在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对此须有长期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当日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林毅夫在参与“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分专题讨论时提出上述观点。
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单位GDP能耗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中国GDP约占世界总量11.6%,能耗占比也不少。
“这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改革不到位和监管不力有关。”这位资深经济学家指出,人类经济发展一般以农业为主开始,随后发展到以制造业为主,最后进入到以服务业为主。不同发展阶段、生产形态,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截然不同。
中国现在从低收入国家变
亲爱的朋友:
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您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2926190472
您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和展示最真实的自我,与网友交流,与线上好友聊天,还能通过手机发表博文和上传图片,随时随地记录心情和身边趣闻。
我们为您提供了丰富的炫酷模板来装点您在网上的家园,强大的音乐播放功能更能陪伴您的网络生活。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开始精彩的博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