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高程

坡度

坡向

分类: LandScape
高程
坡度
坡向

高程

 

中文名称:

高程

英文名称:

height

定义:

地面点到高度起算面的垂直距离。

应用学科:

测绘学(一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二级学科)

 

定义

高程(标高)【elevation】指的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称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某假定水准基面的距离,称假定高程

测定办法

 高程是测绘用词,通俗的理解,高程其实就是海拔高度。在测量学中,高程的定义是某地表点在地球引力方向上的高度,也就是重心所在地球引力线的高度。因此,地球表面上每个点高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一个要素。高程测量的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是精密测定高程的主要方法。水准测量是利用能提供水平视线的仪器(水准仪),测定地面点间的高差,推算高程的一种方法。

分类

世界各国采用的高程系统主要有两类:正高系统和正常高系统,其所对应的高程名称分别为海拔高和近似海拔高,统称为高程。正常高系统和正高系统是有区别的,主要是由于重力场的影响不同,重力线就会产生一些偏移。大地测量中主要使用正高系统和正常高系统。前者是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后者是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至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高程一般通过水准测量测定。有时为方便起见,常采用假设高程系统,它是地面点到任一假定基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我国规定采用的高程系统是正常高系统。如果不是进行科学研究,只是一般使用,正常高系统结果在国内也可以称为海拔高度。

过去我国采用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成果求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的零点,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后经复查,发现该高程系验潮资料过短,准确性较差,改用青岛验潮站1950-1979年的观测资料重新推算,并命名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国家水准点设于青岛市观象山,作为我国高程测量的依据。它的高程是以“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所定的平均海水面为零点测算而得,废止了原来“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高程。

附图是珠穆朗玛峰2005年,中国对珠穆朗玛峰的高程的重新测定,是历史上工程最浩大的高程测量。该测量花费大量资金,耗时近半年,测量结束后在2005年九月公布的测量结果是: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4.43米。109日,国家测绘局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度为8844.43米。之前沿用多年的8848.13米今后不再使用。

珠峰测高的主要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传统的经典测量方法,就是以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为基础,配合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方式,获得的数据进行重力、大气等多方面的改正计算,最终得到珠峰高程的有效数据。第二种方法是GPS卫星大地测量法,这种方法首先要建立一个能与地球形状最大程度契合的参考椭球,通过卫星用GPS仪器获得珠峰相对于这个地球参考椭球的准确的三维坐标,然后,只要我们确定了参考椭球与真实地球在珠峰最高点上的高程差,就能够得到珠峰准确的高程。

名山高程

2007年四月,中国国家测绘局和建设部联合公布了中国19座名山修正后的高程数据。这是继2005年公布珠穆朗玛峰高程后,中国再一次公布山峰类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此次公布的19座名山高程数据分别是:

泰山1532.7米,

华山2154.9米,

衡山1300.2米,

恒山2016.1米,

嵩山1491.7米,

五台山3061.1米,

云台山624.4米,

普陀山286.3米,

雁荡山1108.0米,

黄山1864.8米,

九华山1344.4米,

庐山1473.4米,

井冈山1597.6米,

三清山1819.9米,

龙虎山247.4米,

崂山1132.7米,

武当山1612.1米,

青城山1260.0米,

峨眉山3079.3米。

规范法规

之前,中国许多山峰高程数据不统一、不准确,有的甚至相差近百米。随著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不断增长。依法公布中国著名山峰高程数据,可有效规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公布行为,引导社会公众使用权威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强化公民国家版图意识。

在综合考虑知名度、影响力、测量条件、国防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国家测绘局将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世界遗产)范围内的78座著名山峰高程纳入了由国家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范畴。20067月下旬至20073月上旬,上述第一批19座著名山峰的高程测量完成,获得了较为精确的数据,并获得了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12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

 

 

 

坡度

中文名称:

坡度

英文名称:

slope gradient

应用学科:

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二级学科)

 

定义

坡度(slope)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l的比叫做坡度( 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坡角的正切值(可写作:i=tan坡角)】

表示方法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 (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 ;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以次类推!

(2)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 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

角度 正切正弦

0° 0% 0%

5° 9% 9%

10° 18% 17%

30° 58% 50%

45° 100% 71%

60° 173% 87%

90° ∞ 100%

例题

斜坡坡度i=1:2,若某人沿斜坡往上行进100米,则他的高度将上升多少米?

解:因为坡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

那么,就有:高度上升为:X²+(2X)²=100²

5X²=100²

X√5=100

X=100/√5 因为√5=√5/√5*√5

X=20√5

简化为:100*√5/5=20√5

其实坡度简单的讲就是一个直角邻角(地面的角)的tan值。

依据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委员会关于地貌详图应用的坡地分类来划分坡度等级,规定:0.5°为平原,>0.5°为微斜坡,>2°为缓斜坡,>5°15°为斜坡>15°35°为陡坡,>35°55°为峭坡,>55°90°为垂直壁。

中国大陆规定>25°不能耕种。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15°25°分别为坡面流水面状侵蚀的下限和上限临界坡角

耕地坡度分级

耕地坡度分为≤2°15°15°25°>25°五个坡度级(上含下不含)。坡度≤2°的视为平地,其他坡度级分为梯田和坡地两种类型(见表1

1 耕地坡度分级及代码

坡度分级

≤2°

15°

15°25°

>25

坡度级代码

Ⅰ

Ⅱ

Ⅲ

Ⅳ

Ⅴ

注:上含下不含






 

 

 

 

 

坡向

中文名称:

坡向

英文名称:

aspect

定义:

地形坡面的朝向。

应用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

 

坡向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 (也可以通俗理解为由高及低的方向)。

补充:坡度为斜面的倾角的正切值, 假设为AO/OB, 那么AB斜边AB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就是坡向 (0-360

