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流风CFD
流风CFD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33
  • 关注人气: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Co原子先填满4s,再填3d轨道,是因为4s轨道比3d轨道能量低,那么为什么4s轨道比3d轨道能量低呢?是因为4s轨道上的电子由于钻穿效应可以运动到离核更近的区域,能量较低。
       但当3d轨道上填充电子后,3d轨道上的电子会排斥4s轨道上的电子,屏蔽原子核对4s轨道上电子的吸引(屏蔽效应),4s轨道能量升高,高于3d轨道,所以失去电子时先失去4s轨道上的电子。
(2017-07-28 23:45)
1.如何通过晶格常数转换成基矢坐标矩阵?

自己的理解:
在MS建模和vesta导出文件前可以设置基矢坐标,如a沿x,z垂直于ab所在平面。这样的话,如果c垂直于ab平面,则基矢矩阵为:
a11·=a      a12=0,     a13=0
a21=sin*   a22=cos*   a23=0
a31=0       a32=0        a33·=c

2.改变基矢:
对于一个已经用VESTA打开的晶体结构,你可以点击Edit->Edit data->unit cell,然后点击Option按钮,在弹出对话框的Rotation matrix P处输入基矢的变换矩阵,你将对晶体的基矢作一定的变换。最
1.根据物理模型和时间是否有关,选择定常/非定常
这个基本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所有的模型都和时间有关,但是根据问题的关注点和研究对象,还是很容易区分的。比如,一直在变化的模型肯定要用非定常,或者关注的是达到某一目标值所需要的时间也要用非定常。

2.非定常又包括:
显式不定常/隐式不定常(根据时间尺度选择)
谐波平衡
piso非稳态
1)如果是分离流或分离流能量模型,只能选择隐式不定常
2)如果是耦合流,再根据时间尺度选择显式不定常/隐式不定常
3)而显式不定常,只能用在耦合能量模型(一般用在非粘性流体或层流粘性流体)
(2016-01-17 10:29)
分类: fluent

Pressure-Based Solver是基于压力法的求解器,使用的是压力修正算法,求解的控制方程是标量形式的,擅长求解不可压缩流动,对于可压流动也可以求解;Fluent 6.3以前的版本求解器,只有Segregated Solver和Coupled Solver,其实也就是Pressure-Based Solver的两种处理方法;Density-Based Solver应该是Fluent 6.3新发展出来的,它是基于密度法的求解器,求解的控制方程是矢量形式的,主要离散格式有Roe,AUSM+,该方法的初衷是让Fluent具有比较好的求解可压缩流动能力,但目前格式没有添加任何限制器,因此还不太完善;它只有Coupled的算法;对于低速问题,他们是使用Preconditioning方法来处理,使之也能够计算低速问题。Preconditioning

1.Y+验证湍流模型(不决定湍流模型)
首先,先确定使用哪种湍流模型,但是湍流模型又和Y+有关。而根据Y+的公式,其中一项“壁面法向速度u*”在划分网格时又是未知的,只有在计算完毕后才能得到。所以意味着一开始选择的湍流模型是“乱选”的,算完之后通过Y+的范围来验证湍流模型是否正确。实际上,湍流模型也不是乱选:

2.湍流模型取决于
配合壁面函数/不用壁面函数
高雷诺数模型/低雷诺数模型

3.湍流模型决定了Y+的范围
所以,实际上在计算完后还需要检查壁面的Y+分布,看是否满足湍流模型的要求,如果不满足的话,还需要重新划分网格,重新计算,重新检查。不断进行下去,直到满足Y+要求(高雷诺数30~300,低雷诺数<1)。

4.根据湍流模型调整网格(一般是加密网格)
一定的湍流模型对应一定的Y+,湍流模型决定Y+,进而决定网格(第一层网格)。
分类: modeling

1.首先是在一篇论文上看到一百叶窗图片,然后有了灵感,步骤如下:

先画一个中空的板​

再画一个这样的结构

然后组装

标签:

股票

分类: star-ccm
在Region下的某计算域里,物理条件的节点下有能量源项,点开之后有体积热源,这个是针对整个计算域所以也是实体内部,而之前在boundary里物理条件下有Thermal Specification中也可以定义热源,但这里只是面热源。
http://s5/mw690/001Vq6PGzy6SRt3SFF2b4&690

如果是圆柱体内部发热,比如电池,要想得到里面温度高,外面温度低,而且沿径向变化均匀,需要从导热系数上入手
http://s14/mw690/001Vq6PGzy6SRudInZH3d&690
首先在材料选项里选择各向异性的导热系数,然后再Region里物理值节点下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的设置中选择轴对称张量
分类: BTMS

不论是在电解池中还是在原电池中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anode)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cathode)

正极:电位相对较高的电极。(positive electrode)

负极:电位相对较低的电极。(negative electrode)

以上是在电化学领域中公认中的定义,也是IUPAC给出的定义。一般情况下:在原电池中,阴极是正极,阳极是负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同一电极不同名称);而在电解池中,阴极是负极(负极失去电子给阴极,阴极得到电子,两个电极),阳极是正极。

高中化学中,原电池中只用正负极表示两个电极,电解池中只用阴阳极表示两个电极。但实际不是这样的。比如,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中,牺牲阳极就是负极,因为它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且电势比被保护的电极低。由于在高中时被灌输了这种知识,所以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让您以为电解

分类: BTMS

1.电压就是电势差,而要想知道什么是电势?就需要知道电场?那什么又是电场呢?可以和重力场做个对比,有质量就有重力(也就是所谓的万有引力,因为我们在地球,所以地球的质量形成万有引力即重力场),回到电场,有电荷就有电场力,电场的产生是因为电荷的存在,同时电场的强度也和电荷的数量有关。

有了电场之后,就会有电势高低,而电势沿着电场线的方向降低,而电场线,

对于正电荷:电场线方向是从正电荷指向无穷远处,规定无穷远处电势为0,因为电势随电场线方向逐渐降低,故靠近正电荷处电势高.

对于负电荷:电场线方向是从无穷远指向负电荷,规定无穷远处电势为0,因为电势随电场线方向逐渐降低,故靠近负电荷处电势低.

总而言之,正电荷附近电场的电势一定比负电荷附近电场的电势高

以重力场举例子,有质量,就有重力场;当一个物质具有质量

(2015-04-16 08:13)
标签:

转载

分类: CFD theory and skill
原文地址:k-ω模型作者:秦关漫道

3 k-ω模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