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根据Berne的理论(跟佛罗伊德),两人在相互交往时,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心态的心理定位中的一种。这些自我心态包括父母(Parent),儿童(Child),成人(Adult)的心理状态,人们可以运用(沟通或行动)其中的任何一种:
家长式自我心态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他们会照搬政策和标准,发表类似如下的意见:“你知道规则,规则必须遵守。”
儿童式自我心态反映了由于童年经历所形成的情感。它可能是本能的、依赖性的、创造性的或逆反性的。如同真正的孩童一样,具有孩童心态者希望得到他人的批准,更喜欢立即的回报。从那易动感情的语调中就可以辨别出这种心态,就象当一名员工向他的主管提意见说:“你总是对我吹毛求疵!”时所用的语调。
成人式自我心态表现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试图通过寻找事实,处理数据,估计可能性和展开针对事实的讨论,来更新决策。
 
上述所列之「父母」、「成人」与儿童并非是角色,而是种真实的心态。而他们各自的具体表现则可以通过下面这些例子去认识:
(一)刺激:一幅现代艺术作品
·父母:老天!这是什么玩意!
·成人:标价五千元。
·儿童:哦!好漂亮的颜色。

(二)刺激:节食中出现之巧克力蛋糕
·父母:吃罢!这可维持体力。
·成人:这块蛋糕含有许\? 多卡路里,还是别吃它。
·儿童:管他什么卡路里。吃了!
 
根据沟通双方所持有的心态,可以将沟通分为(1)互补;(2)交错;(3)暧昧三种沟通形式:
(1)互补沟通
Berne描述互补沟通为「适应的,也是预期中的沟通方式,同时它遵行正常人际关系的法则」,即当刺激和反应在P-A-C图表中成平行线时,这个交流是互补的,可以永远继续下去。如图示:当沟通的发起者(Agent)是以C心态表达的时(其已潜在地希望对方以P方式回应自己),而沟通中的回应者恰好是以P心态表达的,于是两者的表达方式就是一对平行线,形成互补式沟通。
 
 
例:
1)一个妻子为了失去一位朋友而感到哀伤,她的丈夫安慰她,于是她一时的依赖欲望得到满足。
2)一个犹豫不决的人获得朋友的鼓励,使得其有自信去坚持自己的想法。

(2)交错沟通
人际关系中的痛苦和麻烦,通常是由交错沟通而来。其原则是:当刺激和反应在P-A-C图上发生交叉时,交流将停顿。如图示:
 
例:
1)小女孩(C):我恨汤,我不要喝,你煮得难喝死了!
     母亲(C):那我走好了,你自己去煮饭吧!
2)科学家甲(A):这个实验还有一些变项没考虑进去。
     科学家乙(C):是又怎样,谁管这个!
3)Agent's Adult: "Do you know where my cuff links are?" (note that this stimuli is directed at the Respondents Adult).
     Respondent's Child: "You always blame me for everything!"

(3)暧昧沟通
表面上发出合理的讯息,实际上是发出别的讯息,蕴藏不同的动机和目的。暧昧沟通最复杂,它别于互补沟通及交错沟通,它牵涉两个以上的自我状态。通常它是用不适当的嘲笑,微笑或隐藏的字意表现出来。
例: 
爸爸对儿子说:“你哥哥考了九十分,姐姐考了一百分。”(内在)“你最没出息了。”
 
 
真实案例分析:
最近一次跟老爸的通话他提到这样一个情景:
     老弟:“井边结冰了,很难打水。”
     老爸:“你以前不锻炼,自然很难了。”
然后老弟就什么也不说地离开了。
他当时给我讲述 这件事情的本意是想给我抱怨一下老弟的不合作态度。但当时我却显得有点批评他了。我的观点是:以前不锻炼那是以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总是提起他的负面他自然没有了兴趣。我建议老爸采取引导的方式,例如先了解一下老弟打水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分析哪些地方的不妥当导致了很难打水;再告诉老弟在结冰的情形下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技巧去打水。感觉得出来老爸有些无奈,但他可能也想不出什么方式说我的不对,于是作罢。
 
现在用沟通心态和沟通方式来分析整个过程,其实老爸和老弟以及老爸和我的这两个交往中都存在问题。
首先,是老爸和老弟的沟通:
我认为老弟在开始只是做一个简单的称述和分析(A),因为井边结冰了,所以很难打水。但老爸的回复却是批评性的(P),如下图,于是出现交错沟通,也就出现了他们沟通的中止以及各自的不愉快。
 
矫正:
老爸可以就“结冰”“打水”继续说下去,既可以感叹一下气候的恶劣导致结冰,也可以分析分析结冰后打水需要哪些技巧。这些都是出于理性的针对事实寻找解决办法的成人式心态(A),以形成互补沟通,使得沟通愉悦地进行下去。

 
其次,是老爸和我的沟通:
老爸发起这番话的意旨在于向我倾诉一下,同时可能潜在希望我能跟他站在一条线上认为老弟的态度不好(C),但是我的反应却不是他期望的,我采取了理性地分析并给予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意在使其解决问题而不用抱怨了(A)。如图,同样也形成了一个交错沟通。
 
矫正:
我可以就他抱怨老弟不合作的事情继续说下去,了解一下他们在家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P)
至于提醒他们注意改善关系的建议可以寻找一个相对比较平和的时候去讲,到时候只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做一个例子分析一下就好。
 
 
注意:
部分文字和图片引用于下面连接的网页:
整理以及案例分析为小令原创
 
 
 
阅读    收藏 
(2006-11-21 22:05)
社会心理学永远是那么有趣,这里(从《亲密关系》里)摘录几条关于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权力是对有价值的资源的控制)的东东:

1,人际剥削法则:在任何关系中,操心较少的人对操心较多的人拥有剥削权力。(Ross, 1921)
2,最小兴趣法则:在任何关系中,对继续或维持目前关系兴趣较小的人拥有更大的权力。(Waller & Hill, 1951)
3,服从者对控制者更了解,远远超过控制者对服从者的了解,他们不得不这么做。(Miller,1976)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