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筑梦教育

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分类: 筑梦教育

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双向融合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技术+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内中小学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双向融合,以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文将在阐述信息技术与学科双向融合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双向融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最后以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双向融合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

标签:

转载

(2019-11-10 12:47)
分类: 筑梦教育

什么是大课程观?

 

现代教育把课程定义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全部学习经历,所以不仅包括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还应该有学校自己开设的各种选修课、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团队活动等等组成。即为大课程观

 

课程观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

 

(2019-11-10 12:45)
分类: 筑梦教育

什么是大教育观?

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落脚于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认为大教育观即'泛教育'观。

定义

 

分类: 筑梦教育

教学增值评价法应用研究

——教师教学力评价设想

作者  徐梓让

一、问题提出

到目前为止,对一个较大系统内的

分类: 筑梦教育

增值评价: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业进步

作者:马晓强

 

增值评价是什么

 

基于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普遍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学生学业成就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并基于学生学业成就进行区域教育质量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

分类: 互联网阅读吧

端正对待不同意见(我在这里指的只是学术上不同的意见)的态度,是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一件事。中国古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见此事自古已然。

我对于学术上不同的观点,最初也不够冷静。仔细检查自己内心的活动,不冷静的原因绝不是什么面子问题,而是觉得别人的思想方法有问题,或者认为别人并不真正全面地实事求是地了解自己的观点,自己心里十分别扭,简直是堵得难受,所以才不能冷静。

最近若干年来,自己在这方面有了进步。首先,我认为,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思想方法就是不一样,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是正常的现象,正如人与人的面孔也不能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相同。要求别人的思想方法同自己一样,是一厢情愿、完全不可能的,也是完全不必要的。其次,不管多么离奇的想法,其中也可能有合理之处的。采取其合理之处,扬弃其不合理之处,是唯一正确的办法。至于有人无理攻击,也用不着真正地生气。我有一个怪论: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没有朋友,也不可能没有非朋友。我在这里不用

分类: 教育的滥觞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一、布鲁姆生平

布鲁姆B.S.Bloom,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的创始人之一。19869月来华讲学,并被授予华东师大名誉博士。主要教育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掌握》1973

二、“掌握学习”理论

http://s8/mw690/001WFRhkzy7kHUtnEWPb7&690


功不唐捐

【解释】:唐作虚字解,捐作弃字解,合讲即是说,所得之福,不空虚,也不废弃
唐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