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平素爱读杨绛,对钱钟书的为人为文偶有了解,也因此知道了钱基博(钱钟书之父)和钱钟韩(钱钟书之弟),一门三学者,再加上钱姓的学者名流一串一串的,钱穆、钱玄同、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等国人都耳熟能详,因此对钱氏家族充满好奇和敬佩。今天偶然的机会读到吴越钱氏家训,奉为至宝,尤其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与我的观点非常相似,读后悦然。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做人不得越底线,也与当下三观相合。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在当今世界仍可奉为处世至宝。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描绘了幸福家庭的氛围及境界,当下百姓可以按此进行家庭建设。
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每一句都值得仔细研读品味。是真正的精神食粮。
庞蕙
2018-1-15
吴越国君主钱镠,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也是他奠定了钱氏家族的辉煌。制定了钱氏家训。
附:钱氏家训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
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
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
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
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
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舍 弟 崔 琦 往 事
黄 崔 珂 |
|
我 们 家 在 豫 (河 南 省) 西 宝 丰 县 一
个 偏 僻 落 後 的 小 村 庄。 犹 记 村 外 有 条 河 (或 称 渠) 像 一 条 玉 带 环 绕, 垂 柳 夹 岸, 是
村 童 嬉 戏 的 好 地 方。 夏 日 游 泳 消 暑, 春 秋 季 节 则 不 论 白 日 月 夜, 他 们 或 谈 天 说 地,
或 斗 智 斗 勇。 幼 年 的 他 曾 在 此 留 下 不 少 萝 螺 。 直 到 如 今, 他 游 泳 及 太 极 拳 都 很 熟
练, 就 是 在 繁 忙 工 作 生 活 中 还 常 偷 盯, 以 此 健 身。
我 们 世 居 於 此 村, 务 农 为 生, 他 到 今 天 还 有 泥 土 味。 父 亲 耿 直 方 正, 母 亲 系 出 书 香 之 家 (乡 人 称 王 大 户)。 外 祖 父 自 设 书 院 (旧 院 址 仍 在) 教 授 诗 书, 育 三 男 二 女。 舅 父 们 均 有 成 就, 特 别 是 大 舅 父 王 治 军 晚 清 时 留 学 日 本, 参 加 同 盟 会, 与 孙 中 山 先 生 共 谋 革 命 而 牺 牲 (省、 县、 均 有 记 载)。 惜 外 祖 父 性 甚 固 执, 坚 不 容 二 个 女 儿 读 书, 只 注 重 绘 画、 刺 赂。 母 亲 虽 不 识 经 书, 但 其 胸 怀 旷 达 无 私, 其 思 想 敏 锐, 眼 光 远 大, 待 人 至 诚 和 霭, 为 邻 里 称 道。 但 对 儿 女 的 前 途 他 十 分 坚 持。 忆 母 亲 曾 语, 余 弟 六 岁 入 学, 首 日 不 肯 离 母 怀, 次 日 更 推 说 肚 子 痛, 继 而 再 推 说 头 痛, 拒 不 肯 再 上 学。 母 亲  不 对 老 年 所 生 之 独 子 么 儿 溺 爱, 反 而 倍 加 督 责。 日 後, 他 风 雨 无 阻, 上 学 不 懈。 一 九 五○ 年, 解 放 军 到 村 中 要 进 行 土 地 改 革。 有 一 次, 因 为 父 亲 说 话 直 率 得 罪 了 “上 层” 乃 加 之 以 罪, 遂 召 集 群 众 进 行 批 斗。 他 闻 讯, 虽 是 童 子 之 年,他 不 顾 一 切 後 果, 愤 然 代 父 出 现 於 斗 争 会 上, 为 父 申 辩。 一 切 迎 刃 而 解, 使 父 亲 免 受 批 斗 之 辱。 