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排列与排序的区别
排列:是指按一定模式来摆放物体,例如按一个圆形片、一个方形片、再一个圆形片,在一个方形片…这样的规律进行摆放;或按物体双维特征,如颜色与形状,将同色物体排在同一列,同时将同一形状的物体排在同一行。
排序:是指对两个以上的物体或集合,按某一种特征的差异有顺序地摆放物体。比如将一组套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或将一组圆柱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排队等。
排序的学习不仅需要幼儿能够对相似物体的差异进行两两比较,而且需要幼儿对序列所具有的传递性(若物体A>B、而B>C、则可断定A>C)和双重性(即在一组大小不等的物体A、B、C中,物体B>C、同时B<A,C<B<A)有一定的理解。
排序的学习与幼儿理解数序之间的关系:数序即数的顺序,自然数之间的数差为1,单数或双数之间的差为2,都是以等量递增。
排序的学习步骤:
1、提供全范例板,让幼儿重叠对应的方式排序。
2、依然提供全范例板,让幼儿用兵之的方式将排序材料一一对应在范例图下面。
3、提供相同材料范例板,让幼儿依据开头的方式排出两个循环节,然后根据已排模式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大班数学:填填看(数的认识)
活动目标:
1、练习1-20的顺唱和逆唱,熟悉1-20的数字顺序。
2、乐于参与顺唱和逆唱的数学游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正反两面都有数字的1-20的数字卡一套。
活动过程:
1、通过比较,发现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差异,初步学习1-20的顺唱和逆唱。
——教师先把1-9的数字按照顺序排成一行,再把10拿出来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
——把1、 2、 3、 4、 5 、 6、 7、 8、 9
请幼儿比较他们的差别,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进位的难点教学分解。引导幼儿看看每次数数数到9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3、通过游戏,练习从任意一个数开始进行20以内的顺唱和逆唱。
——数数接龙游戏:幼儿围成一个圆形,然后老师随意点一名幼儿并出示数字卡(如果数字卡是红色就顺数、如果数字卡是蓝色就逆唱)。
——拍球数数游戏,教师那一个球拍中间故意停顿,让幼儿顺唱和逆唱1-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数学:门牌号码
活动目标:
1、学习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
2、初步感知坐标图和含义。
3、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活动流程:
1、学习认识单层放你房子的间数。
教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这排房子有几间?(从左边数)
教师:从左往右数小动物们分别住在第几间?
2、认识单栋楼房的层数。
教师:还有一群小动物住在楼房里,请小朋友数一数,这栋楼房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这栋楼房的什么位置?
教师:从下往上数,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
3、学习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特别想住在一起,于是他们就搬到了一座非常大的楼房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栋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哪里?第二层呢?…我们用数字标出来,你们会怎样标?1、2、3、4、5分别代表什么?(楼层的层数)
教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一层又有多少间呢?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数,第一层有几间?第二层又几间?…让我们用数字标出来,这些数字有代表什么呢?(楼房每层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大班数学:比轻重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毛绒玩具三个、橙子两个、苹果一个、牛奶两盒(一盒空的);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相同的围棋。
活动过程
1.出示两盒牛奶(一盒空的、一盒有牛奶的)
让幼儿从表面这两盒牛奶那一盒是空的,那一盒是有牛奶的?讨论用什么方法辨别?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出示大小不同的娃娃、水果等让幼儿用掂一掂、抱一抱、提一提等方法,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3、运用天平秤比较物品的轻重。(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橙子,让幼儿说说哪一个重,然后引出利用天枰比较)
认识天平:当天枰的一边下沉表示这边的东西是重还是轻?当天平一边的东西上扬时,代表这边的东西是重还是轻?(如果孩子不能确定上扬表示请到轻的物品饿下沉表示重的物品时,可以通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笔记 |
好动的孩子如何教育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大班数学:好朋友(相邻数)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活动准备:挂图、数字卡、表格
活动流程:
1、玩游戏“找邻居”,理解“邻居”词义。
——提问:出示“相邻”两个字让孩子认读,并提问孩子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通过邻居、傍边解释“相邻”的意思)
——说说自己的邻居或相邻座位的分别是谁?
2、认识相邻数,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数字卡说:有一组数字卡片看到你们在找邻居那么好玩,他们也想你们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好邻居,你们愿意帮忙吗?
——出示随意摆放的数字卡1-10,抽一个数字问小朋友它的邻居是谁?为什么?
——引导孩子以中间一个数位参照,先与前面的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得出结论(比前面的数多1,比后面的数少1)。
——启发孩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出其他数的相邻数谁和谁?
3、游戏:找邻居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看谁找得快;每人一套数字卡,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孩子马上找出它的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数学: 6以内比较型减法
活动目标:
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大班数学活动:秋天的落叶
活动目标
1、认识符号“-”,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型减法和消去型减法。
活动流程:
1、透过观察比较,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型减法。
——请出5个小朋友,有男孩和女孩,站在一起。提问,小朋友要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按男女分)那三个女孩子会座位,还剩下几个男孩子呢?
教师小结:将总数分为两个部分,去掉其中一个部分,得到另外一部分。去掉总数中的一部分用“—”来表示。
2、通过亲身体验,学习5以内数的消去型减法。
——教师选5个小朋友站成一排,请幼儿按序报数,让幼儿知道总人数,请3个幼儿离开队伍,问幼儿还剩下多少人?
——或者引导孩子按特征分组,如男孩、女孩,穿鞋的不同等,然后直接消去总数的一部分,得到另外一部分。
3、操作幼儿用书,先让幼儿观看图画,并说出图画的意义,最后完成算式的计算。
4、活动小结,同伴与同伴之间一起检查练习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大班数学活动:过中秋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寻找与数学有关的秘密,从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
活动流程:
1、教师整体讲述故事一遍。
2、幼儿观察故事图画,在图画中寻找与数学有关的秘密。
如:各种动物的数量是多少?序数,小动物在排队、谁排第几?分类,水果的种类?分组,根据蟋蟀的穿着打扮分组;从而引导幼儿进行分解和组成的练习小鸟飞走了,比较谁多谁少,引导幼儿初步进行减法练习等。
3、教师小结;小动物排第几?有多少只动物?水果有多少种?水谁多谁少等等都是数学。
4、延伸活动中,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数字的秘密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