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曦的水墨空间
林曦的水墨空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73,088
  • 关注人气:12,3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4-12-02 10:23)
分类: 我的文字

自从学习中医之后,到了立冬这一天便会想到万物的收藏、休息和能量蓄积。还会想到各种提醒自己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再做出汗很多的运动,尽量早点上床睡觉,吃得好点,减肥这件事情等到春天以后再去做,没事多静坐,如此种种。

中医理论体系看起来非常复杂,其实也挺简单,无外乎跟着自然生活。

外面的叶子都掉落时,就别再枝叶繁茂地展现,而是积存热量留给树根作为养分。


《黄帝内经》里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我连续观察了好几年,周围那些在冬天时就捂得严实的朋友,到了春天时,感冒的几率会小很多。相反,那些冬天穿得比较美的朋友,到了第二年春天流感到来时,总是率先得上。

另一个可能的注意事项,是冬天尽量不要去往反季节的地方过夏天,因为,好不容易收藏起来的能量,到了天热的地方会散掉。话虽如此,假期的时候,我的心也飞到了海边,但是,尽量忍忍吧。

中医界还流行一种所谓的夏病冬治,那些夏天比较严重的问题,等到冬天再治疗调理,其根本的道理还是在于增强能量的储备。就像钱不够花时,需要开源节流,让收支得以平衡。


有一天,我跟梁冬老师说起中医,我们聊到,对于很多不严重的身体问题,在决定看大夫之前,应当每天晚上9点上床睡觉,睡前静坐半小时,晚饭只吃一碗粥,连续一周不吃辛辣油腻食物,外加中速散步一小时,大多数症状都会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甚至消失。

但是,自律真的很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

还有一个不太被现代人注意到的耗散,是注意力和精神的消耗。

如果我们把周围的常用通讯工具都用上,比如微信、私信、QQ、邮件、短信、电话,特别是即时通讯工具,基本上可以从早上忙至晚上。虽然这些工具提供了便利,而且能够对抗孤独,但同时也会让我们的心灵一直难以休息。


我最喜欢的通讯工具是已经被淘汰的,古时候的传真机。

记得曾经谈恋爱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冷天,每天一进门,打开灯,就看见传真机上已经吐出来两页纸,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小事。有时候,纸已经掉在地上,还要捡起来阅读。看得见笔迹的情绪,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

写信的邮递太慢,电子邮件又很难随手画点什么,所以,传真刚刚好。


立冬了,收藏的时候,想想心事。随手写点笔记,留起来,沉淀一下资讯过剩带来的浮躁混乱,是件不错的事。不然,将来你的小朋友都没有见过你手写的字,不能存起来慢慢读,多么遗憾。

其实,冬天的时候,花朵已经存在了,只是她还是个宝宝。所以,要小心照顾。
阅读    收藏 
(2014-08-15 16:40)
标签:

情感

分类: 我的文字


      和安妮相识,我们是清淡的好友,隔段时间见面聊天,去年她不断跟我说起这本书上的事,我一直很期待读到原文。一次在画室喝茶,她说起要换个写作的名字,让我也帮她想想。我自然是想不出来。我出生就叫林曦,后来微博好玩儿,也随意起出来糊糊这样喜感的外号儿,名字只是符号,但这个符号里有好多讯息。

      庆山是个好听的名字,有种有力的美,我挺喜欢的,像个清洁有学问的年轻男人。这和我认识的安妮很像。用她的话说,我们都是有些丈夫气的。

      我留出一天的时间,做饭,读书,我依然喜欢和想要每天都看完一本书,我享受那种脑子里堆满意象,需要慢慢消化的感觉。不然脑子会有点饿。肚子和脑子都都想要兼顾好了。慧命生命一样重要。

      我也喜欢看认识的朋友写的书,恰好我有好多写书的朋友。我想和别人看我画的感觉也许类似,看到一些如约而至的,也看到一些隐藏的未知。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是安妮到目前为止,最打动我的一本。我讲不太清楚原因,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呢,写生画起来比完全凭空画一幅画要容易打动人,因为造化和人工在一种融合衍生中。写作和画画是一样的,两个因素各自可以独立,但一定要兼有,一种是内容,一种是内容表达的方式。安妮从来就不缺她个性的方式,但一旦扎实的内容跟上,就会有全新的效果。

      源头变了,活水清流。

      一种价值观和情怀像一个手工打磨的镜头,会自然选择适合自己的画面,也赋予画面新的美,或者一个好的摄影师,会启发出镜头前的人一种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审美状态。

      去年安妮给我写了新画册的序,可惜我的拖沓还没见着画册。我在她笔下很真实,但明显地安静贤淑很多。不能说这安静贤淑是我没有的,只是在她的镜头下被抽取了,这是她的灵性和本事。陆陆续续读过她的书,她坚持又勤奋地写了这么多年,随着成长诚实地调整方向。她是一个很美的镜头,但从一个只 90的头,变成了28的头,焦距变得越来越大,能装下的画面越来越多,我最爱我的28头,油润饱满,青翠欲滴。