此 事 後, 母 亲 为 儿 子 前 途 作 长 久 计 划, 最 後 作 出 痛 苦 ∕ 定, 让 爱 儿 独 子 远 赴 钵 乡, 至 北 京 再 转 至 香 港 与 吾 会 合 (时 我 家 已 於 一 九 四 九 年 到 香 港)。 自 此 在 香 港 开 始 了 他 人 生 最 重 要 的 青 少 年 期。 虽 然 他 孤 独、 稫 徨, 思 亲 之 心 与 日 同 增, 没 有 知 己 倾 诉, 苦 闷 之 情 不 言 而 喻。 但 这 些  没 有 吞 噬 了 他, 反 而 更 激 励 磨 练 出 他 坚 毅 上 进、 平 和 处 人、 处 世 谦 虚 及 感 恩 之 心。 他 这 种 品 格 乃 承 之 於 母 亲。 中 学 时 期 除 了 繁 重 的 功 课 外, 还 要 自 理 起 居 饮 食, 生 活 上 细 节 琐 事 对 一 个 成 长 中 的 男 孩 不 是 容 易。 记 得 有 一 次 急 回 学 校 上 体 育 课 时, 发 现 忘 记 带 球 鞋 来 换, 体 育 老 师 以 59 分 记 录 於 成 绩 表 上, 引 以 为 憾。 他 热 爱 音 乐, 特 别 是 宗 教 和 古 典 的。 他 将 为 人 补 习 所 得 从 师 胡 然 教 授 学 习 声 乐, 不 但 陶 冶 了 他 的 性 情, 也 舒 解 了 他 内 心 的 痛 苦 烦 恼。 他 事 亲 至 孝。 大 学 时, 课 余 工 作 所 得 悉 数 寄 给 在 大 陆 受 难 的 父 母。 惜 当 时 政 治 紊 乱, 无 法 收 到。 忆 一 次 我 去 探 望 他 时, 他 拿 来 一 本 中 央 研 究 院 的 大 红 院 士 证 书, 他 说 这 是 该 献 给 母 亲 的。 我 们 情 不 自 禁 落 瞈 。 如 今 他 获 得 了 科 学 界 最 高 的 荣 誉 棖诺 贝 尔 物 理 学 奖, 也 同 样 献 上, 愿 父 母 在 天 之 灵 含 笑 悦 纳。 半 生 来 他 虽 历 经 坎 坷, 但 从 无 怨 怼, 而 以 快 乐 欢 愉 之 心 继 续 致 力 科 研 与 教 育 青 年。 |
http://www.globalpublishing.com.sg/chinese/bookshop/graphics/4192_2.jpg 崔琦和他的二位姊姊在香港於1950年时代 。从左到右: 三姊 崔璐, 二姊崔珂、 崔琦。 Dan Tsui and his two sisters in Hong Kong in the 1950s. From left to right: Lou Tsui, Au Tsui Wong and Dan Tsui. http://www.globalpublishing.com.sg/chinese/bookshop/graphics/4192_3.jpg http://www.globalpublishing.com.sg/chinese/bookshop/graphics/4192_1.jpg |
我因为昨天晚上看中央一套《世界读书日晚会》,见到了贾平凹,得知其作品《带灯》获奖,为了收收《带灯》内容,在网上浏览到其离婚的一些相关资料《贾平凹离婚内幕近日曝光》,对其离婚内幕,很有感触。
贾平凹离婚内幕近日曝光
2008年10月16日05:00 新晚报
近日,贾平凹的“御用评论家”孙见喜出了一本新书《危崖上的贾平凹》,书中披露了贾平凹创作《废都》前后所经历的情感上的风暴,爆出了贾平凹的婚变内幕,原来贾平凹与他前妻韩俊芳离婚竟是因为韩俊芳怀疑贾平凹有“第三者”。
被怀疑有“第三者”
《危崖上的贾平凹》书中披露韩俊芳怀疑贾平凹与别人有染,最终因贾平凹“精神出轨”而离婚。韩俊芳怀疑的这位“第三者”夏女士曾在一部由贾平凹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饰演角色,后来与贾平凹邂逅,彼此都有好印象。贾平凹对夏女士一直有着欣赏的目光,两人平时也经常会对剧本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一来二往,贾平凹与夏女士之间的这种互相欣赏被韩俊芳发现了,韩俊芳无法忍受丈夫的“精神出轨”决意要离婚。但贾平凹坚持认为他与夏女士的关系绝对是纯洁的,只是纯粹的同志关系。但是当问及夏女士究竟有多么好,贾平凹却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夏女士善解人意、大方、潇洒、气质好,又尊重他,能谈得来……两人因是否有“第三者”问题足足闹了8个月了,还闹到了朋友家,虽然贾平凹的好友们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劝解他们,但是最终两人还是以离婚收场。
