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End
(2022-07-17 21:09)
“Forbidden IP ######for blog app”.手机新浪博客登不上去了,
“过去7天中,safari浏览器阻止了105个跟踪器剖析您的信息,并对已知跟踪器隐藏了您的IP地址”。43%的cookies是联系过的被授权的网站,57%是未经授权的,
IP地址是变化莫测的,cyber world 就象一部法国电影Lucy,碎片转瞬即逝,“I am Lucy. I am nowhere. I am everywhere.”
互联网到今天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赚钱,这个使命还会继续几何增长,
博客如果没有利益驱动就显得越来越滑稽,过去的12年我的发表文章的欲望已经在新浪博客被充分满足了,以后会回到手写兼手机备忘录记事的习惯,最近翻看大学时的日记,很欣慰我从来没有过大的变化,我始终认为第一人称是我唯一的视角,我的最忠实读者是我自己,讨好读者会偏离我的初衷,发表文章到后来发现了更多的是虚荣心,应该打住了,既然我最感兴趣的人是我自己;

(2022-07-03 07:34)

一个月前小宝马显示屏“轮胎失压”报警,去轮胎店检查是右前轮胎压过高,两个月前换了右前轮胎,因为挨着轮毂的侧立面有轻微破损,是倍耐力轮胎,因为是受力承重面破损,所以我觉得应该去评估一下是不是需要换胎,轮胎店老板说如果不跑高速就不用换,如果跑高速的话就不一定了,于是换,换了新轮胎以后好象没有同时测别的三个轮子的胎压,然后气温一直升高,胎压也升高,四个轮子的胎压还不一样,右前轮的胎压到2.8 bar就胎压警告了,所以在换轮胎的时候应该四个轮子的胎压都测一下,通常是2.5 bar的标准胎压;

防爆胎的全称又叫防泄气保用轮胎,没有内胎,汽车轮胎是不是都没有内胎?所以如果不是受力承重面受损,通常就是补个蘑菇钉在受损位置,前年补过一次蘑菇钉,80块,居然小宝马的前后轮胎不一样,前轮胎和后轮胎是不可以互换使用的,这和以前开过的帕萨特不一样,帕萨特是四个轮胎可以互换使用,以前开过的帕萨特是前轮驱动,所以前轮磨损会比后轮磨损严重,小宝马是后轮驱动,所以后轮磨损会多一些,洋芋一次为了避让一条没有系狗绳的泰迪于是右前轮蹭到kerb了,于是右前轮毂和右前轮胎侧面受损,按说遛狗的狗主人应该负责的,但是不想花时间去纠缠那些无聊的人和事,人没事狗也没事就还好吧;

4 Matic, 也就是四驱车的前后轮胎也可以互换使用;

我还是挺喜欢开车的,当然是在交通顺畅的区域而不是上下班高峰时段,每次能占到“杆位”我总是很开心,我的日常“杆位”是在红绿灯的时候在第一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close gap也能让我有日常生活中的小成就感,如果有确保两台车身长度的空隙,为什么不超车呢?在车子提速和制动灵敏的前提下,我最烦有的司机离红绿灯老远,比如还有30米,就5公里的速度滑行,我走路都不会慢于6公里每小时;

(2022-07-02 10:00)

还有一个月,有一辆车的车险到期,本周续了车险,因为手机设置问题在线上续保时到电子签名的时候就不能继续了,然后就为这手机的设置问题开车去找保险经纪让保险经纪帮我解决,保险经纪当然是很卖力的帮我解决了手机的设置问题,接近1万块的商业险估计不很普遍,加上1800块的车船税和522块的交强险,扣掉返点,送了一个1600块的A保养,还有两面补漆,实付1.13万,保额1万的划痕险是1700元保费,这么看划痕险比较贵,去年走过一次划痕险是5500块,保险公司的算法是我算不过的,买的没有卖的精是永恒的真理,问保险经纪今年的保费比去年贵了两千多是不是因为去年我走了一次划痕险?经纪说不是,今年车险保费普遍上调,去年总计才9千多,去年我没有要送的免费保养,

还有几百公里就7万公里保养套餐呈上,照单pay bill as usual. 保养的细节我其实不太清楚,按期保养的记录如果在dealer电脑里不完全,会影响二手车交易估值,这辆车6年免检,12123 app上申请了新的检验合格标志,两年后会不会换车?最近95号汽油已经超过10元一升,90升的油箱….最近开大排量的车型还真是酸爽….保险保养还有油钱,一年3万,这几年如果pocket 不够deep还真是麻烦,潮水退去才知道有那么多天体爱好者…买涨不买落是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实验在经济学上的套用,接一把落下的knife 的后果是….血淋淋的,

(2022-07-02 09:05)

“1 mm of rain falling on 1 m² of area is 1 L.”. 在气象学里,毫米是这么换算成升的;

用个底部是1平方米的容器接雨,如果容器是1米边长的正方形就很容易理解,但是边长1米的容器不是很普及,底部面积1平方米的圆柱形桶?圆形的面积怎么算?