      书中这四位被访问的主人公,由于我整个去年见面都听她提起,所以,其实有了很多了解。但,还是被他们不一样的生活选择所打动,会自然地审视自己当下的一切。我想这就是安妮这本新书的使命,让每个读者,对自己牢不可破的生活模式认知,松动一下,看看新的可能,或是让已经走在自己承担自己命运路上的的旅人,感到温暖不寂寞。

      这四位主人公其实有个共性,要么喜欢写字,要么喜欢画画,要么一生弹琴。人生变换,总需要一样依止,可居可游。到庄子的世界,艺可通道,可通达,可证悟。

      人生比想象地短很多,要及时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遗憾很难,但没有后悔其实相对容易。只有你真正得到你想要的,不是那些被欲望牵扯的索取,而是你的出厂设置里就设置好的那些兴趣和价值,就会有“得未曾有”的喜悦,相反,当然是一种隐隐亏欠委屈自己的怨忿,倦怠。 生活的每个相逢机遇,都只是预览,只有你的速度流量都跟上了,才能看到原图。

      我也许也还没有真正走在这条路上,或许已经在了,因为每过一段时间,每忠实自己一步,我都有得未曾有的平静喜悦。

      我在一个山顶看过明月当空,远处城市只是一条闪烁的丝带,古人也曾在这月下思量这些困扰和问题,只能, 月下披云啸一声,然后看好脚下,勇猛精进。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文字


    最近老是有小朋友想要学画画,爸爸妈妈阿姨舅舅一众人等又不知该怎么办来咨询我。现在一并答复。

    1、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涂涂画画。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小朋友都是有天赋的。正因为小朋友的视角特别又纯净,非常需要保护,所以如果低于14岁,(或是12岁)我以为,最好不要去做什么素描色彩的所谓培训。因为这种训练弊严重地大于利,极大地消磨热情。素描色彩这套东西是套观察方法的训练,掌握起来其实一年足够了。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即使将来要考院校,突击一下很容易搞定。造型准确就是个像不像的问题,况且准确其实“感觉”比较重要。像不像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问题。但是长时间地画那些球和石膏像,很容易就觉得枯燥和厌烦,有天赋都直接变没有了,我常常说,方法是打印机,观察和思考是电脑主机,内容还是主机决定的。打印机要更新升级是比较容易的。上面那套的训练会训练出很好的打印机,但是没有主机还是没有用。

    2、不要掉入“儿童画”的陷阱。现在少年宫或是一些儿童美术培训,有一套他们的套路,一些所谓的获奖作品,面貌都是类似的。这个,其实是跟“考学”那套换汤不换药,是一种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小朋友本来就善于模仿,如果去模仿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很浪费才能。不如临摹点大师的作品来的有效。

    3、任何一个学习都有有趣的一面,又有枯燥的一面。当枯燥来临时,激发成就感,和说真话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一些家长盲目地相信鼓励是唯一的方法,或是一味地严格要求。我觉得不要急于给作品评价比较好。我的意思是,不是夸作品好不好,而是夸人努力比较好。这样就不会用成人无趣的眼光去破坏小朋友的创造力和他自我提升的自然过程。

    4、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朋友画画呢,下面是我的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首先,眼高手低是最重要的素质,“取法乎上”是原则。只要看得到,早晚都画得出,只要技术跟进就行。但是眼睛看不到,那么技术都到顶了,还是画不出来。所以,眼睛的训练要放在第一位。我小时候有位老师说我“好高骛远”,我就理直气壮地反驳他,差点没把老头儿气死。
    眼睛的训练,这里面包括了观察方法和品位训练。抱歉,观察方法这一部分,需要一个好老师,这个,不是简单的素描色彩训练那么简单,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自然和过去大师的作品。古人讲得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大量的写生或是速写,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画下来是最简单的方法,“笔不离手”的基础上,大人可以适当地启发一下小朋友,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这个东西哪一点?”以及“你有没有把你看到的那个有意思的点给画下来?”“如果再画一次,你打算改进哪里?”不要小看这几个简单的问题,画画这件事,全部的问题和奥妙都来自于整体和局部的协调,这几个问题包含了整体的观察,也包括了细节的跟进,以及调整的训练。如果能够让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自觉地意识到这几个问题,那么他几乎已经不需要老师了。

    5、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一定多去买点印刷精良的画册摆在小朋友活动的各处,和他一起看。画册这个东西是绘画道路上最好的投资,老实说,怎样的投入都是不过份的。让小朋友的眼睛品位好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当下的可以少看点。我记得我小时候的另一位老师,看见我常看的都是《四僧画集》《石涛全集》这样的老古董,非常不屑,非给我订了本《美术》杂志,幸亏我已经习惯了古代作品,不然非把眼睛搞坏了不可。
    建立标准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知道什么是好”是前提。但是这个不是讲出来的。就如同一个熟读所有菜谱的人无法成为美食家一样,一个满脑子理论没有直观体验的人也无法有一双慧眼。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也是不错的方法,用画画的人的话说,“修养”很重要,修养如何来,就是多看出来的。