“感情破裂”草草离婚
两人要办离婚就必须带着结婚证,贾平凹于是开始翻箱倒柜,但是结婚证没有找到,而补办结婚证须先照两人的合影照。贾平凹翻来覆去地寻找,还一边自言自语:“哪里去找当年的合影照?”突然,不经意间竟在一个旧信封中找到两张合影,贾平凹又喃喃自语:“难道离婚真的是天意安排的吗?”办离婚,必须要填一张表,说明离婚原因,韩俊芳不知道该填什么,就问工作人员:“人家一般都填什么原因?”工作人员答:“一般离婚的原因是感情破裂。”韩俊芳说:“那我们还没破裂。”工作人员说:“那你们回家继续过日子。”于是贾平凹和韩俊芳就商量:“说好的今天来办离婚,就今天办吧,大家都忙,拖下去又没有时间。”就这样两人跟工作人员说:“那我们感情破裂了。”于是两人就这样草草离了婚。
离婚后贾平凹万分痛苦
虽然贾平凹和韩俊芳离婚时十分爽快,可是办好离婚证后,贾平凹却表现得万分痛苦,心里充满了不舍。办了离婚证后,贾平凹要去户县写作,韩俊芳从柏油巷送至含光门。两个人四目相视却又无言以对。贾平凹推车走过含光桥,韩俊芳隔河相望。贾平凹回头,见韩俊芳还僵立着,就喊:“回去,给娃做饭!”后来贾平凹想去好友家倾诉心中的惆怅,到好友家时,贾平凹已经泪流满面,跟好友说:“事情已经办了!”但是贾平凹还是不放心韩俊芳,嘱咐好友的爱人去看望一下韩俊芳,以免发生意外。
五位好友试图挽救婚变
贾平凹和韩俊芳离婚后,急坏了他们身边的一群好友。离婚后第三天,五个好友和贾平凹一起商讨挽救这场婚变的方案。好友认为,贾平凹对夏女士的欣赏已经算是“精神出轨”,因此劝贾平凹:“你做错了事,应该真诚地向韩俊芳道歉并作出保证。”但是贾平凹坚持认为没有“精神出轨”。离婚后,贾平凹也想过复婚,但迟迟没有行动,贾平凹也有心中的苦衷:韩俊芳脾气太犟,经常让他心里不舒坦,而且贾平凹平时经常接济穷亲戚,却屡屡受到韩俊芳的阻挠。贾平凹曾坦言:“在俊芳面前我没有自豪感,收到稿费拿回家像小偷偷了钱回来。”不仅如此,贾平凹还评价韩俊芳没有追求,“哪怕学裁剪、学画画都可以,只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就行。”他的朋友还劝韩俊芳饶贾平凹一次,可是韩俊芳惨笑,说不能,因为她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生病住院时偶遇年轻娇妻
离婚之后不久,贾平凹身体不好,情感上也非常消沉落寞,好几次生病还住进了医院。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她叫郭梅,是医院的护士,郭梅身高1.75米,比贾平凹整整高了10厘米,她曾经还是非常出色的模特。郭梅从小是个读书迷,对贾平凹的书更是情有独钟。有一次,郭梅正好拿着《废都》找心中的偶像———贾平凹签名,与贾平凹第一次的“邂逅”,郭梅就对贾平凹充满了好感,并萌生爱意,她眼里的贾平凹非常憨厚、朴实,透着浓郁的“黄土味”,没有一点大作家的架子。贾平凹住院期间,也是他情感上最落寞的时候,护士郭梅对贾平凹照顾十分周到,经常买新鲜水果,还为他做最可口的饭菜,有空的时候经常给贾平凹读报,甚至还喂药给他吃,为他洗衣服……就这样,郭梅走进了贾平凹的世界。郭梅为了让贾平凹能全身心写作,甚至还辞去了护士工作,全心照顾贾平凹起居。44岁的贾平凹就这样与年轻貌美的郭梅牵手走上了红地毯。婚后,郭梅还给贾平凹生了一个小千金。
我检索了贾平凹的资料。
贾平凹生于1952年,原名贾平娃,身高1.65米,陕西商洛丹凤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其妻子韩俊芳原来在丹凤县剧团工作,人漂亮,长相秀美(按贾平凹的审美是:脸如银盘),贾平凹曾经对其狂热的追求,1978年二人结婚,1979年生女儿贾浅浅。过了十三年相濡以沫的日子,1992年离婚。1996年贾平凹娶到二任妻子郭梅。韩俊芳现在西安文联工作,仍独身。贾平凹对前妻感情很深,曾写《秦腔》表达对前妻离婚的追悔和过去情感的怀念。
从韩俊芳的离婚,看到女人的失误。韩俊芳太过于自负,以至于有这样的机遇但却没有这样的命和这样优秀的男人终老一生。离婚的原因也有点儿可笑,韩俊芳也可能是中国女人最后一批对男人爱情如此要求的守望者。韩为了自己的人格及尊严,为了精神上的洁癖,以至于孤独终老,觉得不值。
另一点上体会,女人嫁一个男人,无论初嫁时多么占上风,也不要因此吃老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要学会与爱人共同上进,与时代步伐一起与时俱进,这样才会不落后于成功的另一半。
曾经读过贾平凹的作品《秦腔》及《土门》,由于时间久远,内容基本都淡忘了。
庞蕙
201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