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南方周末

如厕难

犹然

尤然

杂谈

   《南方周末》刊出了一名高中女生的呼吁:“我校女厕常人满为患,高二所在的副楼然。偏偏主楼女厕都在教学楼的另一端,总被高一的‘近水楼台’”。

    全校“女厕常人满为患”,这是她们校内女生如厕难的普遍情况。其中“高二所在的副楼”女生如厕难的情况又怎样呢?文中用了“犹然”二字。什么叫“犹然”呢?就是“仍然”,就是“照旧”!这两个字用在此处,应该是扞格不入的!    

    这位女同学要强调的恐怕是这样的意思:由于高一女生的“近水楼台”,侵害了高二女生“得解放”的生理需求,造成高二女生如厕难在全校处于特别突出的地位。所以上文中的“犹然”,应该改为“尤然”。尤,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表示在全体中或跟其他事物比较时特别突出”;然,是“这样”的意思。“我校女厕常人满为患,高二所在的副楼尤然。”这样不是更文从字顺一点吗?

标签:

杂谈

 

唐朝时被封为邺侯、官至宰相并号称“邺仙”的李泌,在唐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是,他的名字李泌的“泌”字,却常有人读错。即使读对的,在解释为什么读这个音而不是读哪个音时,说得也不是十分令人信服的。所以,不妨在此试作说明如下。

泌,有两个读音:(1)mì;(2)bì。读mì时,作“分泌”讲,动词。读bì时,作名词,如河南泌阳(Bìyíng)。按,李泌的表字是“长源  ”,跟河流有关,所谓源远流长,寄托了其父母对他的深切期望。而泌水(今泌阳河)是一条著名的河流,泌水就读“bì水”,所以,邺仙应该叫李泌(bì)无疑。

 

标签:

冯友兰

宗璞

挽联

愧怍

名缰利锁

杂谈


 

宗璞先生是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她在纪念其母任载坤的文章《花朝节的纪念》一文中,引用了其父冯友兰先生悼念妻子的挽联。挽联全文如下:“忆昔相追随,同荣辱,共安危,期颐望齐眉,黄泉碧落君先去;从今无牵挂,斩名,破利锁,俯仰无愧,海阔天空我自飞。”(见《作家文摘》2011

标签:

语文研究

金声而玉应

金声玉振

词语虚化

钱钟书

杂谈


刘基《工之侨献琴》开首就是这样的一句:“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金声而玉应”说的是装上弦线弹奏起来(“弦而鼓之”)所产生的美妙的音乐效果。这一点总体上的把握,恐怕是并没有什么疑义的,但是,文中的“金”、“玉”到底指什么,这里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怎样具体解释它才比较贴合原文文意;这些问题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下面着重谈谈“金”、“玉”的诠释,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标签:

乾隆皇帝

中国

掌上旋日月

山核桃

作家协会

杂谈

    乾隆皇帝一生写过四万多首诗篇,从数量上似乎可以在中国诗坛上夺冠了。可惜,“大诗人”乃至“诗人”,是并不以数量取胜也不以数量冠名的。贵为皇上,搞一个作家协会,或者诗人协会之类,那是易如反掌的事,可是要让文艺女神买帐,还得凭笔下的货色。要是用权力来巧取豪夺,将别人的作品编在自己的文集里面,那是下三滥的作派,只能在历史上徒留笑柄而已。

    话还得说回来,乾隆皇帝的这首《掌上旋日月》诗,还是不错的,值得一读。全诗如下:

      掌上旋日月,

          时光欲倒流。

         周身气血涌,

      何年是白头?

   《掌上旋日月》一

标签:

杂谈

    这是个小学中低年级的数学题。恐怕连学数学据说“一败涂地”的“大师”,当初或是现在也都能搞定的罢。有些人常拿钱钟书先生考数学曾经考过零分来说事,其实,那是真大师身上的小瑕疵,并不是具备大师资格所必有的可爱的“胎记”。学一点数学,别学得一塌糊涂,对想当大师或者不想当大师却要进商场购物的人来说,还是必要的,有用的。你看,下面这样的文字,就叫人看不懂了:

     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见《‘天堂’里的陷阱》,载2001年第21期《读者》)

    商品标价如果为100元,三折就是30元,四折就是40元,五折也叫对折,那就是50元。“折”字前的数字越小,所打的折扣就越大,商品价格就越便宜。因为“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见《现代汉语词典》)。上文中的“甚至”一词,所处的位置似乎很尴尬。总要一个比一个便宜,甚至便宜到三折,才“非常诱人”吧?我想,不如改说“五

标签:

猫鼠

黑道白道

贪毒

   余家多鼠患,藏书多被啮蚀。邻家有猫,乞得之。形魁然,大爪牙甚铦。始至,群鼠屏息穴中。余私喜鼠患从此弭矣。

    月余,患复大作,终夜咋咂有声。余怪而伺之,则猫与鼠甚比同寝,处若倡和。然诇其故,猫性贪,嗜鲍鱼腥,中厨所庋,见必窃取食之。鼠觉其然也,凡猫之所嗜,鼠必储以遗之于路。猫啗而德之,遂一任所为。鼠始以形之大也而畏猫,既以所嗜尝猫,终则狎猫、豢猫、利有猫。其出而为患也,益无忌。余乃叹曰:“甚哉!贪之毒也。使猫无所窃,鼠其敢尝之耶?猫既先鼠而窃,其能禁鼠之群窃耶?蓄猫本以捕鼠,而今反以导鼠,且昵之为一,是鼠魁也。曷若去鼠魁而群鼠之患犹或少弭耶!”乃命童子锁其项,絷其足,数而抶之

标签:

苏玉

闲聊坊

“昏”姻一场

吴文峰

‘昏’姻一场

杂谈

     夏意渐浓,闲聊坊里的枇杷树结上了青青的枇杷,又渐呈黄色,煞是好看。这两天有人在偷偷采摘。眼看枇杷树上,只剩下玻璃弹子大小的幸存者,还因为长在枝头顶端,才侥幸暂时躲过了劫难,看着让人多少有点凄凉的感觉。

    附近的大妈大婶老张老李们,又聚在一起闲聊了,——倒不是有人偷采枇杷的事,好像这些个事不说也罢,说了也白说,——今天谈的是“幸福魔方”里的《“昏”姻一场》(2011.5.24)。原来,他们心里似乎还有点不平之气呢。

   “吴文峰的妻子苏玉,本来就是他以前的老板孙先生介绍给他的,苏玉还是孙先生的‘养女’呢。不知道这个‘养父’,领养苏玉是否符合法定的领养手续。”大妈说。

    大婶是个急性子,马上接口说:“我看孙先生不大对劲儿。你想,他的妻子、女儿都在国外,让苏玉陪同上医院看病还靠谱,病好了还让苏玉抛开了丈夫,搬进自己家里服侍自己,你说这算怎么回事呢?”

 

标签:

杂谈

    鲁迅先生的《文学和出汗》一文有这样的一句引文:”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关于这句引文的出处,本人孤陋寡闻,只找到下列四种说法:①圣西门说。《教学参考书》指出,这是引用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名言。”(人教社1987年版)②圣·奥古斯丁说。一九八七年第一期《博览群书》发表的《<文学和出汗>中的一句引文》指出,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什么叫美学”一章云:“有人问圣·奥古斯丁:‘时间究竟是什么呢?’他回答说:‘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③俗语说。俞平伯先生在评论《红楼梦》“宝玉喝汤”一节文字后顺便作了这样的发挥:“就标点而论,我也有两句题外的话。自有新式标点以来,在文化事业上立功固多,造下的罪过,闹出的笑话也实在不算少了。有了标点,使你看文章比较容易明白,有时却使你更加糊涂起来,应了俗语所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俞平伯论红楼梦》﹙﹚第705页)④京剧《翠屏山》说。据我狭窄

标签:

青岑

碧海

袁宏道

宦海风波

   “青岑可浪,碧海可尘”这八个字,有人解释说,“大概意思就是:物是人非,青山都可以变成有波浪流淌的地方,大海都变成尘埃落定的地方。这些都往往令人躲避不及啊!”

    这样的解释应该大有推敲的余地。首先,“波浪流淌”、“大海……尘埃落定”这样的说法,似乎有点别扭。其次,“青山”和“大海”这样的巨变,岂非就是“沧海桑田”之意?这种宏观的层面,和“令人躲避不及”的微观场面,并不契合!第三、这样的解释和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先生所设定的语境不合。袁宏道慨叹当县令“见上官作奴,候过客则妓”,真是占了“苦”、“毒”、“难”三字。他说:“惟有一段没证见的是非,无形影的风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尘,往往令人躲避不及,逃遁无地,难矣,难矣!”岑,cén,小山。青岑,就是青山。浪,妄也。杨万里诗句云:“小壁苍龙浪得名”。这里的“浪”,不是指波浪,而是指妄加玷污!全句的意思应该是:只有那一段摸不着头脑的是是非非,平地而起的宦海风波,即使青山也会被妄加玷污,即使碧海也会遭乱泼脏水,往往叫人无法躲避,无处逃遁,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