    6、当小朋友看到他喜欢的作品时,就可以建议他做一些临摹。这样那些古代的大师就直接成为了他的老师,作品里面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创作方法和技术的奥秘,而这些奥秘可能完全没有办法用嘴讲出来,但是跟着画一遍就啥都明白了。中国古代重视临摹是有深意的。

    7、如果学习国画,就比较简单,只要先练好书法就是最好的造型和技术训练了。

    8、专业的道路是辛苦又麻烦的,尤其是美术院校的考试。大家无奈,又没有办法以个人的力量改变,所以每每看见望京周围那么多考学的培训和家长租房在学校周围陪孩子考学,心里都觉得非常不是滋味。我以为,给小朋友一个终身的爱好是一个大多数人最好的选择。

    爱画画的那个心是最最宝贵的,请珍惜。

    最后,我也觉得非常懊恼,现在愿意教小朋友的老师真是越来越少了,记得我小时候因有名的画家不肯教我哭了很多次,的确,现在也可以理解,教小朋友画画真是又辛苦又麻烦的事,投入时间多,而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画一画又忙别的去了,所以,很少有水平高又愿意帮小朋友打基础的老师。

    可以选择参加一些美术培训,但是,真正的好老师还是古人那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自然和美术史,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文字
 

中医养生调理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

(总是被零散问起,就统一解答了)

    一、早睡。

    每周起码有五天晚上11点睡,意味着你要10点半就进入准备睡眠的状况,不要跟我说睡不着,躺着也是有用的,身体有问题就需要肝解毒,“卧则血归肝”,另外早起是早睡的唯一法宝,如果你每天都上午11点才起床,那么当然晚上1点你才觉得有点困,长期不睡(23~3点)这个时段的觉,其可怕结果就不用我恐吓了。你就想象你的身体成为垃圾场就行了。

    二、 晚上少吃。

    晚饭最好不要吃肉,红薯粥最好,再来一碗青菜。晚饭以不饿为原则。饱就不要考虑了。另外7点以前吃。如果有肚子胀气的人,一周之后你就可以看见效果,人的脾胃真的很辛苦,就靠你晚上帮它减轻负担了。现在大家都是辛苦一天,指着晚上好好吃一顿,但是逐渐把应酬挪到中午对你的长远健康是一项最有效的投资。道家说“若要不死,肠中无屎”,你把那么多食物渣滓一直闷烧到早上,你的身体是很痛苦的。

    三、戒烟,戒酒。

    烟是会消耗人的清气的,而酒呢,就把你制造成就湿热,腹泻,啤酒就是湿寒体质的人类。长期饮酒的人吃很多药都是几乎无效的,最好不要喝酒。至于红酒,黄酒养生也是在很多限制的条件下才有用的,如果你不是在吃用黄酒做药引的中药的话,就不要拿这个当借口。

    四、 不要受寒感冒。

    一旦感冒了,基本上你的调理过程就要被中断,然后又重头开始。不要轻视感冒,很多疾病都是感冒变严重后的结果。所以在第一时间(3小时内)发现自己受凉就要采取措施。(姜,紫苏叶,葱白,米汤,泡脚,适当出汗,清淡饮食)让感冒不能真正形成。如果感冒了,有滋补作用的中药一定要暂停服用。并且在出汗后一定要用大量的稀粥或是米汤补足津液。建议在感冒多发时间把紫苏叶和干姜小包随身带,这样找到一杯热水就能搞定了。养成观察舌头的习惯,如果发现你的舌尖或边缘变红,那么你感冒的概率就变高了,就要很小心。

    五、不要发脾气。

    生一次气或者吵一次架基本上就会让你一个月的努力泡汤,吃中药或是针灸都是很辛苦的事情,为了任何事情动怒基本上都是不值得的。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想发脾气时,深呼吸30次,通常就过去了。

    六、减低欢爱频率。

    这个嘛,就是全凭自觉了,现代人普遍把性行为当作是减压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我们的肾气本来就偏弱的话(易疲倦,手脚凉,腰痛,面色白,腿时常觉得无力),那么就要把欢爱频率好好调整一下,让身体的肾气调整到收藏状态。

    七、 出汗太多的运动要调整,汗为心液。

    建议运动量为每天走路超过一小时。(累积或是集中走都可以,微微发热出汗就可以了。)另外,切忌汗出当风,或是大汗发热之后喝冰的饮料。

    八、所有进入口腔的食物和液体,温度都要高于体温。包括水果。

    水果最好不要在饭后吃,请找到两餐间独立的时间在温水中泡过再吃,所有从冰箱里面直接拿出来的东西都禁止直接食用。

    九、 茶,咖啡,和所有的饮料都不超过一杯,(300ml~500ml)

    十、如果可以,请每天静坐10分钟。

    闭上眼睛,专注呼吸,保持觉知。身心是一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内心一样会有反应,“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根本上说,身体的问题也来源于你的心太烦乱躁动。所以每天固定的时间让心归于平静对身体是最好的休息。另外爱护生命,减少杀生,也是对你的心灵和身体最好的净化。如果你正好信佛,你会比较能够理解杀业和健康之间的联系。

