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3-06-03 07:33)
分类: 它山之石
(一)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 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 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
标签:

杂谈

分类: 它山之石

 

 【摘要】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地器乐进课堂教学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却发现对初中课堂器乐入门教学的相关研究却很少。笔者认为器乐入门教学是学生学习乐器的关键期,不容忽视。因此,笔者近几年在课堂器乐教学中一直进行器乐入门教学的研究,现以陶笛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初中课堂器乐入门教学谈谈几个有效的策略,以供探讨。

 

    【关键词】初中 课堂乐器 入门教学

 

器乐教学是学生参与实践、创造的重要手段。著名的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朱则平、廖应文,2003,p94)。学生在演奏中学习和感受音乐,既培养了其音乐表现能力,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地音乐老师们对器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展了轰轰烈烈地的器乐进课堂教学的研究。由此探讨器乐教学的论文也渐渐增多。纵观这些器乐教学论文,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器乐教学的意义和器乐教学的策略。而探讨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器乐入门教学

标签:

杂谈

分类: 它山之石

【摘要】人的差异有多种多样,性别差异是最显著的差异,性别差异能引起学习心理差异,表现在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对学习过程的态度和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对无锡地区的普通高中在音乐学习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拟探讨由性别差异而产生的学习差异,进而采取对策把性别差异转化为学习的力量。

【关键词】学生  性别差异  教学  教学对策

 

人的差异有多种表现形式,性别差异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由于性别的差异而决定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是否也有相应的差异?如果有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面对差异、利用差异从而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火热进行,无锡地区(包含无锡市、江阴市和宜兴市)作为新课改的实验区,已经完成了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循环。为了了解新课程改革对本地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影响,笔者在2009年6月对无锡地区的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无锡地区现有普通高中75所,其中四星级高中24所,三星级高中14所。在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已接近90%,星级高中的音乐教师共有70人。我分别发放了70份教师问卷和500份学生问卷,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