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杜甫研究 |
第二讲
一、杜甫的人生经历
1.幼年与少年时期
(1)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在他出生后几年,母亲去世。他曾经有一个时期被寄养在洛阳的姑母家。幸运的是,这位姑母是一个事事都舍己为人、无私心的女子。她用自己的温情、爱心护养着杜甫。一次,杜甫与姑母的儿子同时患了时疫,姑母耐心地照顾他们,每次都是先照顾杜甫,再照顾自己的儿子。最后杜甫痊愈了,而姑母的儿子却病重而死。他长大后,人们把这件事告诉他,对他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这件事使杜甫更加地敬爱他的姑母,也使他在心底埋下了仁爱、爱人的种子。
(2)好学聪敏:杜甫的幼年大多时间是在洛阳度过的。洛阳是唐朝的第二首都,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所以他从小就沐浴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环境中,使他打开了眼界。杜甫启蒙很早,他六岁开始接受教育,七岁开始学诗,并作有咏凤凰诗一首,九岁开始学书法,并逐渐培养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年十四五岁时,他就已被洛阳当地的名士、前辈所器重,并时常参加各种集会,出入岐王李范与玄宗宠臣崔涤(九)的邸宅。这一段人生经历使他终生难忘,晚年所作《江南逢李龟年》一诗正是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杜甫研究 |
第一讲
一、杜甫的家世
杜甫是我国八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晋代名将杜预(公元222—284)的第13代孙。杜预是京兆杜陵人,其少子杜耽做过凉州(今甘肃武威)刺史。杜耽孙杜逊在东晋初南迁至襄阳,任魏兴(今陕西安康西北)太守,他就是襄阳杜氏的始祖。杜逊之子叫乾光,其玄孙杜叔毗(pí)做过北周(南北朝时期)硖(xiá)州(今湖北宜昌西北)刺史。叔毗子鱼石在隋朝做过获嘉(今河南省)县令。杜鱼石生子依艺,依艺做过巩县令(今河南巩县),迁居巩县。依艺子叫杜审言,就是杜甫的祖父,为唐代膳部员外郎,其子名闲,即杜甫之父,做过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由以上对杜氏家族从西晋至唐400余年的世系介绍,我们很容易看到——杜氏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官僚大家族,也就是说,杜甫出身于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官僚家庭。这样的家庭在封建社会享有很多特权,例如:家有田产却不必纳税缴租;家中男丁也不必服兵役;与名门士族通婚等。从家族传统上讲,杜甫的家族累世遵守儒家礼教,专职为官辅助帝王。虽然到杜甫出生后其家庭的声势已渐渐衰落,但仍是乡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