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9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3-09-25 17:50)
标签:

杂谈

   历时半月把东坡选集读完了,读完苏轼的诗很是喜欢。诗里有苏轼对子由的爱,有对后生的提携,有朝廷王安石变法的己见,也有他对生活处处留心之闲适之情的流露。总之,对苏诗爱不释手。

  

    与子美比起来,忧国忧民,生活压抑之情,苏轼少了些;与昌黎相比,苏轼少了一个生硬,多了些旷达。杜子美诗如“杜陵野老骨欲折”,“此老无声泪垂血”等读起来让人有种压抑之感,而苏轼的诗如“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等处处流露出人生旷达之情。在导师家和老师交流了一番,导师说杜甫的诗达到了最高境界,杜甫的诗叙事性比较强,他能写有情人的眼中事,能说出有情人心中的事,杜甫的诗很少用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对于眼前所要描写的景物往往“直取”,而苏轼的诗往往躲闪,为苏轼所骄傲的不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是“青山一发是中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直取,只用实词,不用虚词,这样的诗才是好诗,导师的话不是很理解,但是需要自己慢慢去领悟。

  

   海德格尔说:“诗到处都有,看你如何取”。宋诗即是从才华中取诗,往往表现出炫才之嫌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