    十一、关于中药的煎煮。

    中药的煎煮,通常都是所有药材泡半小时之后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第一遍,倒出药液,加水煮第二遍,倒出药液和第一次煮的混合,然后分成两次服用。生发类的药不宜煮久,趁热服用(比如感冒药)。补虚类的药通常要煮的时间长一点。开完药之后记得问医生有没有特别的煎煮注意事项。比如服药的时间。有些医生的药是有气血流注时间要求的。脾胃药在上午9~11点,补肾药在下午5~7点服用效果会好。另外,通常病在中焦(胃)以上的饭后服,病在中焦以下的饭后服。

    十二、不要乱吃补药。

    补都是在通畅的基础上进行的,现代人的身体基本上都是以各种淤滞为前提的,畅通的情况下补充才有效果。否则很难说没有副作用。所以,找到专业并且信得过的医生给出合理的长期调整方案(有方法,有步骤)是较为负责的态度。

    好医生其实很好鉴别,不是名气或者职称,好的医生会让你很安心,很有耐心地询问你的各种细节情况,认真谨慎地思考之后,给出诊断,并且耐心给你解释他的战略战术。请千万注意,在调理过程中不见得都是让你舒服的反应,“病来和病去”都是一样的过程,不见得有多舒服,病之来路就是邪之出路,所以,不好好跟医生沟通,很难坚持。(不要白痴到用打死都不说一个字来考验医生的水平,那样除了害死你自己之外没有别的效果),那种从头到尾连看你都没超过10眼的大夫,你就不要期待他神奇的医术能有什么好效果了。另外,不要过度依赖医生。医患关系古来就是一个微妙又复杂的关系,三分治七分养,还是靠自己的长期养生才是正道。

    十三、最后,就是耐心了。

    很多人在调理的过程中都会急切地想要看见效果。但你的身体出现状况是用10年甚至20年的消耗造成的,那么至少你需要1年到3年的时间来调整吧。另外,如果你的损伤已经是体质性的了,那么未来的所有时间你都要比别人更加小心,别人吃了没事的,你也许就会过敏。别人能连续工作10小时觉得睡一觉就缓过来了,你睡一周都还休息不过来。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就只能接受了。毕竟,跟长久的健康比起来,改变某个习惯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很多人都是觉得疾病的恶果遥遥无期,但是其实来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多了。用健康去换取成功或是快乐都是过大的代价,等失去健康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无比后悔。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胃病,肠炎,慢性的妇科炎症,泌尿系统的炎症和长期腹泻等等都不是像人们感觉到的那么没有威胁和可以控制。如果已经有这些慢性病在身,就更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修养生息了。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文字



    随着周围拥有小朋友的新科爸爸妈妈日渐增多,我很快就变成了“如何教育小孩”以及如何“教育出天才儿童”的答录机一只。

    所以,我打算整理一下我关于此类问题的答案,以便以后能标准答复,不至于因为我的状态好坏而影响到回答的完整性。

    毕竟,那么可爱小朋友生下来了,就不能被塞回去,“教育”是一个作为父母必须要修好学分的课程,并没有逃课的机会。

    我特别喜欢一位姐姐的说法,她说,“女儿的存在让我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为了让我成为一个“好人”,我娘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一直都深深感激,觉得无以为报。

    关于我娘的教育观点,我总结为以下五条:


    1,在婴幼儿时期,小朋友安静和专注的时间越长,未来他的智商越高。

    因此,我娘发明了很多超强的方法,其中以我半岁开始劳动才能吃奶最为离奇。

    方法两个,第一是摘棉絮法,把棉花撕成若干棉絮洒在呢子布上面,然后由我一根一根把棉絮摘下来。从一天一张,到一天数张。第二是胶绳解结法。把胶绳(我估计是根跳绳的材质像,但是更细)打上若干疙瘩(估计不是死结),让我一个一个解开,从一天10个到上百个。

    每次听我娘讲这两个方法时,我都无比佩服她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力和耐心,我连教小狗定点上厕所都教不会,她居然可以让半岁的小朋友乖乖劳动。

    其结果是,据说我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专心看书一下午以及现在解开一堆缠绕的绳子都比别人快。

    另外就是我娘根本不给买任何玩具,一串钥匙玩半年。一个气球玩一周。

    无他,习惯枯燥,培养专注。

    常常看见现在很多小朋友沉迷电子游戏和半间屋子的玩具,不禁为他们担心,那么强烈的感官刺激之后如何适应枯燥的书本和现实社会,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不是他们的错,是因为他已经适应了不断升级的画面和精彩,当一定年纪你开始强迫他变得喜欢枯燥自然很难。

    我向我外婆求证过多次,面对我娘的奇思妙想,幼小的我难道没有试图反抗,就像大多数幼儿那样哭闹耍浑,我外婆说,当我企图反抗的时候,我娘会微笑着在不远处摇晃奶瓶。几次下来,我就清楚认识到哭闹是没用的,只有干完活儿才有得吃。估计当时心想,算你狠。

