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家长论坛 |
1月16日全天进行期末考试,学生在校复习时间只剩9天,算上双休日也不过11天,本学期教学内容较多,内容涉及面较广,包含初等代数、几何、计算、统计、应用各重点板块知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比较有限,能做到融会贯通的学生比较少,所以在之后的1周多一点的时间里学生复习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希望家长们能够和学校一起配合好,保证学生稳定的学习状态,为本学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首先先简单点评一下今早的测试,《五上错题集锦》这张试卷时元旦三天我根据平时做过的试卷中的错题整理而成。重点考察了学生整理巩固的程度,也体现了学生几天假期的整体状态。从测试成绩上可以看得出,部分同学比较认真的在家进行了复习,如岳洋(98分),能够将做过的题目比较清晰的进行完整解答,而也有部分同学表现出了比较浮躁的心态,甚至根本没有进行整理复习,成绩明显与自己的平时的天赋能力不符,如张晓睿、姜培彦、李永豪、徐润阳等,在此提出批评,也希望家长引起重视。这次测试52人参考,优秀(85分以上)人数只有24人,不足一半,部分学生处于良的水平(75--84分),说明学生的习惯和心态还没有调整到复习的节奏上,对问题掌握的要求和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不够,相对低于70分的10名学生就需要家长格外重视了,这部分学生虽有个别是发挥不佳造成的,但大部分还是存在知识漏洞的,希望这段时间内能够将精力都放到学习上,修补自己的习惯和知识上的不足。
下面简单说一下复习期间的一下要求和方法。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平时对学生的知识训练都略高于课本的要求,期末复习阶段题目和练习会逐渐回归课本难度,学生的卷面分数也会逐渐的提高,这对部分学生的自信心的提升是不无裨益的。所以复习过程中希望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家长注意一下几点要求:
1.基础问题零失误:对于常规的题目,由于学生的习惯和思维上的不足,心态上的不重视,低级失误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复习阶段率先要解决的是会的题目不出现失误。比如格式问题,列方程、解方程等,比如计算问题,会用不同的运算方法进行检查(如除法用乘法检查),保证题目作对。比如审题方面,看清楚有没有单位换算和实际要求,如去尾和进一,人民币默认位数等。比如公式化错误,三角形面积忘除以2等等……
2.基础知识理解无盲点。对于常规考试内容的复习,要求会做的题能够讲明白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甚至能看的出这道题想让我们在哪里犯错,逐步对学生提高理解的要求,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
3.限时限量保正答率:辅助以上两点的要求,学生在日常作业中应该有“做一题对一题”的要求,从每道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和思维能力入手,培养学生规定时间内对于练习速度和精度的高要求能力,强化学生对既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根据学生情况,分层目标复习:对于知识习惯不太良好的学生,这段时间内重点在于避免失误,基础知识掌握牢固,随着练习向基础化靠拢,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修补以往学习中的不足。而对于平时学习水平不错的学生,可以一方面进行限时限量限全对的练习,一方面让学生关注一些稍高于课本知识的练习,如分层练习中的B、C类题目的复习和掌握,不失学习动力和兴趣。
标签:
杂谈 |
麦哨是用麦秸编的哨子,用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很脆的响声。现在的孩子幸福,有好多玩具可以玩,但现在的孩子也许也是不幸福的,就在于他们少了许多诸如麦哨这些能自己动手玩的机会…… 。你抽出一节麦穗,截断,留在嘴里一节,半寸长。那是一段嫩茎,很脆,轻轻一嚼,有股青涩的甜味。这就是麦哨。
标签:
宗介华带刺(节选)杂谈 |
分类: 美文共赏 |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http://s9/middle/76142532g766e0e155ea8&690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缓地往树上爬。
我惊愕地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行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又爬向伸出的枝……
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劈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扑”地一声,径直掉下来。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
http://s7/middle/76142532ga04c95e63e16&690
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哎,这不是刺猬吗?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迫到水沟眼儿处,弯腰望望,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推荐理由:
再小的动物都有它独特的生存技能,都不可小视。选段讲述的是作者无意间发现一只刺猬偷枣的经过,将刺猬偷枣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人不得不佩服刺猬的生存本领高超。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无止境 |
三年级阅读训练材料
阅读级别:★★★★★
猴子建筑师
猴子自称曾经向著名的建筑师学过技艺,于是在森林里就以卓(zhuó)越的建筑师自居。
猴子来到树下,看到喜鹊正在搭窝,它歪头看了看,不由得勃(bó)然大怒:“停下,
停下,你这个笨蛋!巢(cháo)口能朝上吗?应朝下,只有这样才能遮雨,懂了吗?”喜鹊愣(lèng)住了。猴子却叨(dāo)念着:“笨蛋。”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猴子走到山坡下,看见兔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打洞,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叹口气:“唉,你的胆子太小了,挖这样小的洞,你只想到安全。万一你站着出来怎么办?应该挖大点!要有长远考虑,懂了吗?”兔子蹲在那儿,迷惑地眨眼睛。猴子叨念着:“短浅。”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暴风雨来了,喜鹊进了窝,兔子钻进洞,只有猴子窜进树林,双手抱头缩在一棵大树下,任凭风吹雨打。
阅读提示
短文讲了猴子自己没有学到真实本领,反而因为对喜鹊、兔子的生活习性不了解,胡乱批评的故事。说明如果不注重实践,只会对别人指指点点,结果只能害了自己。
读后实践
1.给第三自然段加标点。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念叨(
)
疑惑(
)
有名( )
思考(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自称:
(2)勃然大怒:
(3)兴致勃勃:
4.仔细阅读短文,用“——”画出猴子根本不懂建筑的句子。
阅读建议: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