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甜叶菊化学成分粗灰分财经 |
分类: 植物理论研究 |
甜叶菊叶的化学成分
甜叶菊的化学成分是决定甜叶菊的内在因素,而品质因素在很大程度决定了甜叶菊的经济价值。甜叶菊的化学成分又与甜叶菊品种、栽培条件和加工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甜叶菊化学成分的研究,在甜叶菊栽培和工业生产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甜叶菊主要利用部位是叶子。甜叶菊叶子的主要由水分和干物质组成。干物质主要成分是甜菊糖甙,约占干物质的
标签:
东方合润美中德尔专题 |
分类: 甜菊品种研究 |
一、甜叶菊概述
【药名】:甜叶菊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甜叶菊的叶。
【功效】:生津止渴。
【主治】:用于消渴、糖尿病、高血压。
【性味归经】:甘,寒,肺、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北京、河北、陕西、江苏、福建、湖南、云南等27个省区均有引种。
【拉丁名】:植物甜叶菊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Hemsl
【考证】:始载于《中草药》。
【中药化学成分】:叶含甜菊甙(Sievioside)、甜菊双糖甙(Steviolbioside)、甜菊甙A和甜菊甙B (rebaudisides A,B)、甜甙A、甜甙B、甜甙C、D、E、卫矛甙A、6一O一乙酰基澳泽兰素(6一O一acetyl一austroinulin)、泽兰醇(jhanol)、澳泽兰素(austroinulin)。
标签:
甜菊槐糖苷元甜度莱鲍迪文化 |
分类: 甜菊糖生产加工 |
甜菊糖苷是指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的叶子中提取的几种甜菊苷混合物,据天然植物化学的划分,属于四环二萜的糖苷类,含有20个碳原子的萜类化合物,其通式为(C5H8)4。从上世纪发展至今,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一直不大。究其原因,除了联合国卫生组织等国际性权威卫生组织,JECFA尚未定量确认之外,拼弃商业广告因素的影响,不能不承认甜菊糖苷的甜味口感至今尚未为市场消费者所接受;虽然甜但却有严重的苦涩后味,与蔗糖的甘甜、纯口终是不能相比。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努力改进甜菊糖苷的苦涩后味。
作者认为,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须对甜菊糖苷的甜度、甜味和苦涩后味的成因机理有一个本质上的认识和理解。
1
1.1 概念的提出和意义
关于这方面的概念,由于仅凭口舌品嚐,容易造成人们习惯的一些说法。按照食品科学的原理,甜菊糖苷有关这方
标签:
阿斯巴甜甜菊糖甜味剂美中德尔财经 |
分类: 美中德尔甜菊信息 |
标签:
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剂财经 |
分类: 美中德尔甜菊信息 |
大孔吸附树脂按其极性大小和所选用的单体分子结构不同,可分为非极性、中极性和极性三类。
(1)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是由偶极矩很小的单体聚合制得的不带任何功能基,孔表的疏水性较强,可通过与小分子内的疏水部分的作用吸附溶液中的有机物,最适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也称为芳香族吸附剂,例如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
(2)中等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中等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是含酯基的吸附树脂,且多功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其表面兼有疏水和亲水两部分。既可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又可由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也称为脂肪族吸附剂,例如聚丙烯酸酯型聚合物。
(3)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是指含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它们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极性物质,如丙烯酰胺。
标签:
美中德尔甜叶菊病斑病株甜菊茎基财经 |
分类: 甜菊种植技术 |
甜叶菊主要病害防治
立枯病:多在苗期发生,病菌从茎基部侵入,开始出现淡黄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受害部位呈褐色水渍状腐烂而死亡。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病株周围撒石灰或阴阳灰(3∶1的草木灰和石灰)进行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灭菌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至1500倍液喷雾。
白绢病:多在生长中后期零星发生。受害后,接近地面的茎基部表皮上出现暗褐色至黑色的水渍状斑点,经一周左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