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晋中市课题研讨(数学) |
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榆次区长凝镇中心校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应是紧密联系的。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过渡。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学者结合我国课堂教学现状研究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形式。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与大部分内容都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的各项任务主要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而师生互动主要是由教师话语尤其是教师提问来引发与维持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会不会问,问什么,怎么问,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的质量。在常态课中,感觉到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分类: 晋中市课题研讨(数学) |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
与课堂调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榆次区长凝镇中心校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新课程实施十年以来,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是低段孩子在老师趣味性地提问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但是在实践教学时发现,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等等,往往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盲目跟风的回答方式。甚至有些孩子在“对的,是的,好的……”之类的回答下完成一节课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老师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哪
标签:
杂谈 |
小学数学德育案例
案例一
而思想教育体现在每一个学科中,也体现在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把握教育的最好时机,对于学生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立足于抓住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教育点,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