坡向对生物的影响

坡向对于山地生态有着较大的作用。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影响。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再次为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北坡,最少为北坡。

 向光坡(阳坡或南坡)和背光坡(阴坡或北坡)之间温度或植被的差异常常是很大的。南坡或西南坡最暖和,而北坡或东北坡最寒冷,同一高度的极端温差竟达34℃。在南坡森林上界比北坡高100200m永久雪线的下限因地而异,在南坡可抬高150500m之间。东坡与西坡的温度差异在南坡与北坡之间。

 坡向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明显。由于一山之隔,降水量可相差几倍。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在南北或偏南北走向山脉的西坡和西南坡形成大量降水;东南暖湿气流在东坡和东南坡造成丰富的降水。

    由于光照、温度、雨量风速、土壤质地等因子的综合作用,坡向能够对植物发生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发生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四川省二郎山,山体的东坡上,分布着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山脊的西坡上,则分布着干燥的草坡,不但任何树木不能生长,灌丛植物也很少见。同是一个山体的坡面上,东西两面具有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是由于从东向西运行的潮湿气流,在东坡底部开始上升,随着的逐步提高,气温逐步降低,把空气中大量的水汽丢失在东坡的坡面上,使东坡非常潮湿,形成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当气流运行到山脊顶部时,已成为又干又冷的空气。这种干冷的空气,本来缺水已经到了极点,再由山脊开始顺着西坡向下运行时,随着海拔逐步降低,温度逐步增高,干热空气不但本身缺水不能向坡面上放出水分,而且反过来从坡面上吸收水分,因而使西坡更加缺水于旱。因此,西坡面只能分布着干燥的草地植被类型。
阅读    收藏 
标签:

农业生态

哲学

生态学

昆虫

分类: LandScape

马世骏

马世骏(1915 11.05 - 1991 05.30),山东省,兖州人。 历任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备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后称院士)。为我国生态学特别是昆虫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

个人简介

简介马世骏(1915 11.05 - 1991 05.30),山东省,兖州人。历任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备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后称院士)。为我国生态学特别是昆虫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 生态学家。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生物系。1948年获美国犹他大学研究院科学硕士学位。 195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东亚飞蝗生理生态学、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害虫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理论,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种群变境成长以及系统防治等新观点,制定了预测方法,丰富了昆虫种群生态学、生态地理学及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并在植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经济生态学原则等一系列新观点,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

个人履历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

1938年至1943年先后在山东省、湖北省从事有关农业害虫的研究工作。

1948年赴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攻读昆虫生态学,1949年获美国犹他大学研究院科学硕士学位。

195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任职要务

国内

1952年回国,回国后,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昆虫生态学实验室。曾兼任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外,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昆虫生态学研究室主任、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业务所长、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学委会主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历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中国生态学会第一届和第二届理事长。

国际

在国际上,曾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有害生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欧洲生态科学院通讯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昆虫学会会员。

个人作品

出版论著:

1 马世骏等《东亚飞蝗蝗区的研究》(科学出版社,1965年)。

2《昆虫动态与气象》 马世骏 著

论文

· [1]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1990

· [2]马世骏,Ecological Engineering for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stewater in Ecological Enjineering1989

· [3]马世骏,中国农业生态工程,1987

· [4]马世骏,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1985年,12卷,4期,331

· [5]马世骏,科学通报,1985年,30卷,4期,534

· [6]马世骏,北京农业科学,1984年,4期,1

· [7]马世骏,生态学报1984年,4卷,1期,1

· [8]马世骏,生态学报,1983年,3卷,1期,1

· [9]马世骏,环境科学学报,1981年,1卷,1期,95

· [10]马世骏,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1979

1 马世骏,丁岩钦;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中的调节机制[J];动物学报; 196503

2 马世骏; 东亚飞蝗蝗区的结构与转化 [J];昆虫学报; 196201

3 马世骏; 经济生态学原则在工农业建设中的应用 [J];农业经济问题; 198301

4 马世骏; 生态工程——生态系统原理的应用[J];农业经济问题; 198309

5 马世骏,丁岩钦,李典谟; 东亚飞蝗中长期数量预测的研究 [J];昆虫学报; 196504

6 马世骏; 昆虫种群的空间、数量、时间结构及其动态 [J];昆虫学报; 196401

7 马世骏; 生态规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略论现代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J];环境科学学报; 198101

8 马世骏; 粘虫蛾迁飞的生理生态学背境 [J];科学通报; 196309

9 马世骏,王如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J];生态学报; 198401

10 马世骏; 东亚飞蝗发生地的形成与改造 [J];中国农业科学; 196004

马世骏先生共发表论文150篇,专著7本。招收和培养了20多名硕士、19名博士研究生。先后在东亚飞蝗生态、生理研究、系统生态学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方面,提出和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等重大理论,为中国生态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论点,曾与挪威首相Brundtland夫人等共同起草了著名的Brundtland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2]

定义了生态学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马世骏,1980

相关信息

献身祖国的科学事业

马世骏1951年在美国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即提出回归大陆的申请,但遭到美国当局的拒绝,1951年秋,利用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8届国际昆虫学大会的机会,告别了美国的师友,乘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了荷兰。会后又辗转比利时、奥地利、法国等地到达英国的剑桥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会晤了知名生态学家查理斯·埃尔顿博士和蝗虫学家鲍里斯·乌瓦洛夫博士等。这对他的生态学学术思想的孕育和推进有所推动。他认为当时流行的生态学观点是静止的,不能解释生物对环境适应以及自然界生物与生物之间和无机环境作用于生物的复杂关系。这个问题随着他的不断研究与探索,动态的观点渗透在他回归祖国之后发表的一些论著之中。1951年初冬的一天傍晚,马世骏教授离开了伦敦。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经地中海、印度洋,终于在12月的一个清晨到达了香港,踏上了离别四载的祖国大地。在这近一个月的航海过程中,途经沿岸许多新近独立和尚未独立的国家,耳闻目睹各国人民要求独立、解放、民主的民族主义普遍高涨的气氛,加强了他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愿望,当即乘火车北上到达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受聘为副研究员。

