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6-09-12 11:53)
标签:

杂谈

情感

文化

    我的高中同班同学商定,在今年十月聚会(同时还有另一个班,一起举办)。筹备组计划编制一本纪念册,嘱我写一个序,便有了这《同学聚会赋》的诞生。写序我并不擅长,写赋我更非内行,只能勉为其难,算是不辱使命。赋中有两处表述顺便在此说明一下。“半纪”指我们这是毕业五十年后的聚会;“邵水”、“李园”指我们的母校邵阳市一中坐落在邵水河畔,地名李子园。

【正文】

                                       同学聚会赋(代序)

    湖湘要地,历史古城;湘中明珠,资水名埠。远称昭陵邵州,近呼宝庆邵阳。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资水横贯,邵水交汇,盆地珠连,丘陵起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一方之重镇,乃湘西之门户。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自古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经济发达,文化昌明。值此丙申之年,邵阳市

标签:

文化

                                    古诗中“菜花”一词辨析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外出赏花成为人们一大乐事。春天的花事甚多,此消彼长,接连不断,而油菜花恐怕是出现最早并且又是影响最大的一种花了。因为它特别普遍多见,一出现就决非那种零星小块的小家子气,往往便是漫山遍野,呈现出铺天盖地、摄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有朋友将油菜花形容为春天里的大背景之花,倒也确实不无道理。人们喜爱油菜花,访它,赏它;也撰文吟诗述它,赞它。在描写油菜花的诸多文章中,可常常看到作者引用古人所作的有关诗词,但笔者发现,古人诗词中所使用的“菜花”一词,未必就一定指的是油菜花,因此便不椯浅陋,想对此做一些简要的辨析。不过,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举并不关乎什么做学问之事,而且就算是搞明白了,也不见得具有什么理论上或实际上的意义。仅仅是出于读书人爱追根究底的习惯,拔高一点来说,或可认为是出于认识上的求真态度及行事上的严谨要求

标签:

杂谈

                             说说郑板桥的一首自嘲诗

郑板桥(16931765),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早期教过多年私塾,之后任过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但又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郑做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能诗文,其《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

标签:

文化

别出心裁的宝塔诗(“旧体诗赏析篇”之五)

宝塔诗或叫塔形诗,是古典诗(旧体诗)的一种杂体,这种诗体的外表形式非常奇特,即状如宝塔,它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文字的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故而得此名称。宝塔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单形),或叠两句为一韵(双形),很有规律。从一言至七言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其词牌则称《一七令》),有的从一至九字或一至十字或更多字,甚至达到十五字。这种“一七体”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作者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即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一句中的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它六对,都是隔句押韵。其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