    我深深地觉得,这就是一个比狠的过程,斗智斗勇我都敌不过我厉害的娘。

    我养小狗的时候,它满屋拉,我满屋追着擦。还不忍心看它无辜的眼神。一顿饭没少给,因此要它学会自己上外面拉屎就变得难如登天。

    我觉得具体的方法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总之就是不能过多的新鲜劲儿给小朋友,否则长大了你想让他专心,就有相当难度了,在限制中,未来才有无限。


    2,在小朋友的脑子里面没有“难易”的差别,只有“多少”的差别。

    这一条我觉得和我国古老的传统一致,四书五经这么难的东西,都是在学前发蒙时就先背会了。管他懂不懂,先输入再说,一回生,二会熟。等遇到实际情况的时候,过去学过的自然会跳出来,这种情况和遇到难题再去现学,有本质差别。

    我10岁后的每日课程就有论语,周易,菜根谭,道德经之类的内容。虽然现在并不全部记得,但再看到的时候,总是熟悉。 毕竟是童子功啊,掌握了精神。

    我娘再进一步地认为,难和易其实也是相对的,先难后易,小朋友就不会叫苦,反而觉得很轻松啦。

    所以,我背的第一首古诗是《春江花月夜》,一周内还要连注解一起背给我娘听。 (我觉得背注解这一招儿也挺厉害的。整体消化。)从此之后,四句的古诗,基本跟玩儿一样。

    再比如,她看什么书就直接推荐给我。读完之后跟我交流感受。 教会我查字典之后,全家人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都交给我晚上统一查了之后告诉大家。我的命门就是成就感驱动啊,于是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

    再比如,每天早上看半个小时佛教的大藏经节选,看完,没事儿讲给我娘听。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一利耳根,永为道种”,一粒种子种下去,总是会开花结果的。  

    另一句我娘的名言,永远不要去做伸手就能完成的事,你跳一下才能够得着的事才带来成就感和提高。我想这句话埋下了我热爱挑战难度的种子。  


    3,请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对待他,而不是你所谓的家庭规则。

    人生里其实并没有一个时期叫做儿童时期,大家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请不要把小孩当做小孩,用这个世间的游戏规则来对待他,要获得就必须付出,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

    而不是用所谓的家庭规则,在指责和原谅之间反复麻木,父母护不了小孩一辈子。

    我娘常在批评我的同时,说“我可以对你很宽容啊,但是社会不会。是你要学习迁就大家,而不是要别人的标准迁就你,你未来被人尊重和喜爱的时候,你自然会感激我”。

    记得我决定想要拜师学画画的时候,8岁,我娘说,我可以帮助你,也可以提供给你最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你需要清楚,这并不是我的义务,人和人之间没什么事情是“应该”的,你要花点时间想清楚,是否能够坚持,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放弃,那么未来你所有的事情我都可能不会管,因为你失去了我对你的信任。

    我到现在都能回忆起很多类似的谈话,即使亲人之间也没有“该”,也需要珍惜,互相尊重,经营感情贯穿了我娘对我的全部教育过程。

    我娘的理论是你很难想象一个连亲人都不够尊重守信的人会对朋友和不认识的人尊重守信。

    后来,我娘果然如她所说,尽她的全力为我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我也如同我当时答应她的那样,遇到困难,没有放弃。

    我想,契约和信用教育是中国大多数家庭容易忽略的,我们的亲情文化里总是更重视强调父母为了小孩含辛茹苦地无条件地付出。并且父母也在自己身强力壮的时候告诉自己,的确是欠了这样一笔债。可是,果真如此吗?

    为什么这一笔付出不能如同别的事那样,“自私”地问问,是否值得如此投入,且不问收成,同样的时间精力其实作为个体你可以去做更喜欢和更有意义的事。

    这就不难理解很多父母到了老年抱怨连天,感叹自己命苦。对孩子有诸多不满,可能是当年,您自己就没有提出过要求。双方为此,并无契约和守信的承诺。

    因为,再亲密的家庭都要面对生老病死,无悔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交代。毕竟我们都是独立的生命,一个人来,一个人走,要确保每一步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没有埋下负面情绪的种子,最终就会得到善果。


    4, 父母的价值观直接传承给小孩。

    重庆有句老话叫做“屋檐水,点点滴”。歌词大意是家里的小孩都是模仿大人的行为,而不是听大人所说的话。也就是说,父母如何做,小孩也如何做,想要小孩爱学习,父母自己必须爱学习。

    我基本从来不看电视,因为我们家就不看电视。我娘在我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在家里看书,她宅得住,于是我也宅得住。我妈妈很尊重她的老师,于是我也很尊重我的老师。

