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乌兰察布

丰镇

草原大通道

会盟

晶鼎

分类: 旅途旅图

旅途旅图系列之内蒙篇

 

    时间:2006年秋、2008年夏两次内蒙行走。

    行走: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

  &nbs

标签:

圣泉

阿尔善

泥疗

啤酒泉

矿泉

分类: 旅途旅图

旅途旅图系列之内蒙篇

 

    时间:2006年秋、2008年夏两次内蒙行走。

    行走: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

  &nbs

标签:

珠恩嘎达布

蒙古国

口岸

狼图腾

边防

旅游

分类: 旅途旅图

旅途旅图系列之内蒙篇

 

    时间:2006年秋、2008年夏两次内蒙行走。

    行走: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

  &nbs

标签:

宁城

打虎石

蔵龙谷

李存孝

朱温

分类: 旅途旅图

旅途旅图系列之内蒙篇

 

    时间:2006年秋、2008年夏两次内蒙行走。

    行走: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

 

标签:

宁城老窖

热水镇

温泉

塞外

宁城

分类: 旅途旅图

旅途旅图系列之内蒙篇

 

    时间:2006年秋、2008年夏两次内蒙行走。

    行走: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

   

分类: 旅途旅图

旅途旅图系列之内蒙篇

 

    时间:2006年秋、2008年夏两次内蒙行走。

    行走: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

    题记:跟着旅图去旅行,听着牧歌看风景。

 

标签:

草原

席慕容

缠绵悱恻

苍穹

格根塔拉

恣意

忘情

慰藉

杂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8)、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写下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那个与这大草原有着不解情缘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席慕容,这是个与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都无法割舍的名字。早年在读她的那些清丽委婉也缠绵悱恻的诗章时,就知道她的祖籍是在这内蒙古大草原,而这次来到草原,内蒙人又常常把她提起。现在想来,当年在对内蒙古大草原的认知上,还出与她的那句对自己家乡这片热土深情的描述:“在草原上,苍穹几乎是无限的,没有比这更高远、更浩瀚的了。在天与地之间,我们是多麽的渺小,没有任何藏身之处,即便是任何微小的喜怒哀乐也都无法掩藏。在高处,总有苍天在静静地俯视。”这话真的是说绝了。

 

    读席慕容的文字,就感觉在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她的那种对自己家乡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那时我就在想,现代社会,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已经不易,全心全意地去爱一片土地,那

标签:

呼和浩特

昭君墓

汉元帝

王昭君

毛延寿

昭君出塞

草原

杂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3)、青冢青青

 

    在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有一处占地面积3.3公顷、高33米的墓冢,它就是这塞外有名的昭君墓。据说,每年的秋季,草原上草色一片枯黄之际,惟独昭君墓上草木青青,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青冢”。

    在呼和浩特刚下飞机,被呼市的朋友安排好住宿后,我便一人独自溜出了住所只身直奔昭君墓了。无需导游的解说,也不必劳驾友人的陪伴,因为王昭君的故事我太熟悉了。

 

    王昭君,名嫱,为今湖北秭归人。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被选入宫中。史书上说,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由于王昭君出身卑微,入宫后只为一个“待召”的级别,因此多年得不到皇上的宠幸。作为现实中一个活生生的人,王昭君她未能脱俗,作为一个婴弱女子,深宫中的她唯一的期盼便是能得到当朝皇

标签:

信阳

南湾湖

信阳毛尖

杂谈

《豫鲁情未了》系列之《请到小城信阳来》:

http://s4/middle/0e86e014tbd8fe71782e3&690

 

                

标签:

骊山晚照

老母殿

红尘

厚重

                          西安散记·骊山(5)、骊山晚照情

 

    旅途怀古赏风月,骊山是最好的去处。今日游骊山,从骊山烽火台处下来,选择按原路返回,趁这日落时分,想去看看那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这是白居易对盛唐时期骊山宫殿建筑的真实写照。当年出华清宫南门,有辇道与山上这些殿台楼阁相连,辇道上有回廊。沿着这样的辇道上下,既可避风遮雨,又可欣赏骊山风景。据说今天的登山路大多就是寻迹当年的辇道所建。在下山的路上与朋友议论着,倘若当年的山路回廊犹在,其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人行廊中,廊在山中;人看风景,风景看人。人中景,景中人,却也不枉这一路的登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