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关于大冶话的帖子,例如:有一种撒谎叫做草炮,有一种准备叫告四,有一种虚伪叫做假罗马,有一种姑娘叫做马四假。我们知道口语中的每一个读音未必都可以找到与其相对应的书面形式,并且汉字的意义与它的形体也并不一定都有对应的关系。在“六书”理论中,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属于造字法,通过这四种造字法造出来的字其形体与意义具有紧密的联系。而转注与假借属于用字法,我们以假借字为例,假借字的意义与其形体没有任何联系,假借是指口语中表示某个意义的字没有相应的书面形式,于是把它的意义寄托在一个音同或近的字上面。例如虚词“之”的意义寄托在表示“去、到”意义的动词身上,而虚词“之”的意义与“之”的形体没有任何联系。从这个意义来说,用“草泡”来表示大冶话中“撒谎”的意义也未尝不可。
但是,大冶话中的某些词汇应该是有来源和根据的,比如说大冶话中表示“母亲”意义的“依”,我们不宜写成“一”、“医”或“衣”,写成“依”或“伊”总要恰当些,因为“伊”本身具有“第三人称代词”这个义项,而“依”可以解释为母亲是子女的依靠。事实上,大冶话中的许多词汇都可以在其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