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第二十八章经文心得体会

经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本章经文以像谕理,点悟习道者只有按照道的法则行事,才能无为建德,合道通无。同时也为我们阐明了不足胜有余,阴阳相辅相成的道理。

经文一开始,圣

标签:

杂谈

                              序    

五千言的《道德经》,几千年来被人们称为万经之王。因为她系统地揭示了宇宙浩瀚无边的时空,运化无穷的根本真理。历朝历代的人们都需要求教、学习她的哲理;不管是修行领域,还是政治、哲学、军事、经济、科技、文教、美学、医学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其阐述的真理;她没有时代的局限性,永远是历史发展的真谛;她揭示了时空万物形成与生化的能量源泉。她指出了人类通过正心修性,建德、育德是皈道的必行路径。道是时空之本源,是天地万物的祖宗。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道德经》是一部影响巨大的、哲理通达的、真理深赜的伟大著作。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已被多国译成二百多种文字版本,全世界学习研究《道德经》的热潮正在悄然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修《道德经》

  经文: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争,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体会:本章经文以像谕理,为我们阐明了什么是不争之德,用人之力。点悟习道者要谦卑处下,舍欲建德。下面谈谈自己对慈善得德,处下建德的认识。

   1、慈善得德。学习上篇经文,我们知道“慈”是道之三宝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宝。说到慈善,就说说咱们身边的事。前段时间,我们爱心群的几位朋友在我的介绍下,来协会请经书、听讲经。后来在一起交流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和我说。协会这个地方真好,特别是那些老学友们没有大小、老少、亲疏之分,对谁都态度和蔼,热心热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耐心地讲,耐心地教,例如教怎么调息,怎么打坐。真没有想到协会的环境、场性这么好,没想到咱们文登还有这么一方净土,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一定经常来。听了他们的话之后,我的心里也非常温暖,倍受感动,因为这也是我曾经的感受。甚至直到现在,不管是平常小组聚会,还是来协会打坐,或是周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修《道德经》

 

     下面谈谈我学习本章经文收获和体会

     第一,修行,要做知者。就是说学经重点要落实在实修上,不要成为嘴皮子道。经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告诫我们,修行求道不能光说不做,要效仿圣人那样,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此,作为一名习道者,不能只重视讲大道理,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实修,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明法随,言行一致。就拿自己来说,有时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经文,讲起来头头是道,可是一回到实际生活当中,就把这些道理抛在脑后了,言行控制不住,不该发的火发了,不该说的话说了,不该做的事情做了,有时态度还不如常人。连女儿看了以后都说:看看,你还是学道德经的呢!静下心一想,的确是惭愧。所以说,修行就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开始,用经书的道理,引领自己修行,达到正识、正心,正念、使自己做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

     第二,打坐,就要神坐,也就是无为守性而坐。关于打坐,漫谈82页,讲的很明白,很透彻,她的主要作用有六个方面。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第一方面也就是开关窍的一点体会。

先说我以

标签:

杂谈

 

     下面谈谈我学习本章经文的收获和体会:应该说在没有学习本章经文之前,自己对名利、性命、财物、得失等,始终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在工作和生活中走了不少弯路。不但没有得到自己所求的,想要的,反而让自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如时间,精气,人格,品质等等,算算真是得不偿失。

    像名利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阅历的增多,在世俗观念的影响下,自己曾经也追逐名利。表面上看似不在意,不计较,私下里也曾勾心斗角,互不相让。而每当结果事与愿违时,心里就不平衡了,一些过激的言辞,出格的言行,给自己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钱财方面也是。炒股票,买彩票,前后投入了几万元,期望自己能中个大奖,那样的话,自己就有钱、有机会享受了。在这种私心妄念的驱使下,自己的思想可以说变的非常狭隘,整天心思着怎么挣钱,怎么争名利。心情,情绪也完全由生活中的得与失来左右,不用朋友同事说,自己都感觉到心态、言行不正常了。

    学经之后,才明白了只有大道是真实永恒的,只有身体才是宝贵的,什么名权利都是假的,那些贪为求都是害人的,是修行者必

标签:

杂谈

 

    经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心得体会

   本章经文虽然简短,但道理精悍,内容全面。一是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道。二是告诫修行者要舍欲建德。三是点悟习道者如何以德育性而证道。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本章经文的体会:

   1、对舍欲建德的认识。经文“乐与饵,过客止”。是说美食与动听的音乐对俗人是一种欲望的享受,而对修行者而言,它阻碍了修行者前进的脚步。点悟习道者要反其道而行之,即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德的修持,要学会辨别取仁德、利中和,讲求平和淡,而非盛和美。

    在没有来协会学习之前,自己也曾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生活中追求吃喝玩乐,认为这是一种享受,是幸福的象征。在工作上,也时常争名夺利,认为那是能力、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修《道德经》

   经文:曲则全,枉则直,窊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矜,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故诚全而归之。

   心得体会:本章经文首先通过揭示自然玄妙之象,阐明了天道的法则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就是说道永远是扶助弱小的。然后告诉人们建功育德的方式方法:即凡事不要与人争,只要时时事事处处按照道的法则行事,就能建功育德,诚全归道。下面我们逐段来学习:

   经文“曲则全,枉则直,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可理解为:曲凹易得到补充而平,除去凸余的部分能得到平直,低处易聚集而盈满,陈旧容易更新,少的地方多处易向此均衡,东西多了易迷惑不知守。这六句经文圣祖通过描写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弊与新、少与得,多与惑的自然之象,揭示了万事万物都是按照道的法则来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对立、相互变通、相辅相成相谐生的玄妙关系。同时,也为我们阐明了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即告诫修行人要戒强守柔弱,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修《道德经》

 

经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心得体会:本章经文首先揭示了“五贼”之象及其过分贪求而带来的危害。然后以象喻理,告诉修行人弃虚守实、守腹养性的方式、方法,即告知我们“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下面我们逐一来解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可理解为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而伤神,好听的音乐让人神乱,心不能听到无声之音;丰美的食物使人言失于道而口伤。

   这三句经文,我理解是告诫人们眼、耳、口舌等五官的欲求而导致的祸患。可以说当今世界,在各种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社会成了一个五彩的大染缸,在这里面没有人们看不到的,听不到的,吃不到的,做不到的。电视、书籍、网络里处处可见色情、金钱、美味的诱惑及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这些不良现象,已严重侵蚀了人们的身心。并且,在这些贪、求、欲、利的感召下,人类遭受的灾难也越来越多。如:洪水、地震、危机等,一次比一次大,一年比一年多。现在的人之所以这么迷茫、自私和残暴,究其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修《道德经》

       

http://s10/middle/8260beb3ha61e87081039&690&690

 

第四章经文: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