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7 15:37)
http://s1/mw690/002eONtizy735ChnISQ50&690
书名:《不要不要,妈妈不要!》
作者:文 (日)天野庆 图 (日)滨野祐佳
翻译:彭懿 出版:后浪出版公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不要不要妈妈不要!》这本名字很特别的绘本的译者是我男神彭懿老师。所以一收到就迫不及待的翻开直接看内容。越过了环衬和封底的内容简介,也没注意扉页和内容页里的细节,导致看完后一头雾水。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做出了种种不寻常的表现,最后小男孩大吼一声怎么又恢复正常了呢?看了作者的“不要不要的虫”才知道原因。马上再翻回来从头细细看一遍,这回完全明了了。
一直知道大部分绘本,封面封底,环衬扉页都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信息,仔细看这些部分可以完整的理解绘本的内容。但实际阅读过程中,很多绘本越过这些部分不影响整体内容的理解,偏偏《不要
(2016-07-07 13:14)
http://s2/mw690/002eONtizy733YNVbIlf1&690
书名:《章鱼小香肠双胞胎》
作者:文(日)林木林
图(日)西村敏雄
编译:浪花朵朵童书
出版:后浪出版公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封面上章鱼小香肠双胞胎在筷子和叉子的夹击下拼命挪动脚步。它们会逃脱被吃掉的命运吗?餐桌上将开启一场怎样的冒险之旅呢?带着好奇心,我跟芽芽一起翻开了这本好玩的绘本。
(2016-04-14 20:28)
接触到的优秀的绘本越多,就变得越发挑剔起来。很久没遇到像《小瓢虫听见了什么》这样让我热血沸腾的好绘本了。我时常会想,如果它没有被引进出版,我们的孩子没机会看到它该是多么的遗憾。
(2014-11-15 13:35)
电子社少儿科普分社引进的这套《我的成长书》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学前教育绘本。绘画风格幽默,文字浅显易懂,让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这套书适合3~6岁的学龄前儿童,涵盖科学认知、自然发现、心灵成长、安全养成、习惯培养、五官体验、环保行动、生活练习八大主题。《我的成长书》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把握住这个儿童性格、能力和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精心编排选材,将这套内容丰富的图书呈现在孩子面前。
http://s6/mw690/002eONtizy6ND0bKr2Za5&690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开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这套书精心设计了《我的五官体验书》系列。包括《视觉的秘密》、《听觉的秘密》、《嗅觉的秘密》、《味觉的秘密》、《触觉的秘密》。这个系列的图书并非枯燥的讲解五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而是引导孩子对五官进行观察,进而引导它们靠五官去感受周围的
(2014-11-09 22:42)
感谢喆妈公益阅读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给予我和小姑宝贵的试读机会。
家中11岁的小姑从小喜欢看书,根据她的年纪我为她选了一些适龄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也许是“经典”的创作年代相对久远,与现代多少有些脱节吧。又也许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国外,中国孩子不熟悉。总之小姑表现的兴趣不高,对我说目前她最喜欢的是《查理九世》。第一眼看到《潘宫的秘密》就有一种《查理九世》的即视感,心想小姑应该会喜欢。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两部作品的创作团队是同一个。很幸运申请到试读。
《潘宫的秘密9:古董店的活玩偶》中,娜塔莉携带古老卷轴逃出黑暗大王的监牢,卷轴中隐藏着寻找七公主的重要线索。与路菲菲回合后两人边逃离黑暗大王的爪牙—西索的追捕边寻找卷轴中唯一的线索—旧玩偶。经历了重重历险后不但又找到一位公主还找到了两个潘宫的守护者……
首先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一直在向前发展,其中包括像《查理九世》和《潘宫的秘密》的创作团队在内的创作机构功不可没。比如这套《潘宫的秘密》,延续了《查理九世》的成功模式,针对这个年龄段的读者群充满好奇心,热
(2014-10-26 08:38)
很幸运在@新浪育儿 微博活动中获得@信谊图画书
出版的有声绘本—《好安静的蟋蟀》。这是芽芽的第一本有声绘本,她爱不释手。感谢两个官微的好活动,感谢送给孩子这份童年必不可少的礼物。
拼贴画大师卡尔爷爷和他的精彩作品对于我们一直坚持亲子阅读的家长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好饿的毛毛虫》、《爸爸我要月亮》、《小种子》、《海马先生》……一本本耳熟能详的绘本,不但带给孩子们温馨的故事。独特的拼贴画更带给孩子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限创意灵感。信谊图画书几乎每年都会举办儿童创意拼贴画活动,鼓励孩子们像卡尔爷爷一样利用拼贴画展现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本《好安静的蟋蟀》是一本经典的拼贴画有声书。除了可以欣赏到卡尔爷爷惟妙惟肖的拼贴画,翻开书的最后一页还可以听到蟋蟀的叫声,带给孩子们悦目又悦耳的阅读新体验。
封面是一只蟋蟀的特写。很佩服卡尔爷爷可以利用拼贴技法将一只蟋蟀诠释的如此逼真,仿佛有生命一样。
(2014-09-05 10:30)
《好消息,坏消息》是绘本大师,小比尔·马丁图书奖得主,杰夫·麦克的作品。这是一本双语绘本,全书只有“好消息”,“坏消息”,这两个词反复出现,只有最后一页变成“非常好的消息”。但就是这样少的文字,搭配图画却讲述了最重要的哲理。作者把一连串的场景转换巧妙而自然的串在一起,架构出一个情节
(2013-12-05 11:55)
@酷虫学校的狼蛛001@韩烨与艾银@兔子坡博客@磨铁图书
妈妈从老家回来前的那个周五,兔子坡阅读交流群的分享时间宝宝很给力在睡觉,于是我可以安心参加分享。那天的分享人是《酷虫学校》的特约策划韩烨老师,他为大家分享了全新出版的注音版的部分内容,和正在绘制中的漫画版的一个故事。
记得第一次接触这部作品是一次微博转发活动,因为是文字版适合大一些的孩子所以我没有太积极争取。最重要的原因是芽芽是女孩子,想着她应该不会对昆虫感兴
趣。这次的分享韩烨老师把酷虫学校里一个个个性鲜明学员介绍给大家,期间还时不时引出一些昆虫学知识。分享过程非常愉快,老师让大家提前看了漫画版的一个
故事,是屎壳郎初遇鸟粪象鼻虫那段。漫画版的卡通形象可爱而生动,对话风趣幽默。老师分享完我们都意犹未尽感叹时间过的太快。分享快结束时宝宝醒了我就去
哄她,不知道原来老师选了我送书和小礼物。第二天他看到我的留言再次联系了我,还答应我在书上签名的要求。
隔了两天收到一个快递,鼓鼓的,还在猜会是什么,打开才知道原来是韩烨老师送给宝宝的书和3D昆虫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