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墨打码最有条理可依,也讲得清楚,所以先说上墨。上墨自7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打码,最早年份应该在76年下半年或77年开始。此时的打码只有一个数字,就是工号码,谁做的墨谁把自己的工号打在墨体上,以便于质量追溯。78年开始有明确的年代码,方式为‘7*
月***’即7几年几月几号
,同时这组码以外还有一个单独的大写字码为墨工号。常见墨品大好山水、铁斋、万寿、天保九如。80年开始打码稍有不同,一直到83年都为8打头的一组5位或六位数字,代表81到83的年份,这组码的最后一位或两位为墨工工号码。另有一个阿拉伯数字1或2位为出厂批号码。84开始,第一位码代表年份,比如4******,即为84年。90年代码用电子打印码和80年代码迥然不同,而且墨体下面由‘曹素功’三个字,所以不怕混淆。需要说明的是88年,这组码第一位是8,第二位有可能是1到9的任何数字,个别卖家将88年的墨当做80年代初期的墨卖让墨友上当,其实分辨起来并不难,88年的打码一般多于6位,而80到83的墨打码很少多于6位,再看描金就可以简单分辨。
屯歙二胡80年之前是没有打码的。其实准确说屯胡83年之前几乎没有打码,只有个别超顶漆烟出口批次有红色或金色打码,码由年月
年前的时候得到一些制墨的原料:机器点烟和手工点烟的烟炱。抽空用电子显微镜做了一些简单的观察分析,结果发现手工点烟和机器点烟还是有不少直观的不同的。(一直没空整理,今天抽了一点空整理一点,后面还有一些,可能要三月闲下来才能发出来。)
我国传统制墨成熟后,油烟墨都是用灯盏点烟,直到1970年代末,上海墨厂开始用点烟机点烟,随后歙县、屯胡两大墨厂也跟进使用机器点烟,手工烟渐成凤毛麟角。手工点烟产量少成本高,机器点烟产量高成本低,那其微观形貌上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我做此实验的初衷。
图1. 40000倍显微镜下,机器烟暴露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