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摘要:《圆圆曲》和《长恨歌》分别是梅村体与长庆体的代表作品,对歌行体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圆圆曲》和《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梅村体与长庆体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关键词: 《圆圆曲》 《长恨歌》 梅村体 长庆体 歌行体诗

一、引言

歌行体脱胎于乐府诗,由七言乐府发展而来,多为七言,兼有杂言,虽号称歌行,但已不配乐。魏晋六朝以来,这种诗体不断发展,直到初唐,歌行体逐渐走向成熟,及至中唐,歌行大盛。 元稹、白居易在这一时期所作的音节和谐、铺叙婉转的歌行作品被归为“长庆体”,成为歌行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经宋明数百年,长庆体的遗响已变得寂静无声。直到明末清初吴梅村写下《圆圆曲》等震撼人心的七言歌行,才使其又一次复苏,开创了与长庆体齐名的梅村体。

可以说长庆体和梅村体是歌行发展的两个里程碑,而二者本身也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圆圆曲》和《长恨歌》分别是梅村体与长庆体的代表作品,对歌行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下面,本文将从主题、语言风格、叙述模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对《长恨歌》与《圆圆曲》加以探讨分析。

二、《圆圆曲》 与《长恨歌》的主题分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