    家庭的氛围对小朋友来所太重要了,不然著名的孟母阿姨就不会搬三次家了,小朋友就像是白纸,刷上什么颜料就是什么颜色。这道理再简单不过。

    常常会看见某些家庭,父母天天不是在酒桌上就是在麻将桌上,然后抽空打个电话问小孩,你作业做好了没有啊,要好好学习啊,将来才能出人头地。

    有此类父母的同学长大的确成才,我也见过,但概率极小,都是奇葩。而且也是在70年代大众皆是放养的那个情况下才有戏。 摆在小朋友集体现实的今天,估计很难。

    同样的,有时会看到一些父母竟然奖励小孩玩儿,或者惩罚小孩学习。我就完全不解。

    这样的奖惩中自然包含了父母的价值观,学习是痛苦,玩耍时快乐。

    我娘惩罚我的内容从来都是,一周不许看书,或是三天不准画画,当然奖励就是去买书。

    这个奖惩里包含了的价值观就是正面的,读书学习是你的福气,你不珍惜,就不值得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因此,到现在,我被称作“学习控”的原因,其实就是我娘给我埋伏下学习是最珍贵的快乐种子的结果。

    往略深里讲,价值观就是你觉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

    如果一个做父母的,自己就根深蒂固地认为升职和股票是最重要的,并且在行为上表现了出来,那么,当小孩高考失利要死要活那天,他如何生动地对小孩进行看开点要经得起挫折的劝说都是无效的。因为,他的小孩已经完全地接受了他把外在肯定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

    同理,如果一个父母在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因为工作或是各种原因没有出现的话,有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希望子女来看望他,而子女没有出现时,就不要觉得惊讶了。

    所以,价值观不是怎么说的,而是实实在在你在行动里体现出来的人生取舍。小孩儿基本会全盘继承,我也见过,那种彻底父母向左,小孩向右的家庭。但是那首先是少数,其次,也不太快乐。


    5,心中的慈悲比他的脑子里的智商重要。建立反省机制。

    现在回家,和我娘坐在一起喝茶,我还会跟她开玩笑说,“来,我们来谈一下心吧。”

    小时候,她常常会找各种机会跟我“谈心”,主要内容就是启发我反省自己有没有做错事,或者伤害人。当我主动坦白了诸多自己觉得不够好的行为之后,我娘会继续往深挖掘,循循善诱我继续思考有没有什么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比如无意间说过的那句话,伤害到了别人。

    然后和我一起分析,再遇到此类情况该如何处理。教会我设身处地地体谅别人的难处和不易。

    我讲给一些朋友此段内容的时候,都觉得你妈太过了吧。这样累不累啊。

    可是重点是我没觉得累啊,反而在别人的认同和喜爱中感觉到了很轻松。

    我想,如果要舍弃我娘的所有的其他教育,只保留一项的话,我愿意保留此项。

    无数次谈心,让我学会换位思考,跳出来看自己。学会不自私,爱他人。

    我娘曾经很夸张地说,即便未来你做一份最普通的职业,即使是你去扫厕所,但是你都要成为一个可爱由修养的人。(我当时频频点头,心说,又玩儿我。)

    但是,的确如此,当我16岁之后,独自一人生活在北京,靠写日记跟自己“谈心”,在建立自己的生活时,跟人群相处时,我发现我娘的谈心教诲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

    有时候,才华,聪明,本事是派不上用场的,但是,一颗能跳出我执,真诚地关心别人的需要的心灵却保护我度过困难和竞争,长期因为反省而带来的性情修养在关键时刻显得威力无比。


    读到这里,我相信你很难不对我娘升起敬意,这也算我给她准备的一个礼物,虽然过去也有人采访她写过她的教育心得,我想如何我不会有我这个“被教育的”写的深入和有现场感吧。

    另一点,我想说的是,一定有人说,咦,你怎么没有提到你爸爸呢。你的教育里你只提到你娘呢。的确,我的童年在单亲家庭状态下度过,我娘很坚强勇敢,我很佩服她。

    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笑笑,就过了。如果总是觉得自己是特别好或是特别悲惨那个,都是妄想执著,心生烦恼。

    我娘用她的行为,教会我直面问题和乐观的心态,勇敢追求幸福以及承担胜过一切

    在我小时候,教育我的角色就是我娘。我外婆是助教,我还曾经说我外婆是我妈妈的狼狗呢。(哇咔咔,要忏悔呢)当然了,我娘这么厉害,当然是我外婆这个“老娘”言传身教的,我外婆也是个超级好强可爱,有菩萨心肠的老太太。希望她在极乐世界过得开心。

    真是想念那些日子呢。虽然有时我会被骂骂,但是多数时候,都快乐又自由。


    现在,我娘过得跟童话似的,有超级爱他的老公,花园和大房子。幸福地过着小女人的生活。

    有个阿姨,这样评价我娘,说她是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阅读    收藏 
标签:

林曦

杂谈

分类: 他们说我

 http://www.fancylucky.com/images/mp04b.jpg

    印象中的艺术家不是出离叛逆就是沉默不语,让人难以窥见他们的真实面目,能够保持最原始的古风,在都市生活中另辟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惮于寻找自在和自我,这便是林曦的无染清境。

 

    孩子、女子、小动物是她画作的主要元素,12岁在巴黎举办第一个画展,出过唱片,写过小说,琴棋书画的全才,15岁拿到大学文凭。跑去北大学宗教学。带着画作满世界跑,元首出席她的展览开幕。人们口中的“东方文化的天使”,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她坦承地说:“我也有很艰难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刻。”

