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魏三农资第三届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交流会定于3月13日上午9点召开

https://wx.xiaoniangao.cn/share/album.html?lid=IYzaa.Eb3lSo.N6n&aty=1&share=shareTime&sfrom=miniapp&detailUV=504

#小程序://小年糕 /dPNgoKuCIH7Gocj

魏三农资第三届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交流会定于3月13日上午9点召开

#小程序://小年糕 /dPNgoKuCIH7Gocj

分类: 汉语学习

为什么是我晒太阳 而不是太阳晒我?

“我晒太阳”这一短句子,并非告诉对方太阳在干啥;同时,听话的人也并非关心太阳在干啥。

“在晒太阳”所要表述的是我在干什么,所以,主语必须是“我”,而不是“太阳”。

显然,“我晒太阳”是一个被省略的被动句,主语是“我”。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我正在被照晒,而照晒我的客体是太阳”。

之所以人人都能听懂这句话,那是因为“我晒太阳”这四个字,已经形成公认的特定的习惯用语。既然大家都听得懂,那就无需咬文嚼字地把省略的文字全部补充完整。这就好比“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玫瑰去掉刺后,不会死。不管是什么带刺的花草,被人用镊子小心地将上面的刺一根根去掉,都不会死。这样的花草,既不妨碍观赏,又不会因一时疏忽被小孩碰到刺伤了宝宝。

因为,玫瑰的刺是起防卫作用的,它既不能帮助光合作用,也不能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所以,玫瑰被人为的去掉刺不会影响它的新陈代谢,更不会死去。

标签:

杂谈

分类: 科普原创及一般常识

动物具有神奇之处的例子很多,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例子有:

1.狗有非常强的嗅觉能力;

2.大象是唯一能用鼻子捏死敌物的动物;

3.蜜蜂能用不同的飞舞花样传递信息;

4.猎豹具有最快的奔跑速度;

5.如果动物自身体重为参照物,那么,蚂蚁有着惊人的力气;

6.灯塔水母具有独一无二的“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本领;

标签:

杂谈

分类: 汉语学习

 

  词语辨析:“及时”与“准时”的区别

  词语“及时”与“准时”都没有延误。它们的区别在于“及时”没有具体时间点,只要出现在预期的时间段;而“准时”只有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某个时间段。
  譬如:需要三天之内完成的任务,第一天完成,与第二天完成,甚至第三天完成,都可以叫做“及时”。
  又譬如:假如某学校规定,上午的第一堂课是8:00整,那么,7:59打响上课铃,或者8:01打响上课铃都不算准时,唯独只要8:00整才算准时。

http://s1/mw690/002YDsG1zy79rYu6Lf2d0&690房晨钟:动物死后的腐烂臭味会自动消失吗?

    动物死后的腐烂臭味是可以自动消失的。
     动物死后,细菌就会在尸体上大量繁殖。尸体上的蛋白质等,经过细菌的繁衍发酵,发生分解,生成比较简单的化合物: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碳、甲烷等。其中,能闻到的气体成分主要是硫化氢、氨气、和二氧化硫,这几种气体都是有毒的。
      当然,除了这些简单的气态化合物外,同时还生成一些液体物质,如:粪臭素、尸胺、腐胺、硫醇等。
     随着原尸体内的

豆类里面生了黑色甲壳虫是不是还可以吃呢? 豆子中有没有寄生虫呢 ?吃了已经生了虫子的豆子,对身体是不是有害呢?

笔者房晨钟慢慢告诉你:

虽然,豆类的籽粒中生了黑色甲壳虫后,很难将这些虫子处理干净,但是,这些豆子还是可以吃的,吃了对人体也是没有害的。理由如下:

1.钻蛀在豆粒里的这些黑甲壳虫不带致病细菌和病毒,也不带寄生虫卵;

2.这些黑色小甲虫本身并不是寄生虫;

3.这些黑色甲壳虫跟蚂蚁、地鳖虫、等动物一样,同属于昆虫类,而绝大部分昆虫都是可以吃的,只不过不容易被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所接受;

4.这些黑甲壳虫躯体里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水、蛋白质、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没有其它有毒物质。

5.众所周知,生食豆类往往有毒,必须经过高温煮熟,否则有可能引起中毒,既然如此,即使这些小虫身上带着少量病菌,也会在高温下被杀灭。

总之,人吃了生了

分类: 汉语学习
“从头到尾”与“一动不动”分别属于什么结构的短语?

        “从头到尾”与“一动不动”分别属于什么结构的短语?

     1.  “从头到尾”这一短语,是由两个介宾结构组成的短语。介宾结构,也叫介词结构。这个短语的前后两个部分是并列关系。所以,“从头到尾”属于并列短语。

    2. 在短语“一动不动”中,“一动”,在这里是指一点点的细微动静;“不动”,在这里表示静止。 “一动”是修饰“不动”的,说明静止到什么程度。
      短语“一动不动”的完整意思是“哪怕一丝一毫的动静都没有”。所以,“一动不动”属于偏正短语。

标签:

忠言

分类: 【真相】与【哲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