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术与工程 |
线性的卷积编码,基本的信道编码,可以由线性移位寄存器(即线性多项式)构成。
trellis =
poly2trellis(ConstraintLength,CodeGenerator);
这里我只讨论无负反馈的形式,及不考虑FeedbackConnection。
分类: 学术与工程 |
Trellis diagram Representation是一种很有效的体现基于Linear Filter的数据模型的输入输出表达方式。这种发式的最大好处在于给出了固定的数据流动方式,从而可以对数据输入输出在逻辑上给出了状态图的表达方式,对于计算数据相关性或者相关概率很有帮助。也正是由于Trellis diagram体现的数据关联性,因而使得其电路实现根据数据的关联性,减少储存。
Trellis diagram广泛的应用与线性卷积码的解码、简化最大后验概率法MAP的复杂度等许多方面。
分类: 学术与工程 |
声明:并非转载,所以只能代表个人想法,未必完全正确,进攻参考。
Turbo codes和LDPC codes是最些年研究最火的信道编码。由于他们的超强的纠错性能(接近Shannon极限)而广泛的研究。关于这两种编码的具体细节考察,可以参考wiki上的页面。
然而,参看近些年的实际应用的系统,大多都是采用Turbo编码,而少有涉及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 )编码。这是为什么呢?
考察他们的提出时间,Turbo码在1993年的ICC会议上被初次提出,在1996年的IEEE trans. Comm.上进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LDPC早在1962年就由Gallager提出。LDPC码提出的原早于Turbo码,但为什么实际应用中却少有应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