国内第一个昆虫生态孝研究室

马世骏于19521月奉调奔赴北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的筹建并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昆虫生态学研究室。19523月,他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反细菌战专家调查团,与钟惠澜、刘崇乐等科学家一起走遍了鸭绿江两岸以及沈阳、丹东等地进行了现场调查,获得了一系列的科学证据并鉴定了美军空投的跳蚤标本。他还在国际调查团的会议上做了有力的发言与论证,并荣获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奖励。他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昆虫生态学以及近代生态学的创建与发展的工作。

科学与政治中的马世骏

1986年开始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专业组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结论是弊大于利。但是为了避免和上级领导的直接矛盾,生态环境专业组组长马世骏建议在结论后面再补上一句话,即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对于结论的后半句,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担任生态环境专业组顾问的侯学煜先生表示坚决反对。
阅读    收藏 
标签:

转载

分类: 组合辫-艺术

http://s16/middle/7edd6db5xb044884e369f&690                                                                                                           http://s4/middle/7edd6db5xb044874ad773&690                                                                                                                   http://s16/middle/7edd6db5xb0448656b3cf&690
                                                                                                            
http://s5/middle/7edd6db5xb04478e1fc34&690                                                                                                          
http://s10/middle/7edd6db5xb0447a9c7989&690                                                                                                            http://s2/middle/7edd6db5xb04481dee0c1&690                                                                                                              http://s5/middle/7edd6db5xb044854410a4&690                                                                                                                    http://s1/middle/7edd6db5xb04486d0c660&690                                                                                                                     http://s4/middle/7edd6db5xb04485aee153&690                                                                                                                    http://s11/middle/7edd6db5xb0448033ad6a&690                                                                                                               http://s2/middle/7edd6db5xb044822b25c1&690                                                                                                               http://s4/middle/7edd6db5xb0447fe74b33&690                                                                                                                http://s12/middle/7edd6db5xb0448286aafb&690                                                                                                               http://s15/middle/7edd6db5xb0447a1338ce&690                                                                                                                  http://s16/middle/7edd6db5xb0447faa46df&690                                                                                                               
http://s3/middle/7edd6db5xb0447b721912&690
                                                                                                               
http://s3/middle/7edd6db5xb04479c6dce2&690                                                                                                               http://s4/middle/7edd6db5xb044836b9a13&690
                                                                                                             
http://s12/middle/7edd6db5xb044795c1bfb&690
                                                                                                            
http://s9/middle/7edd6db5xb0447ad99a18&690                                                                                                                 

http://s14/middle/7edd6db5xb0447b07467d&690
                                                                                                                
http://s2/middle/7edd6db5xb0447b9fda51&690
                                                                                                            
http://s5/middle/7edd6db5xb0447c3881f4&690
                                                                                                            
http://s1/middle/7edd6db5xb0447c758300&690
                                                                                                             
http://s8/middle/7edd6db5xb04480cc46c7&690
                                                                                                            
http://s7/middle/7edd6db5xb0448136fff6&690
                                                                                                            
http://s9/middle/7edd6db5xb04481740418&690
                                                                                                            
http://s5/middle/7edd6db5xb04482590544&690 

http://s13/middle/7edd6db5xb04482c3c40c&690 

http://s11/middle/7edd6db5xb04482f192fa&690 

http://s4/middle/7edd6db5xb04483a8b7f3&690                                          

http://s6/middle/7edd6db5xb04483c73045&690 

http://s12/middle/7edd6db5xb0448516313b&690 

http://s16/middle/7edd6db5xb04485dc995f&690


http://s3/middle/7edd6db5xb044876953d2&690                                                                                                                            
http://s6/middle/7edd6db5xb04487a65a75&690                                             

http://s6/middle/7edd6db5xb04487f2b1b5&690 

http://s3/middle/7edd6db5xb044bbd2f202&690 

http://s2/middle/7edd6db5xb044bc1f5c31&690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LandScape

俞孔坚——北大景观设计学 考研真题(2006-2011) 去年(MSLA专业)慧杰和杨长营同学给的,考研结束后又整理了2011年的考题,希望能给用得到的同学提供方便。

来源: 张海燕的日志

2006年       北大景观设计学原理 

景观设计学原理 

一、    概念和问答(十选八,8*10=80分)

1 什么是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 infrastructure)?举例说明。

2 “反规划”包含哪几层基本含义?

3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哪国?由谁最先提出(英文名或中文译名)?

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4 简述Carl Steinitz的景观设计理论框架。(表述,过程,评价,改变,影响,决策)

5 简要说明为什么景观设计师要明确反对河流渠化。

 

6 城市美化运动的起源及内涵。

7 什么是场所精神?举例说明之。

8 说明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

 9 说明城市中构建非机动车绿色廊道的意义。

10 Ian Mcharg出版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什么?其学术理论对景观设计学科发展有哪些影响?

二、              论述题(2*35=70,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

1 论述现代景观设计学与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联系和区别。如何使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继续发扬光大?

2 中国现今快速城市化造成了紧张人地关系表现在那些方面?景观设计师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协调和改善这些关系。

 

2006  北大保送《景观设计原理》考题 

一  简答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举出城市建设中的3个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并说明理由

2什么是城市化?中国现在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如何解决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生态服务基础设施是指?城市规划水平可以从哪些方面提高?

4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保持乡土生境与运用乡土植物有哪些重要性?