“Area = π × r 2, where 'r' is the radius.

Area = (π/4) × d 2, where 'd' is the diameter.

Area = C 2 /4π, where 'C' is the circumference.”

π=3.14. 如果用一个1米直径的柱形桶接水,底部面积是0.785平方米,1除以0.785等于1.274,

1米直径的柱形桶过于大了,我很难找着那么大的容器,1米等于100厘米,10厘米直径的柱形杯子就不占地方,看了看cupboard,有几个柱形玻璃杯,玻璃容易碎,如果是有把手的柱形马克杯其实也可以,最后在厨房找了个有把手和倾倒嘴的不锈钢柱形大杯,11.5厘米内直径,放天台上接雨,

11.5厘米内直径的杯子容量是1.5升,底部面积是0.0132平方米…..不行,以上的换算都太麻烦了,还是找着了一个矩形塑料泡沫容器,放天台上,如果能找个50厘米边长的正方形容器,或者再小一半,25厘米边长的正方形容器,换算的过程就更直观了;

(2022-07-01 23:06)

雨开始下就下个不停,“夏天热雷雨多”是小学课本里就教的,小学毕竟是小学,为什么夏天雷雨多就不能跟小学生解释了,因为小学生的大脑还没发展到能理解为什么的程度,知道是什么就可以了,还有雨量的计量,今天下午16点开始持续到20点的雨,我放在天台的1升量杯里有150ml的雨,这个办法测量雨量是我的灵感,本来想买个雨量杯,看了半天觉得雨量杯的原理和我的1升量杯接雨的办法逻辑差不多,ml怎么换算成mm是个问题,天气预报中的雨量是用mm也就是毫米表示的,我的办法可能没办法让专业人士一目了然,只能让我明白我头顶的天空到底落下多少雨?我是实证的逻辑看世界,通常我不怎么相信“权威人士”;

一晃一周过去了,上周五没下雨,上周六呢?也没下雨,所以上周六跑了12公里还骑了47公里,上周日跑了10公里,然后本周一到周五总共跑了33.6公里,总计时间才3:35小时,没有骑车,上周六骑了后,到今天有6天没碰bike,因为下雨的原因,可见我的锻炼时间和天气密切相关,因为我对indoor workouts 没有兴趣,

本周的雨真是不少,有两个花盆里都长蘑菇了,magic mushroom.

(2022-07-01 21:30)

昨天花了80块钱清理厨房下水道,原因是厨房下水道排的横管经过花园到公共管道居然长达7.5米!要不是师傅确定的说他用了7.5米的弹簧,我很吃惊,装修的时候对横管应该怎么走以及多长是极限?我没有概念;

小区的物管工程部居然成了摆设,上次找小区物管,先是来了个人说看一下,什么工具也没带,然后说到饭点了,他要去吃午饭,午休后,来了俩,主管也来了,还是什么工具也没带,主管皱着眉头说通下水道是非常困难的….然后我开始上火,让他们回去,然后我买了个手动的疏通器,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疏通了(好在不是卫生间的排污管….),然后在阅读有小区业主把物管炒鱿鱼是为什么了,

昨天师傅来的时候满身下水道的味道,他说之前他一直忙在别的工地,80块没有多收我的,我赶紧说不多不多,努力回忆我上一次找下水道疏通小广告是什么时候?10年前?这次是在58同城找的,原来小广告也改线上了,居然物价高企的现在,加上道听途说的劳动力短缺情况下,还是这么容易的找到了下水道疏通服务、以相当公道的价格,出国旅游在象样的餐馆吃饭每次怎么也会最少留相100元小费,有一次我给了司机50欧元的小费,最后一次给porter小费在广州机场酒店,5澳元,因为没有别的币种的散纸了,

