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灯老人
无灯老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79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原文】

  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国子博士李元规云:“平生游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

(2019-01-03 05:38)
标签:

杂谈

 

原文】
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綇旅之,柔薄而韧。镇戎军有一铁甲,椟藏之,相传以为宝器。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札,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筋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元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

(2018-12-14 05:25)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1QY4pSzy7pX1cBytI72

 

喻皓《木经》
【原文】
营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所撰。凡屋有“三分(去声)”: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几何,以为榱等。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寸,则厅堂法也。此谓之“上分”。楹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榱等。若楹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棋、榱桷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荷辇十二人:前二人曰前竿,次二人曰前绦;又次曰前胁,后二人曰后胁;又后曰后绦,末后曰后竿。辇前队长一人曰传唱,后一人曰报赛。)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谓“下分”。其书三卷。近岁土木之工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

http://s1/large/001QY4pSzy7pX1cGlK20a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1QY4pSzy7pFri5Momfe

 

【原文】
王仲至阅吾家画,最爱王维画《黄梅出山图》。盖其所图黄梅、曹溪二人,气韵神检,皆如其为人。读二人事迹,还观所画,可以想见其人。

http://s1/large/001QY4pSzy7pFricv1P0d

王维的《黄梅出山图》找不到,只有一幅叶云素绘的。

http://s1/large/001QY4pSzy7pFria22Ddb

 

(2018-11-26 05:43)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1QY4pSzy7pukpC8S115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者。

http://s1/large/001QY4pSzy7pukpwmoh49

 

http://s1/large/001QY4pSzy7pukpAOV48a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1QY4pSzy7p9Cu3Lcu8a

 

原文

石曼卿喜豪饮,与布衣刘潜为友。尝通判海州,刘潜来访之,曼卿迎之于石闼堰,与潜剧饮。中夜酒欲竭,顾船中有醋斗余,乃倾入酒中并饮之。至明日,酒醋俱尽。每与客痛饮,露发跣足,着械而坐,谓之“囚饮”。饮于木杪,谓之“巢饮”。以稿束之,引首出饮,复就束,谓之“鳖饮”。

https://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908fa0ec08fa513d310b41e43f6d55fbb2fbd962.jpg

沈括像

夜置酒空中,谓之“徒饮”。匿于四旁,一时入出饮,饮已复匿,谓之“鬼饮”。其狂纵大率如此。廨后为一庵,常卧其间,名之曰“扪虱庵”。未尝一日不醉。仁宗爱其才,尝对辅臣言,欲其戒酒。延年闻之,因不饮,遂成疾而卒。[1]

h
分类: 读《幽梦影》
(原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虞卿以穷愁著书,今皆不传,不知书中果作何语;我不见古人,安得不恨。
(随笔)天下书多了去了,不要说一辈子,十辈子也看不完。作为休闲,能看多少是多少,一不贪多,二不贪细,随便翻翻,“惟观其大略”足也。读任何一本书,如要精细品读,穷追不舍,你会发现,它与世界的所有学问是相联的、相通的。用这种思路去读书,从任何一本书出发都能穷尽天下所有的学问,然而客观上谁能做得到?都只是在自己能力或需要的范围内适可而止。
要说“恨”,我肯定是没有,要说遗憾还是有点。一辈子没学会英文,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这是最大的遗憾。不是猎奇之心,而是读了好多翻译作品,常常觉得味道不是很对头,总怀疑翻译上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哪怕是能读懂一点点原文,从一两句中去求证翻译的情况,以打消自己的疑虑也好。所以,读译作,只能是将信将疑,不敢全信。
张潮先生可能也不懂英语,梵文懂不懂,我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他读佛经有什么感受。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幽梦影》
     (原文)无善无恶是圣人(如帝力何有于我;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介不与,一介不取之类),善多恶少是贤者(如颜子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子路告有过则喜之),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其偶为善处,亦必有所为),有善无恶是仙佛(其所为善亦非吾儒之所谓善也)(“利之而不庸”的“庸”字是功劳的意思。)
   随笔) 以善恶为标准把人分成:圣人、贤者、庸人、小人、仙佛五等。张潮把有善有恶者分为两类,一是善多恶少者,二是善少恶多者。而善恶参半者未作定论。再者,是什么样的人,只有盖棺定论。人活着是无法确定他是善是恶或多少的。一个人做了一辈子大善人,临死却做了件十恶不赦的大坏事,一辈子美名毁于一旦。也有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临了时良心发现,还做了件大好事。见于他的贡献,以往的罪恶都一笔勾销。因此谁是善人,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