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是今年一月二十四日报纸上所登载的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应物兄:小说的节日和集市》,是对新小说《应物兄》进行评论。读文章后却自感到很难能读得懂这篇评论文章对小说的说法,不明白评论者对小说到底想说些什么话,比如,评论者说的这篇小说,在应物兄询问“来还是不来”的问题中,跃入生活的巨流中“,看来评论者是清楚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人和事,应当是与现实的生活相关的吧,但是评论者却转而评论说,“《应物兄》的现实,不是批判现实主义意义上的现实,也不是一般小说中急于模仿和代入得那个鲜活的热气腾腾的现实。”能读懂评论者的这句话吗?那评论者认为,这是什么样的现实生活呢?说出来的却是莫名其妙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装置,这个装置是物自体式的现实。”评论者就不能好好说话?不那么的故弄玄虚?如果谁对评论文章有不理解的话,这篇评论文章的评论者倒是也有说明的,”写作者与读者之间必须建立起适当的契约关系,一部作品才是可以理解的。“看来,对这篇评论的文章不能理解,是由于没有与评论者存有适当的契约关系,只是评论者这里所说到的契约关系,是种法律意义上的契约关系呢,还是卢梭笔下的那种契约关系呢?不过
标签:
军事 |
分类: 随笔杂录 |
电影《黄金时代》以及在《黄金时代》之前已经放映的电影《萧红》,至少让很多不知道作家萧红的人,以及不知道作家萧红周边的作家群的人,能够知道作家萧红,以及知道作家萧红同时代的作家。而在知道萧红名字同时,也能对萧红的经历和遭遇,对萧红生活的那个时代有所了解,会去关心,我就看到有文章在探讨许鞍华电影的《黄金时代》起名含义,以及探讨萧红写给萧军的那封信,在这封信中,有电影所以提到“黄金时代”的背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萧红作品的文学价值,对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没有能得到应当有的评价,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而其中就有错误的研究方法,导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无视萧红的作品。
错误研究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偏见,在夏志清教授所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时,夏志清教授选取的作家中可以看到这样偏见。
写中国的现代文学史,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作家群体,而其中鲁迅是必须提到的作家。即使是在夏志清教授写的小说史里,也同样无法不提到鲁迅,由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杂录 |
看到昨天的《新闻晨报》,说中央一套近日将重播电视剧《悬崖》,并改动卫视播出时,周乙就义的结局为大团圆式的结尾。
在看电视剧《悬崖》时,曾看到《悬崖》编剧全勇先的文章,谈到《悬崖》的结尾,全勇先与导演在结尾问题上是有分歧的,这是因为编剧正在写《悬崖》的第二部,在现在播出的《悬崖》中留下很多伏线,包括主角周乙,因此他是一定主张主角周乙不能在现在播出的电视剧中壮烈牺牲。
而很多观众认为电视剧结局惨烈程度令人难以承受,这些观众心中的英雄情结,不忍心看着英雄周乙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
现在的电视剧结局,是符合周乙作为情报人员的身份的,作为情报人员,虽然上级已经结束他在警察局的任务,而周乙想到的是,要将潜伏在己方内部的潜伏对手找出来。他向哈尔滨上级谈出他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以牺牲自己,让顾艳秋打入敌人内部,并将潜伏对手找出来。周乙提出这个计划是合理的,周乙已经暴露,他已经很难再回警察局继续执行任务,由此他提出由顾秋艳继续执行任务。周乙当然知道
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济随笔 |
有报道说铁建沙特轻轨项目出现40亿亏损时,针对铁建的解释,我曾经写过几篇文章,进行分析。
在2010年10月26日的文章《铁建公司是怎么签下EPC承包合同的?》中,我分析说:
“我们关注这些原因的第一项,即实际工程量比签约时大幅度增加。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的过程中,铁建公司是否对工程项目做过可行性研究,怎么会出现工程量大幅度增加的?这应当是巨大亏损的主要原因。 ”
“怎么会产生出实际工程量比预计大很多的? 是投标时的工作没有到位?还是业主在工程进程中的改变设计?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今天看到《第一财经日报》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