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明遗民画家研究
 

作者:刘聪泉

  冒襄《同人集》卷六载有“丁酉秦淮倡和”辑,而在卷九《哭陈其年》辑中则注明缘起,“丁酉夏,余会上下江亡友子弟九十四人于秦淮,其年首倡斯集,其应制者少,咸为余至。”参加者均系冒襄亡友后人,其中参加科考者甚少,大多为拜见冒襄而来。次年,陈维崧、戴本孝、戴移孝、方中德、方中通、谭籍、谭篆、吴孟坚、魏允楠等相继来如皋水绘园读书,园中同学者尚有毛师柱、曹绣、戴洵、张圯授、张瑞等,皆人中龙凤,难分伯仲。论诗当推竟陵诗派宗师谭元春之子谭籍、谭篆;论词当崇“四公子”陈贞慧之子陈维崧;论文当举“复社五秀才”吴应箕之子吴孟坚;论史当让散

分类: 中国绘画研究
北宋人张邦基的《墨庄漫录》是议论唐宋诗歌的杂文,但《四库提要》夸赞它是“宋人说部之可观者”。今天因为看到台北藏文征明的一幅画《横塘听雨图》,关联到这本书里的一个故事,摘录如下:
          蔡肇天启久官京师,日有薮泽之思,常于尺素作平冈老木,极有清思。因授李伯时,令于馀地加远水归     雁,作扁舟以载天启,及题小诗曰:「鸿雁归时水拍天,平冈 老木尚寒烟。付君馀地安渔艇,乞我寒江听雨眠。」伯时懒不能竟。他日王渔之彦舟取去,以示宗子令戬,即取笔点染如诗中意。天启见之,爱其佳。后天启泛舟宿 横塘遇雨,闭篷而卧,夜分不寝,闻归雁声,因复为诗云:「平野风烟入梦思,殷勤作画更题诗。扁舟卧听横塘雨,恰遇江南归雁时。」此画后入贵家,予尝见之, 渺然有江湖之思。
    
    多年后,文征明的一幅画借此故事现身。“蔡天启尝作平冈老木授李伯时,令于余地加远水归雁,作扁舟以载天启……这幅画的形成是这样的——先有平冈老木,又有诗,因诗附加远水归雁,——出现了横塘,然后才有横塘听雨的附着。不知道文征明之前是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