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声明:
不是“烂大街”的诗歌评论,是诗歌实战。一分钟,一首诗,一个技巧。足矣。没时间看例诗的朋友,直接跳到染色处,再读技法部分即可。
春望
诗/陈守丰
老槐树驻守着大门口
从兀立的陌生到开落从容
独自记着爷爷的年轮
刚刚错过一场花期
白色的花朵燃烧自己
翠绿的叶子无能为力
它并非爷爷的孩子
他们,在风雨兼程的路上
三只鸟站在枝头
错落着斑驳
原本是重逢,却又像初见
我们对视着
任黄昏将彼此淹没
技法:
【以物观我】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那么,“以物观我”呢?先生没提。我提。
以物观我,就是从物的视角看我,从物的视角看人。
老槐树驻守着大门口
从兀立的陌生到开落从容
独自记着爷爷的年轮
上下文可知,这里的爷爷可不是老槐树的爷爷,而是诗人的爷爷。
老槐树独自记着爷爷的年轮——不像话吧?
老槐树独自记着爷爷的年纪——这才像话。
那么为什么诗里是“爷爷的年轮”而不是“爷爷的年纪”呢?对了,是老槐树从它自己一棵树的视角出发,它以己度人,认为诗人的爷爷也是长年轮的、岁数也是靠年轮记录的。这样,陌生化效果一下子出来了。
造句:
1.大海就那样咆哮,在我的毛孔里翻找碧蓝
2.老树无可奈何,抚摸我身上仅有的四条枝杈
3.一盏煤油灯,精心护着我体内的火苗
4.老宅子那扇吱呀呀响的老门,总担心爷爷膝盖上生锈的合页
步骤:
使用这条技法,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写出某物A。(老槐树)
第二步:再写出某人B。(爷爷)
第三步:某物A以自己的视角看某人B,以为某人B也和自己拥有同样的构造、属性。(年轮)
重点:
某物A一定要“高调”出现,不然就成了寻常的修辞手法拟物了。
举一个失败的例子:
春天,我头上长出了绿叶。(树没有出现,而是直接把人当成树来写,沦为彻头彻尾的拟物,味儿就没那么足了)
想说的话:这些都是我写诗的心得和读诗的发现,如果您觉得有用,请长按关注公众号【十耘说诗】二维码,点赞支持转发。同时,也欢迎赐稿。投稿请加本人微信shiyunzhuce,将从您的诗作里提取技术供广大诗人交流学习。
技术不是包袱,是更多可以选择的路。——十耘
文章已于2018-06-0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