5谈谈对新农村建设或科学发展观的看法

6请列出北大景观设计研究院至少三个项目案例,并结合自己专业所学谈谈你选择北大此专业的优势和不足

二  综述题:
    "景观设计学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基础上的应用科学",谈谈景观设计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你个人选择北大的理由.(不少于800字,鼓励写成自撰副标题的议论文,切记不要写大话空话)

 

 

2007年     北大 景观设计学

生态学基础

2007年1月21日

一 名词解释 10*3=30

1 生态系统  

2 栖息地   

3 廊道   

4 流域    

5 互利共生   

6 温室效应   

7 食物链  

8 物质循环   

9 限制因子   

10 边缘效应

二 判断 10*2=20

1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3 Odum提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果和功能的科学。

  学习景观生态学要有生态学基本知识。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温室效应、酸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等。 

  复合生态系统是由我国生态学家…提出的。  

  大地女神假说是由Lovelock提出的。 

(三、四两部分有20%语言逻辑条理分,请大家注意语言组织表述。)

三 简答,要求概念明确,阐述清楚,举例子不需展开。(4*15=60)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哪些问题。

2 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用这一概念说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演替是什么?这一概念对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和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4 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破坏会带来哪些后果?

 

四 材料:截至2006年12月25日〈注意这个日期〉,专家完成了近一个月的搜寻,从宜宾到上海1700公里,没有找到一只白暨豚,学者专家对长江生态环境越来越担心。 用生态学原理,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说明长江面临的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可自拟题目。 (40分)

 

景观设计学原理

考试时间为2007年1月21日下午 2:00-5:00.  启封前为机密.

一.选择题.(2*20=40分)

[在下列人名和学术观点/论著或景观作品之间建立联系.]

1.Rachel Carson                 A."田园城市"理想

2.Frederic Law Olmsted          B.有机疏散理论

3.In McHarg                     C.“光明城市”理想

4.Patrick Geddes                D.植物学家

5.Ebenezer HoWard               E.《寂静的春天》

6.Le Cobusier                   F.美国当代景观设计师

7.Patric Abercrombie            G.纽约中央公园

8.Walter Burly Griffin          H.英国风景园林

9.Kevin Lynch                   I.《景观生态学》

10.Le Norte(雷偌)               J.澳大利亚首都规划

11.伊利亚.沙里宁                 K.《城市印象》

12.Daniel Burhnam              L.美国首都规划

13.Charles Eliot                M."城市美化"运动

14.朗方(Pierre charies L'Enfant)  N.波士顿大公园系统

15.Capability Brown万能的布朗      O.凡尔塞宫设计

16.Peter Walker                  P.《景观设计学》 

17.Lewis Mumford(芒福德)          Q.《设计遵从自然》

18.John simonds(西蒙兹)           R.城市发展史学家

19.Carl steinitz(施坦尼兹)     S.GIS在景观规划中应用的先驱

20.Richard Forman              T."大伦敦"规划

 

 

二.名词解释.(5*10=5分)

答案:1.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2. 场所精神(Genius loci):

 

3.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 service):

 

4. 乡土景观(Vernacular landscape):

 

5. 绿道(Greenway):

 

7. 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8.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9.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10.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三.问答题.(15*4=60分)

1.试阐述景观规划与设计在解决城市水问题中的作用和途径.

 

2.试阐述你对景观设计学作为“生存艺术”的理解.

 

3.试阐述景观设计学视野下中国新农村建设.

 

4.论述景观设计学在相关学科群中的定位(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环境艺术等的关系)

答:

 

 

 

2008    北大 景观设计学

生态学基础

一、8*5

 1、生态系统功能

 2、水因子作用

 3、演替概念,植被恢复过程

4、群落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概念

 5、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落叶阔叶分布区域及适应气候条件

二、 15*4

 1、物质循环图,并论述其在农业或者其他现实中的应用

 2、生物多样性、城市化危害

 3、指示物种在景观规划中应用和生态学研究

 4、群落中的乡土植物的应用

三、 50

 1、生态系统服务,及包括内容(10)

2、论述树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

 

 3、论述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

 

景观设计学原理

一、10*10 (11选10)

 1、绿道定义及基本功能

2、列举5位当代景观设计大师及其作品

 3、历史景观设计师对城市形态及发展的作用

 4、生态基础设施概念,LA与其关系

5、世界文化遗产概念及原则

 

 6、工业遗产及其价值

 

 7、为什么批评城市美化运动

二、 25*2

 1、从造林(园林)到风景园林到景观设计学的背景、内容、本质的不同

 2、LA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08年 北大景观设计学保送生专业课试题

1 批判中国古典园林的弊端(这类题一定要用老俞的理论,注意不要跑题,之后可以再说写自己的想法)

 

2 城市美化运动的概念?起源?表现?尤其是在现阶段中国的表现

 

3 反规划原理的概念

 

4 生态系统服务是什么?为何在景观生态学(or景观设计学)中有基础性作用、地位?

2009    北大 景观设计学

生态学基础

 

一 名词解释(3*10)

1 廊道

2 群落

3 生物多样性

4 食物链

5 限制因子

6 异质性

7 破裂化

8 水平地带性

二 简答和举例题

1 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图

2 生态系统服务有哪几种,各举一例

3 二氧化碳的生态功能

4 乡土植物和动物的关系

5 局部地形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三 综述题 45分

用你掌握最好的生态学知识,结合景观设计手段,综述如何在汶川地震重建工作中就某一具体方面展开工作。生态学知识叙述10分,展开分析20分,结论10分,表达5分

 

景观设计学原理

一 简答( 5*7)

1 图解CARL STEINITZ的景观理论框架

 

2 生态基础设施

3 什么是城市美化运动,其危害是什么

4 如何理解“景观设计本质是土地设计”

5 景观设计学中,景观的含义是什么?

