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本山绿泥段泥芝麻段黄金段团泥杂谈 |
分类: 紫砂资料 |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本山绿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轻易开裂,因其含砂极少,一般不适合直接制作紫砂壶。所以本山绿泥仅作小件产品和用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但现在市场做小件产品的本山绿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烧制后可以看到颗粒,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绿泥不含'砂',这可以作为一个判定尺度。所以,当你见到在市场上所谓的原矿本山绿泥壶品你可要当心了,由于很少有人用原矿的本山绿泥做壶。
本山绿泥中又分为1号泥,2号泥和3号泥,纯粹的本山绿泥太难分拣,一般都跟紫泥矿共生在一起,这种自然的紫泥和绿泥的共生矿就被称为团泥,而在宜兴方言中'团'和'段'同音,所以这种自然的共生矿又被称为段泥,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特别是可塑性和烧成温度不会有很显著的差异。自然段泥'骨多肉少',烧成质感,砂粒丰硕,共生矿中紫泥偏多,颜色就偏红,高温下偏青,偏灰,相反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