 

    生命的沉潜,总是会带来惊喜和感悟,一度辍笔停画探寻生命的丰富,她还是顺利地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老天似乎一点都不吝惜对她的眷顾。毕业时作品获奖,被美院收藏。媒体宠爱的80后水墨新锐。林曦说自己对这些反应迟钝。却深深觉得自己读书总是很幸运,都遇到最好的老师。看她的神色,还停留在孩童时代,跟她交谈象听一个大人住在小孩儿身体里讲话。我问她今天的画作和琴声中为何包含了更多的纬度,却奇异地更趋向单纯。她说不知道,却反复提到一个词“天真”。

 

    正念  不增不减

    “解了,脱了。不是为了赤裸,总还要穿上。那种感觉像反穿的衣服突然翻出来了正面,衣服还是那件,但是扣子是扣子,口袋是口袋。”

 

    林曦喜欢用手艺人来形容自己,说自己全部的生活内容就是,“读书,弹琴,喝茶,画画,吃饭,聊天。”她的艺术家身份中,有太多的生命力在不断连接和延伸,《三联生活周刊》今年三月“绿茶之道”的专题特意采访了她,虽然有十多年的茶龄,她坚持从不用眼睛和耳朵去品评,一定要喝过才决定是否是好茶。一起喝茶,她不会用自己的意见左右你,墙上的画作题着“一期一会”,她说那就是喝茶的本质,“真正专注于当下每一口茶,当下可能是十分之一秒,把每一刻当作最后一刻来活,这是茶的本质,也是禅的本质。”

    一张古琴如一位出尘飘逸的老友端坐在工作室的正中,林曦说,“它是主人,我们是客”。2001年她去终南山做一个瑜伽辟谷断食十天的课程,什么都没带,只是这张琴放在枕边,咚咚咚琴音成为最好的陪伴。13岁拜在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老师门下,林曦对学琴却没有一点功利心,“古琴弹到深处的感觉是和它对答,琴教给我很多,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把头贴在琴板旁听听泛音,那草木空空的声音就是天地的玄机。”

    在最新策划的古琴专辑中,她试图融合对古人的理解和对当下即兴的把握,“一首曲子弹12年,每年弹的时候,都能从中听到自己的成长,就像书法练习中结构简单的字最难写,曲调简单的曲子也是一种难度,反反复复体会每个重复层次的意思还要不单调乏味,挺不容易的。”

    说到职业画家的身份,她直言:“画家古来就是寂寞的,这是常态,可是如果不接受,太关注眼前的热闹总会带来更多的寂寞。”有了这样的正念,坚持如实地做自己应该不难。林曦说她更专注自己内在的感受和成长,“画画是穷尽理智,言语道断的过程,最后一刻出来的东西,超越了思考,不尽兴是遗憾的,尽兴之后又需要放下,这个过程很有趣。”

    “但我的天性应该是偏好兴之所致型的创作,小时候太喜欢《世说新语》的遗毒”。

 

    修行  自在清欢

    “如果你没有认识到一个烦恼的核儿,就会一直沉浸在这个核心散发的光或辐射中,而这种光和辐射是不会有边界的。找到了核,找到可以认识接受的东西,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那一刻都会过去,知道这些,便不会再去造作苦的因。” 

 

    林曦说这是一个核心外面包裹了太多附加物的世界,自己和人们一样容易沉浸在各种负面的因果中,就像在打壁球是一个人的游戏,出球越快,弹回越快,最后落得一个接球和躲球的份儿,越忙越乱。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和转化,只能不断去承受结果。而尝试认识到事物的核心或说是本质,“就是那么一瞥,找到能够消化的东西,就创造出一个空间。这个间隙的建立,让我们有扳回比分改变局面的可能。即便掉进苦里,爬出来也会比较快,”

    “一个人一生修行的重点不是持续地发扬自己的长处,而是针对自己的惯性,看见那个亦载亦覆的舟。”

    她兴致所至地拜师学习中医,又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智慧核心的天窗,让她更加明白人心的潜能。“以前我输液都要做三天思想准备,出国的时候打疫苗针都怕,恨不得跟自己说不要去了,可现在脱胎换骨到拿着三寸针灸针就可以往自己身上扎,”我眼睛扫过茶桌,一个玻璃瓶子里都是银针闪闪。“可见打起精神,心的力量有多大。”

    中医老师告诉林曦,真正厉害的医生是把病往简单里看的。林曦也尝试用这样的态度来作画,不作过多的思考,当一面明镜。不把自己放在焦虑的状态里。“实际上在画画人心中,空白是天地的背景,在中国画里面留白是很特别的,是可以不交代的,而往往空白对画面主体很重要,是一个时空的表达,而不是一个平面。你要根据笔墨的势,不断调整,这是一个很即兴的过程,和弹琴时跟随情绪去起承转合地完成一首曲子是同样的。”

