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若木丹彩
若木丹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0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8-10-17 21:21)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六国论》教案作者:缘木求鱼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标】

1.找出并提出文言知识疑难点,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总结文言实、虚词、活用情况和句式特点。

2.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品味朴素简劲的语言,体味文句意蕴,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意图,理解所总结的历史教训。

3. 鉴赏论证

分类: 诗词赏读


郑板桥《扬州》诗的悲剧意识

扬州(四首选二)
【清】郑板桥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给人们留下了扬州是一个繁盛烟花地的印象,唐人张祜《纵游淮南》甚至说“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3],扬州对文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强烈的。
但是扬州繁华的光环也从反面衬托出了它的悲剧性。唐末各藩镇连年刀兵相向,扬州在战乱中遭到毁灭性的摧残。据《资治通鉴》卷二五九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记载:“丁酉,杨行密帅众归扬州。秋七月丙辰,至广陵,表田頵守宣州,安仁义守润州。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及经秦、毕、孙、杨兵火之馀,江、淮之间,东西千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