师傅说管道里的堵塞物主要是油脂凝固!反省:我每次油炸完食物后就把一锅油倒进厨房台盆,我不重复使用油,用一次倒一次,所以想想过去几年下水道里凝固的累积油量还真惊悚,以后我还是少在家里做饭,尝试叫外卖吧,居然我还从没叫过外卖….炸油条还是不要自己炸,虽然觉得我自己炸的油条比好多油条摊的好;

因为我也累积了两次自己疏通下水道的经验,所以昨天试通水的过程重复了5次,师傅其实没有我清楚我家下水道的线路,昨天试通水到第二次师傅说可以了,我说不行,结果第五次试通水才确定疏通,下水道疏通试通水很容易,先把花园的下水管道接口拧开,把台盆放满水,然后plug out,放水时如果管道开口处没有水涌出,就证明管道通畅了,如果还有水涌出,就证明还是没有彻底通畅;

(2022-06-30 09:47)

再跑332公里,就超过了去年,前年,大前年的跑量总里程,332公里用半年完成简单至极;

上半年骑了4410公里,2019年骑了3千公里,2020年骑了2千公里,2021年骑了7088公里,今年还得再码7678公里才能超过去年前年大前年的骑行总里程,7678公里用半年完成的话,每个月得骑1280公里,这有点考验人,再除以30,每天骑43公里听着就容易多了,比起7千多公里的总量;

(2022-06-30 09:32)

D30. Morning run. 7.23km. 6’06/km. 136bpm. 39% aerobic. 37% threshold. 1% red.

267km running this June. 29 hours. 9.2km/h average. 10.3km/h fastest. 8.8km/h slowest.

January to June. Half year. 1344km running. 144 hours. 9.33km/h average.

898km running in 2021. 96:40 hours. 9.29km/h average.

561km running in 2020. 58:23 hours. 9.6km/h average.

217km running in 2019. 23:43 hours. 9.15km/h average.

(2022-06-29 09:29)

D28. Morning run. 9.28km. 6’37/km. 128bpm average. 161bpm max. 59TSS. 21% aerobic. 1% threshold. 2% red.

D29. Morning run. 4.58km. 5’51/km. 140bpm average. 169bpm max. 35TSS. 36% aerobic. 35% threshold. 17% red.

(2022-06-26 17:39)

在stationary bike上练习锁踏一定是大多数人的貌似符合逻辑的程序,但是,我的经验证明这个逻辑至少对我来说不work,三年前我在公路车经验只有2千多公里的时候开始琢磨上锁踏,公路车之前一直平把混合路面大概28以上宽胎,好象有两辆liv cate,还有辆也是liv,总之我不同时期都保证同时有最少三辆车,

然后买了对spd练习款锁踏,还花了几百块买了双锁鞋,还花了2百多块买了个骑行台,把车后轮拆了把车安在骑行台上练习,在骑行台上练了好久,觉得可以去真实的路面实践了,然后在硬地路面摔了一大跤,淤青用了一个月才散,然后作罢,又装回平踏,神经质的猜想不要摔骨折了就有点不值了,然后开始琢磨固定的bike和移动中的bike的巨大差异,静态和动态的差异是具体的巨大的,脑回路在静止状态中的路面设想和反应和动态情境中的反应完全两码事,

现在知道零速摔骨折的概率应该小于百分之十,零速都能摔骨折,那么大概率本来就严重骨质疏松,不在这种情况下骨折会在别的情况下骨折,不久前一位世界级的名人从bike 摔下来吸引了众多注意,78岁了也没有骨折,这证实了我3年前的神经质猜想确实除了神经质也没别的,后来眼尖的职业媒体进一步发现原来名人的踏板居然是踏板前面有个笼子让人把脚固定在笼子里骑车的踏板,我从没真实的见过那种踏板,在亚马逊search “cycling pedal”曾经见过那种踏板,第一反应是“好奇怪”,最近的事故证实这种笼子踏板设计是失败的,下车的动作先是要把脚从笼子里往后移出来,然后脚才从左边或者右边着地,平踏显然一次动作就着地,所以平踏仍然是最普及的踏板,

但是….但是既然锁踏出现了,就必然有它无可替代的合理性,职业的肯定是百分百上锁踏,业余爱好者如果真爱骑车,不上锁踏也真是不能证明自己真爱骑车,看了好多锁踏的英语介绍,最后还是一头雾水,总算明白英语世界的葵花宝典表达方式,特别是有一篇的最后一句,“你穿上锁鞋去骑个100英里或者150英里,自然就知道锁片应该上多紧以及多少度悬浮了”….100英里是161公里,150英里是241.5公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