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通感诗意钱钟书李渔杜甫文化 |
标签:
杜甫八阵图蜀相刘禹锡刘宾客佳话录文化 |
标签:
文化 |
画框、距离与《红楼梦》的开头
一幅画有没有画框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幅画里面虽然画了花鸟、山水之类,那么看起来就觉得与周围的生活场景混为一体,觉得不醒目,觉得不与真实的生活相差无几,以至于在一幅很好的画前面掉头不顾。但要是用一个画框把它装起来,那给你的感觉立刻发生神奇的变化,你可能会被它吸引,会凝神去欣赏它,甚至赞美它。同是一幅画,为什么有画框和没有画框给的感觉如此不同呢?原因就是画框所造成的“距离”。画框虽然不过是一个框框,但它把画内世界与画外世界隔开。你在看这幅带有画框的画时,你的感觉就自动会把画外的世界的一切暂时“摈弃”,而
标签:
左传苏轼读书熟读深思文化 |
读书是我们所有的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这里说“我们”是指儿童、少年、成年、老年,所谓活一辈子,读一辈子。要是做学问的人,就更应该研究一下如何读书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的句子。安惇是一个秀才,他考举人不中,准备回家,苏轼写了这首诗送给他。“失解”,就是参加贡举考试未中。苏轼劝慰他,不要以是否中举为念,重要的是回去读书既要“熟读”又要“深思”,务必把其中的道理弄明白。
一般人理解这两句诗,都会把重点放在第一句上,那就是“旧书不厌百回读”,即反复读,读的遍数多了,自然会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理解当然是不错的。“旧书”或理解为好书、经典著作,一定要读多遍,甚至背诵下来,那么才能逐渐的用自己人生的体验去理解。对于读中国书的人来说,自然也要一定的阅读面,但不要一味追求阅读的量与面,与其读十本书,不如熟读其中一本书。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古汉语老师是陆宗达教授,他是章黄学派(章太炎、黄侃)的传人。他一生把《孟子》和《说文解字》两
标签:
《蜗居》城市生活毕业生压力文化 |
标签:
狂欢巴赫金红楼梦文化 |
标签:
张艺谋三枪电影文化 |
标签:
童庆炳故乡柴路文化 |
标签:
童庆炳钟嵘陆机悲剧文化 |
标签:
童庆炳诗境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