6 如何理解“景观是生存的艺术”

二 人名与作品连线题(以下只给出作品,自己查找到对应人物即可。原题中部分为英文)(1*25)

1 清明上河图

2 园冶

3 《中国古典园林史》

4 纽约中央公园

5 明尼阿波利斯公园道

6 波士顿大公园系统

7 越南战争纪念碑

8 《寂静的春天》

9 《设计结合自然》

10 《不能面对的现实》

11 凡尔赛

12 《景观生态学》

13 堪培拉规划

14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万能的布朗)

15 TANNER 喷泉

16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

17 西雅图某公园

18 德国某公园

19 桃花源(陶渊明)

20 美国首都规划

三 (15*2)

1 如何应用景观设计学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2 反规划途径在解决当今中国城市问题中的意义

 

四辩论题 要求对正反两方观点都进行辩论(30*2)

1 中国古典园林是国粹,应该发扬光大,因为。。。。

  中国古典园林是历史遗产,是封建士大夫畸形的审美产物,不应发扬。。。。。

2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现代化设计,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因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不可持续的设计,不应发扬,因为。。。。。。。

 

2010年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景观设计学专业生态学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与简答  共45分,要求解释简明扼要,不用举例或讨论

1、生态系统

2、边缘效应

3、食物网

4、木桶效应

5、水的生态作用

6、地形的生态作用

7、画图表示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关系,并标明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8、画图并简要说明湿地净化水质的原理

 

二、判断正误  每条15分,共60分 给出明确的答案,是或否,并给出3-4条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超过4条理由的按照4条理由计分,如果出现观点模糊或者语言前后不一致的酌情扣分。

1、城市街道的步行道低于绿地草坪

2、城市河道渠化固化

3、城市中用雨水花园-排水明沟代替雨水管道系统

4、在全国的中小学生中开展乡土植物教育

 

三、论述 生态学知识10分,展开论述25分,得出结论5分,表达5分,共45分(具体分值分配记不清楚了) 要求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避免貌似全面正确但空洞的建议。

 

如何将生态系统服务应用在大学校园设计中

 

2010年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景观设计学专业景观设计原理真题

一、名词解释 每个5分,共45分

1、景观安全格局

2、生产景观

3、场所精神

4、遗产廊道

5、乡土景观

6、奥姆斯特德(原题是英文,全称)

7、可达性

8、文化景观

9、绿色通道(Greenway)

 

二、简答 每题10分,共60分

1、景观设计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千层饼模式

3、材料与景观设计

4、景观设计与人文关怀

5、举例说明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公园的理由

6、景观规划和城市规模的关系

 

三、辩论题 每题15分,共45分,答案不能自相矛盾

1、城市中大面积草坪

2、城市宽马路

3、节日街道广场摆花

 

 2011年 北大景观设计学原理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60分,每题12)名词解释,并说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生态基础设施与绿道

  2.景观的垂直过程与水平过程

  3.园林学与景观设计学

  4.景观设计与景观规划

  5.生产性景观与文化景观

  第二部分(60分,每题15)简要回答题

  1.说明景观设计中场地考察的必要性,举出说明场地考察对于规划设计结果的影响

  2.说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意义以及实施的具体途径

  3.图示景观设计过程模型,并扼要说明每部分的工作内容

  4.说明“反规划”理论的内涵和实际应用意义

  第三部分(30分,每题15)正反论述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下列观点

  1.城市河道渠化固化

  2.城市绿化-

 

2011年 北大生态学原理考研真题

一、       判断正误

1、   群落净初级生产力等于总触及生产力减去植物呼吸

2、   利比格定律是、、

3、   中国植物群落的划分方法、、

4、   旱生演替序列是、、

5、   廊道是、、、

6、   空间异质性是、、、

7、   地球物质循环有3种,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其中磷循环属于沉积循环。

8、  、、、

二、       简答题(共90分,每题15分)下列划线的名词需要解释,每个词5分。

1、   生态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联系与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3、   实地的功能及其保护途径。

4、   垂直地带性并图示举例说明。

5、   图示水循环,并说明城市水缺乏的原因。

6、   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城市环境中一颗生长了上百年的古树最近枯死了”的原因。

三、           论述(共30分)

应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原理说明降低城市能耗的具体途径

 

前几年的试题(也是别人回忆的)在附件里,今年的试题变化很大,不象往年那么“简约”,参考书目多了,考试题目数量也多了。但是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很多知识点和理念是年年考。我现在只能想起那些给我印象较深的题目。

 

 

09年

生态学基础

1,绘图阐述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简答)

2,选取你擅长的角度,阐述四川灾后重建应注意的问题,先论述生态学原理,再结合提出你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应具体和实际,切忌大而空泛。(最后一个大题,好像是50分)

 

景观设计学原理

1,景观设计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将有何作为?(简答,下同)

2,景观的含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景观设计是生存的艺术”这一观点?

4,人物、著作/作品/成就之间的连线题(25个)例如:Peter Walker--Fountain Tanner, Howard; Cleverland--the 'necklace' of Minneapolis;Ri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 Ian McHarg--《Design With Nature》……

5,最后一个论述大题:辩论题,要求分别从正方和反方的角度加以论述(好像是60分)。

A,正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国粹,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反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已经成为古董,应该扬弃。

B,正方:2008年奥运会建造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我国景观设计领域的一件杰作,值得学习和推广。

    反方:2008年奥运会建造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能称作一件好的作品,它的问题很多。

9年(一个是09年总分第一答的,一个是专业第一答的)

生态学基础

1,  绘图阐述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简答)

这个我是画的图,好像生态书上有,但是当时我也记不住就平印象画了一下 大概是一圈的什么东西

2,  选取你擅长的角度,阐述四川灾后重建应注意的问题,先论述生态学原理,再结合提出你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应具体和实际,切忌大而空泛。(最后一个大题,好像是50分)

这题好像是问的景观设计学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我印象特深,对“作用”这俩字,因为我出来之后发现我答跑题了,答得不是作用。我也忘了我答得啥了。。。我好想答了老于某本书前面有个例子是印尼海啸的,然后后面说景观设计要解决国土生态安全,我把那段内容给写上了,然后自己编了点什么重建要合理的空间划分,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就作保护区之类的。。。记不得了。。。。

 

景观设计学原理

1,  景观设计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将有何作为?(简答,下同)

我答得事气候危机都包括哪些,主要是全球变暖。景观设计强调把空间留给人,鼓励自行车出行,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是个扯,当时貌似还写了另外一条,但是想不起来了)

2,  景观的含义是什么?

