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ackspace:退格,删除当前输入数字中的最后一位
(2)CE:清除,清除显示的数字。
(3)C:归零,清除当前的计算。
(4)MC:清除存储器中的数值。
(5)MR:将存于存储器中的数显示在计算器的显示框上。
(6)MS:将显示框的数值存于存储器中。如果存储器中有数值将会显示M标志。
(7)M+:将显示框的数与存储器中的数相加并进行存储。
(8)Sqrt:计算显示数字的平方根。
(9)%:①表示某个数的百分比。
(4)Ave:计算统计框中各数的平均值。若要计算平均方值,请使用Inv+Ave。
(5)Sum:计算统计框中各数的和。若要计算平方和,请使用Inv+Sum。
(6)S:计算n-1个样本参数的标准偏差。若要计算n个样本参数为的标准偏差,请使用Inv+s。
(7)Dat:将显示框中的数值装载到统计框中。
(8)F-E:打开或关闭科学计数法。大于10^32的数总是以指数形式表示。F-E只能用于十进制数字系统。
(9)Dms:将显示数字转换为度-分-秒格式(假设显示数字是用度数表示的)。若要将显示数字转换为用度数表示的格式(假设显示数字是用度-分-秒格式表示的),请使用Inv+d
1.地质大循环地质 大循环超出了地球表层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60
年代以后,地质力学认为岩石圈的构造是由板块组成的。在大洋中脊轴部断裂谷中涌出玄武岩熔岩构成新的海底,使原来海底向两侧扩张,其速度为0.2—
10cm/年。扩张到边缘,海陆两个板块相遇,海洋板块向陆地板块下俯冲,在大陆侧形成岛孤,海洋侧形成海沟。两个块板相撞处,地壳活动激烈,多火山、地震,如日本列岛——冲绳——台湾岛就是环太平洋岛孤火山带的一环,是亚洲板块和西部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的。当海洋板块俯冲完后,大陆板块相遇,发生褶皱、断裂,形成线状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相撞而形成的。俯冲下的板块熔入地幔中,通过地幔对流在大洋中脊又重新出露形成新的岩石,这样周而复始形成循环,每周期
2—3亿年。在板块运动的同时,岩性也发生周期性变化,出露地表的晶质岩风化破碎松散后,被流水、风力带走沉积到低洼处(河、湖、海的底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没入板块底部熔于地幔中,在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