    从佛学、中医悟出的绘画、修行道理,并没有成为碍手碍脚的枷锁或装腔作势的凭证,这些领悟让她更天真坦然地做自己。林曦说她总是会愿意成为那个一针见血的 “狠人”,“因为真正了解你的人,真正的朋友,一辈子都是。不用担心,放下得失,人就比较轻松。爱你的人不会因为你做错一件事就改变对你的爱,不喜欢你的人不会因为你做对一件事就从此喜欢你。大多数的人是路人,大家善意点头就好了。决定去向的人和事很少,少得可怜。却不好把握。一切的关键是行为和言语背后的动机。本着善意,做一个真的人要有胆量,但最后也最幸福。”生命在悲欣交集,好坏参半中透出消息和诱惑,她坚持说她只要一份真自在和可享受的欢愉。

 

    归零  清净无染

    “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寺院里面的朝暮课诵一样地,匡正扮演各种角色的我,更多地活在当下的正念中,哪怕每天能够多一分钟回到清净无染的原貌。”

 

    清代画僧石涛说“至人无法”,由无法生有法,一法贯众法,而这个无却是最难做到,17岁时,林曦突然对画画失去兴趣,“当时不确定什么时候再画,或者一辈子都不画了。于每天写6、7个小时的书法,也觉得很开心。”这之后,她做了好多别的事,基本上完全脱离了绘画,虽然成就得一样风生水起,但总是觉得提不起劲,“有时做哪样都不会太差也是种障碍,往往就会错过自己真正要的,这也是很多认为自己有能力的人要面对的问题。”

    一个偶然机会,正在读中央美院的朋友建议她去考研究生,查资料时发现距离报名时间只剩最后三天,而考试只剩下两个月。“就是火车搬道岔的感觉,一个动作,直接就去了别的方向了,毫厘千里的差距就完成了,我最幸运的是每次都不会走错太多。”

    考上后,“三年心无旁骛地学习,决绝地完全清空过去,人不担心失去什么,可能就会获得更多,不断拿起来再放下的感觉很好。”2008年的毕业论文,林曦以“中国画创作中的‘漫画’趣味”为主题,讨论丰子恺和叶浅予的艺术世界,提出自己对笔墨的看法:“笔墨是一个整体的共同构成,如太极阴阳之互抱。笔和墨是从两个方面的阐述。墨是阳性的,抒发而饱和的。线是阴性的,谨慎而矜持的。笔对应的是韵,墨对应于气,加起来是一个‘笔韵墨气’的整体。”画画18年,因为对笔墨有了入髓的理解,她的画作还在朝她想要的地方去。

    很多人喜欢她小时候的作品,一次某阿姨看着她的新作说,“你一定要看看有个重庆小姑娘的画,你的风格跟她很像”林曦低声答,你面前就是那个长大了的版本。

    常常会听到人表扬她说,现在的画又接近小时候画作的感觉,而林曦对此并无想法,“我不知道这是表扬还是什么别的,对我来说就只是一种说法,好坏都其实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管做自己,跟随自己的节奏,管不了那么多,管得了还好,关键是这些根本都是自己预谋控制不了的。”具足、无染,是不增不减,对她来说,往前和回归,上坡和下坡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天地宽阔,持续前行。

    去年她到海南一住就是一个月,每天看书写字,散步打坐。给脑子彻底腾空的空间,让自己有时间沉潜,“以前人们为什么面壁闭关,就是需要给脑子一个彻底腾空的空间,停顿的时间足够长,鲜活的东西会自动弹出来”。说到这里,林曦脸上满是欢喜的无奈,“平时城市里的生活让心太散乱了,当然这散乱也是丰富,是不是?” 

    说到散乱又丰富的生活,话题转到她的工作室,由自己设计的工作室“比我知名度高多了,有人告诉我用百度一搜索我的名字,画没看见,全是我的房子。”“只要是设计的事,连我最重要的吃饭大事都能放下”,相熟的朋友称她“速度王”,你坐在她面前会惊奇这个小女生如何在各种频道间利落切换。从木地板如何省钱又好看到佛陀的灵山微笑到底是什么深意。她看上去不仅能快速搞定眼前的事,而且品质一样惊人,看她料理应对事务,就知道学校里优等生为何总是自负。她感慨自己没耐心,却跟你说小时候悬腕练字一站就是一天,晚上睡觉要贴伤湿止痛膏才睡得着,练琴手指由水泡到出血到结茧的漫长过程。

    林曦评价自己是典型的非典型魔羯座,思考漫长,行动迅疾。

    然后,她又严肃地说了以下的话:

    “让自己反复归零,其实是为了更多的积累。”

    “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是好的,可以减少同外界的比较,比较带来刺激也带来混乱”

    “所谓回到原点,是一个自己给自己价值的认同,不需要靠外界和他人的判断来支撑自己。回到原点最后的结果是能放下,把虚浮在表面的,不必要的都去掉。”

 

    2009年林曦将在澳门举办个人画展,对她来说,这个展览有特别的意义,十年前,同样的地方,悬挂了她15岁以前作品。那之后,她就只身到北京念书,和神童时代告别。如今,直接迂回的方式她都尝试了,又回归原点,用最天真的态度画画。

 

http://www.fancylucky.com/images/tp/16.jpg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