这个基本概念,就按他书上给的答得,好像是什么4个方面的,风景,栖息地,生态系统,符号。可能还有其他答法,反正都是书上有的

3,  如何理解“景观设计是生存的艺术”这一观点?

这个也就是把那本小册子的要点大纲整理一下就答了

4,人物、著作/作品/成就之间的连线题(25个)例如:Peter Walker--Fountain Tanner, Howard; Cleverland--the 'necklace' of Minneapolis;Ri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 Ian McHarg--《Design With Nature》……

5,最后一个论述大题:辩论题,要求分别从正方和反方的角度加以论述(好像是60分)。

A,  正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国粹,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我实在想不起来我当时是怎么扯得了。。。。)反正就是绞尽脑汁想了点古典园林的优点,什么美呀,忘了还有啥了,当时已经被他洗脑了,古典园林的好处想不出来几条

    反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已经成为古董,应该扬弃。

他骂古典园林的理论多了去了,一堆一堆的,我就写了几条。而且我是把正反方对应起来写的,就是正方说好的地方,反方想办法把他给驳倒了。

B,正方:2008年奥运会建造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我国景观设计领域的一件杰作,值得学习和推广。

反方:2008年奥运会建造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能称作一件好的作品,它的问题很多。

思路同上。具体答了哪些条我觉得不重要,他是考思维方式的。这个内容如果你了解就有很多话可说,不了解的话就得绞尽脑汁的扯。每年考题很活,也不知道今年考啥,怎么考,就看运气了,基本概念和思想要背熟,平时多积累点他关注的那方面内容。

小tip:大题经常会和时事结合,尤其是生态,比如去年就考的灾后重建,还有某年考的什么长江里的白鳍豚都没了,就此事发表什么意见之类的,好像也是当年发生的事。好好想想今年发生过什么跟生态,景观稍微能扯上点边的大事,然后准备一下相关资料。(去年考灾后重建那道题我之前就自己压上了,之前找了很多材料,所以一看到那道题就激动了,把我准备的东西稀里哗啦的全写上了,也没看人家问的啥,出来就发现自己好像写跑题了。。。。但是也比写不出来强。就是告诉你个准备的方法和窍门,这点可老值钱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09年

生态学基础

1,绘图阐述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简答)

这个的图怎么画的不记得了,因为不会答,放最后做的。。。好像写了食物链,养分、水分的循环。

2,选取你擅长的角度,阐述四川灾后重建应注意的问题,先论述生态学原理,再结合提出你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应具体和实际,切忌大而空泛。(最后一个大题,好像是50分)

论述生态学原理:解释了与几个地震相关的生态学名词--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调、自然干扰。。。又提了点生态恢复和震区中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内容。

LA方面:主要从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生存的艺术(还是要扣一下中心的理论,如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与乡土景观遗产网络的建设。。。)这2方面答的。(其实我也不记得了)

地震这题可以去找08年5、6月份的《新建筑》、《城市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学刊》等杂志,有相关专题。只要条理清楚,不写的太空了就行。

景观设计学原理

1,景观设计学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将有何作为?(简答,下同)

先说说LA可以解决的问题,对全球气候危机的理解,再说用LA解决全球气候危机的方法:回到反规划、建立EI(3个层次、关键战略)上来

2,景观的含义是什么?

一句话概括,再4个层次说:风景、栖居地、生态系统、符号

3,如何理解“景观设计是生存的艺术”这一观点?

详见那本书

4,人物、著作/作品/成就之间的连线题(25个)例如:Peter Walker--Fountain Tanner, Howard; Cleverland--the 'necklace' of Minneapolis;Ri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 Ian McHarg--《Design With Nature》……

5,最后一个论述大题:辩论题,要求分别从正方和反方的角度加以论述(好像是60分)。

A,正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国粹,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反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已经成为古董,应该扬弃。

正方:又忘了。。。好像说了古典园林的空间、意境、相关著作。。。

反方:忘了,好像从时代性、生态方面提了下

B,正方:2008年奥运会建造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我国景观设计领域的一件杰作,值得学习和推广。

    反方:2008年奥运会建造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能称作一件好的作品,它的问题很多。

正方:从分析一般园林设计的几个方面来说的--整体布局与空间氛围、山形水系(竖向)、路网、植物配置、文化意境。。。

反方:从生态设计的几个原理(地方性、保护与节约成本等。。。)、节约的景观(3R原则),可持续景观的特征这几方面答的。

答题要注意书写的条理与整洁,让人一目了然的看出你回答的重点---这点我觉得很重要。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31098382&owner=244938468

阅读    收藏 
标签:

转载

分类: LandScape
 
 
路易斯·康的空间意志
——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形式分析
 
 
 
 
 
 
形式是没有定形和方向的······形式是什么。设计是怎么样。形式是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设计则是设计者个人的。设计是一种与环境有关的行为······形式则与环境条件无关·······形式不是你所看到的,是你所看到的开始
                        ——《形式与设计》 路易斯·
 
