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书法写得好坏,首先在于结构。古人对汉字的结构方法见述甚多,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后有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老祖先的总结、归纳值得学习,但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未免难度太高,也太琐细。
我们通常对学生的结构训练是从四大结构入手,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和独体字,每一类结构又有许多分类,如左右结构有:相随结构、相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