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退休后是最有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虽然过去也忽忽地读过,但是在忙碌偷闲的小窥,并不走心,当不的真。
      大家都认为汪先生是美食专家,他的确也见多“食”广,我以为祖国东西南北的吃食没有他老人家不懂的,我以为他写的《食事》里犯了个错,他这样写道:“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看到汪先生这样描写广西芋头扣肉,我有一种想立刻纠正的冲动。
      说来广西的芋头扣肉,应该是具有广西过年过节喜庆婚宴的头牌硬菜的位置,特别是桂北地区,每到大年三十晚上那道一年到头最重要的家宴餐桌上,没了扣肉,本地人几乎是认为不成席的重大事件,就像北方人年三十非要吃饺子一样,餐桌上没扣肉算什么过年呢?
      汪先生讲的广西芋头扣肉至多算是外省的泛泛而谈,也不是大片肥肉夹着芋泥,广西本地人说来更准确:荔浦芋扣肉是也。
      让我来解释一下广西荔浦芋扣肉的做法吧,这道菜采用桂北荔浦县(去年改成了荔浦市)特产的槟榔芋与肥瘦相间的猪五花肉制作成菜。是一道“味郁香”“荦配素”“红扣型”的菜。
      将荔浦芋削皮后切成6cm长3.5cm宽的长方块;将带皮尚好的五花肉处理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煮熟透捞起趁热往肉皮表面扎N个小孔并摸上酱油着色,接下来放入温油锅中炸,在冒着被滚烫热油飞溅到脸上的危险之中,肉皮开始起泡,散起香脆,此时赶紧捞起放入水中让它泡软;这就轮到长方形的荔浦芋头也进入翻滚的油锅里泡澡了,终于在一片片芋头周身泛起淡淡的焦黄色和独有的芋香飘荡香时,也赶紧捞起沥油;将泡软五花肉改刀成荔芋般大小的块状,一块五花肉夹着一块荔芋并列着在扣碗中造型,用桂林特产豆腐乳、三花酒、白糖、酱油、五香粉(我觉得五香粉过于浓烈,换用一个八角足矣)和适量高汤调成味料计淋入扣肉碗中,上笼蒸2小时,出笼后翻扣入碟中,热气腾腾大功告成。
     大美食家汪先生轻描淡写的扣肉是“大片肥肉夹芋泥”面对着事实上拥有的色泽金黄,肉质松焾,芋粉芳香,味醇浓厚的传统广西荔浦芋扣肉来说,真是冤煞桂林人这道不可或缺的名菜了。

      实际上荔浦扣肉在广西也有多种版本,但大抵只是配料有所加减而已,甜味最重的要属广西的贺州市,偶尔吃一次尚可,但过甜的口味在广西桂北地区的食客嘴里却是不以为然的。
      在桂林当地,每逢春节走亲访友时,一般都免不了有一句吃过晚饭再走的请求,这是约定俗成的待客之道。   
       不管主人请客是吃火锅烫菜还是干锅冬笋焖鸡,餐桌上铁定是要有一碗扣肉的,这是桂北人餐桌上的主题曲,主人也会劝菜,那一定是要你吃一块扣肉,如果你是老牌桂林人,那你一定会同时夹起一块五花肉和一片芋头块,一口咬下半块合二为一的荔浦芋扣肉,喉咙里里发出嗯、嗯的声音,然后告诉主人:“扣肉好糜哦!”(桂林话意思是蒸够了火候)有时再加上一句:“盐味好合适,蛮爽!”(意思是咸淡刚好味道不错)加以赞赏和补充,这两句话便得主人有了面子,也奠定了客人的满意程度,主客皆大欢喜,话语间其它菜肴竟成了陪衬。
      当然各家烹饪荔浦芋扣肉的手艺水平自然是有高低不同的,有的稍咸了,也有的偏淡些,但有一点一定做到位,荔浦扣肉就算成功了大半,那就是蒸煮火候要到位,这样才能达到入口焾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和芋粉的芳香在桂林腐乳的辅佐下达到味的高潮。
      我对汪先生关于吃的文字情有独钟,其实我读书的目的大多是因为兴趣所至,读着汪先生的书,文字里满是便人全神贯注的东西感觉引人入胜,我一直坚定的认为汪先生是中国文人里写吃的顶尖高手,没有之二。
       汪先生的厉害在于他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他不仅因热爱去吃,而且因衷情而亲自实践,不过我觉得老先生一定做得没有写得好吃。
       读着他的文字,满足了我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里定势和追求心灵愉悦、净化的渴望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