  • n美国现代建筑师。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路易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犹太教徒,母亲伯莎出身于名望甚高的门德尔松家族。伯莎·康与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费列克斯·门德尔松是亲戚
  • n纵观整个现代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路易斯康可以说是一位居于关键地位的人物,他以极为出色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对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启迪思想,并且对现代建筑的推进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康的设计哲学里,建筑自身的质决定着建筑设计与建造的实在方式。强调建筑形式的存在和意愿
  •  
    费城学派
  • n美国著名建筑师路易斯康(Louis I.Kahn 1901~1974)为核心的建筑流派。费城学派的理论基础是有关形式概念的提出。形式(FORM)是一种外在于建筑师思想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建筑师的职责是发现这一形式,然后才是设计形式什么。而设计怎么形式不因人而异,设计属于设计人。这种方法导致了一种以结构、构造为装饰的建筑的产生,而不是在建筑外形上随意加上装饰。费城学派反对芝加哥学派形式服从功能学说,提出形式引起功能(Form euokes function)的观点,把功能放在次要地位,认为形式不变而功能可变。康曾有过砖自己就想成为拱!”“树荫下的第一所学校等著名论述,认为在一切设计之前,建筑形式本身就具有存在的意志。(叔本华)
  •  
    创作阶段
 
n古典建筑教育时期
n水平板式的现代主义时期
n空间单元的结构独立(动态构图时期)
n空间单元的结构独立       (静态构图时期)
 
宾大医学研究中心 1961














 
社区感


 
SU模型

 
总平面





 
底层平面人流分析
 
标准层人流分析
 
 
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的划分


 
理念及手法
  • n主张形式的既定存在性,强调空间的存在意志,认为形式引导功能(form evokes function)
  • n空间单元的解体,功能单元的结构独立
  • n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
  • n复活被现代构成解体的平面中心,强调中心 
    形式分析:
    理念意向空间分离→再组织
  •  拉丁十字的解体与空间结构的独立 
  • n不同空间的独立意志带来了结构上的解体
    n被服务空间获得结构独立
    n仍然体现十字的高度对称性,主轴仍然明晰

     
    拉丁十字的解体与空间结构的独立

 

 
  • n不同空间的独立意志带来了结构上的解体
  • n被服务空间获得结构独立
  • n仍然体现十字的高度对称性,主轴仍然明晰

 

 

用塔楼加强被服务空间的轴线
 
  • n辅助空间被单独分离出来,沿工作室的轴线布置
  • n三个工作室的轴线在塔楼的作用下,被有意识的强调了起来,增强了被服务空间的地位
  • n产生正交网格,整个构图保持稳定的秩序
强化入口体块的标识性
  • 北端额外增加一座塔楼,用以强化北向工作楼作为入口部分的标识性,体现了北端作为入口的独特地位

 

正交网格进行秩序控制

 

  • n使工作楼划分为九宫格形式
  • n为接下来的承重体系提供标准
  • 为接下来的旋转提供秩序

 

网格平移产生的旋转动势及社区感的产生

 

  • n 三座工作楼沿逆时针方向平移一个网格的宽度,形成卍形的动势
  • n打破了对称布局,但是仍然具有高度的向心性
  • n社区感的产

 

斜45度角开窗的必然性

 

n按正交网格方向开窗势必影响到交流的需求,因此寻求沿斜45 °角的开窗方式成为必然

 

井字承重的产生

 

  • n角部开窗使得角柱的设置是不合适的,于是在正交网格的控制下,产生了井字形的平面承重布置,从而解放了角部
  • n井字布局反过来也强化了网格的秩序

  • n突出的八根壁柱在立面上强化了塔楼的竖向特质

n角部的解放也使得建筑看上去更轻盈,在砖石的烘托下产生了微妙的对比 

井式腹空梁
 

 

  • n腹空梁中提供了管道等需要的服务层
  • n呼应网格

  • n医学实验楼于1961年落成后,费城学派从此得名。两年以后,又在医学楼旁接出生物楼。
    n  它的外观向康以至费城学派提出了个问题,也是现代建筑的核心问题—“功能形式的问题。人们问道,这样一个功能经常变化、实用性很强的建筑,搞成如此纪念性,在建筑上是诚实的吗?康对此却自有理论,他用自己的观点解释:形式是建筑的基素,并进一步补充:形式从不服从功能;形式指引方向,因为它保持了它基素之间的关系。形式没有形状和尺寸,它不是你所看到的,它是你所看到的开始。从以上这段有点抽象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康在设计中自始至终要追求的,就是形式本身。医学实验室的大玻璃造成眩光,于使用并不有利。但对比形成了,康为自己树立了纪念碑。康的思想归结起来,可以用他的一句话来概括:形式引起功能(Form evokes function),认为功能是变化的,而形式是不变的。谈到功能,康总认为那是最低的下限,功能满足只意味着将房子造成遮庇所而已




     
阅读    收藏 
(2011-12-07 23:39)
标签:

转载

分类: 小设计/design
原文地址:吕敬人作品赏析作者:水际轻烟
(一)何为一本好书
  一本理想的书应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感之阅读愉悦的舞台。  是著书者、编者、设计者、印刷者观念的滞后:著者提供内容,编辑把握校对,设计担当包装,印刷提供成品,几乎是相互割裂的分工观念和陈旧的思维方式。这种不般配的婚姻,无法孕育出理想的有情感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作为这一现状的“责任人”之一——书籍装帧者更应意识到毋宁说是受到时代逼迫,不得不也不能不更新观念: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驾驭,从信息编织到视觉效果,学会始终追求由表及里的书籍整体之美的设计理念的把握,并能赋于读者一种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以及具有创造戏剧化想像空间的能力。从书籍的外表化妆师到书籍的形态设计者,从装帧到book design,时代需要我们完成书籍设计观念转换。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555352.jpg

《外交十记》·敬人书籍设计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555340.jpg

《敬人书籍设计2号》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555351.jpg

 

《敬人书籍设计》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555353.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555354.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555355.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555356.jpg


《对影丛书》·敬人书籍设计
  一位学者和一位画家的对话,两本合二而一的联体书。黑白、阴阳、左右、竖排、横排……诸多设计语言表达的思考,体现东西文化探讨的主题。
  德国著名书籍设计家冯德利希说:“重要的是必须按照不同的书籍内容赋予其合适的外貌,外观形象本身不是标准,对于内容精神的理解,才是书籍设计者努力的根本标志。”
  让读者阅读起来方便、易读、有趣,并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一本好的书籍设计。

(二)20世纪书籍设计进程
  中国现代的书籍设计受外来影响仅百年历史。鲁迅将日本的书装欧洲的书籍插图介绍到中国,使中国在原有的悠久书籍艺术的基础上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世纪的这100年,欧、美及日本的书籍艺术也并未静止不前。自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运动时期书籍设计的中心人物威廉姆·莫里斯为开端,从他所开始极力推崇展示书籍之美的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设计原则,到表现人类内心情感的德国表现主义书籍设计;从20世纪初追求机械动力主义和速度感的意大利未来派书籍设计风格到在俄罗斯兴起的具有革新意义并成为现代书籍艺术起点的构成主义运动;从强调编辑、编排理性化的包豪斯理念到潜意识关注周围世界的超现实主义设计风格;从流行于法国艺术大师们独行其道的书坊潮到将书籍原有形式的解体,注入动感的物化新形态书籍的设计流;从动荡的60年代欧美的设计家以最具创造性的语言关注现实生活的大事件、强化内容要素的波普艺术到进入极限抽象意境的概念美术书籍的流行,现代书籍设计已不局限于书物传达信息载体的功能和内容自身主题的限制,而将书视为一种型艺术 ——“书的雕塑”。书不仅是为了阅读,也可供品味、欣赏、收藏,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实体的存在。
  20世纪这100年,作为信息容器的书籍形态,装帧设计家在纷繁的设计空间中,对于书的作品本身的表现已显得游刃有余,而今天21世纪书籍又应如何超越过去,投入那种生动的、新鲜的既具有叙述技巧又能传达艺术表现力的整体设计中去呢?关注当代中国的书籍设计,我们来寻找与国外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从书的外包装到书籍形态,从外在到内在的整体设计。书籍设计象社会的变革一样,也必须改变过去书籍装帧的老观念。我们应随之对今天的设计学、工艺学、编辑学等理论作一个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中国的书籍设计真正进入新世纪的丰富多彩的美妙世界。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02290.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02291.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02292.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02293.jpg

《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敬人书籍设计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02294.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02295.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02296.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02297.jpg

 

《生命意识丛书》·敬人书籍设计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10480.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10481.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10482.jpg

《怀珠雅集》·敬人书籍设计
一套五位画家藏书票的作品集,设计时编集大量有关名家对读书的只言片语,衬托并提升了本书主题的内涵,增加了书的信息量和附加值。书的形态采用便宜的宣纸和瓦楞纸麻绳组合套装,沿袭传统但不照搬,营造书籍艺术的古雅文化氛围。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10483.jpg

 

《黎昌杯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作品集》·敬人书籍设计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14270.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14274.jpg

 

《朱熹榜书千字文》《食物本草》·敬人书籍设计
书籍整体的设计,创作与众不同的形态。但不是豪华成本的堆砌,选择恰当的材料,更完美传达主题信息。象征传统木版印刷的木刻活字夹板装《千字文》和摹拟藤编食盒形态的中国第一部营养大全的套盒装《食物本草》,在继承中国传统书籍形态方面是一种尝试。书籍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14272.jpg

《中国针灸史图鉴》·敬人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是一个集设计、著者、编辑、印制单位共同努力完成的系统工程。设计师要了解印刷工艺,懂得各类材料的性能和印制后的最终效果这是设计师的基本功之一。设计稿仅仅是书籍设计过程的第一步。此书运用了特种纸张和多种工艺,印制后的封面呈现出微妙的效果。

(三)从装帧到书籍设计(book design)
  装帧与书籍设计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装帧以二元化思维和绘画式的表现方式完成书的封面和版式,而书籍设计是一种“构造学”,是设计家对主体感性的萌生、悟性的理解、知性的整理、周密的计算,精心的策划,节奏的把握、工艺的运筹等等一系列有条理、有秩序地整体构建设计者心中的“构筑物”,其不仅仅是一本读物,它能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理想空间。一本书的设计虽受制于内容主题,但决非是狭隘的文字解说或简单的外包装。设计者应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觅寻主体旋律,铺垫节奏起伏,在时间艺术中体现空间感受;运用理性化有序的规则意识捕捉住表达全书内涵的各类要素:到位的书籍形态、严谨的文字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时间感受的余白、有规矩的构成格式、有动感的视觉旋律、到位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纸材运用、毫厘不差的印刷工艺……这近乎是一出有声有色的有生命的戏剧,是在构筑感动读者的桥梁。                  
  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那种以绘画式的封面,以永远不变的正文版面为基点的装帧只是一个外包装。书籍设计应是包含着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各级文字、图像、饰纹、空白、线条、标记、页码 等等内在组织体从“皮肤”到“血肉”的三次元的有条理的再现陈旧的设计观念割裂了外表和内在的呼吸关系。以经济成本核算或印制条件所限为由,遮盖设计意识滞后与设计语言贫乏的现状,导致设计师们总以画家的思维方式进行表面化的装饰表演,也包括缺乏实质性设计概念探讨而满足于孤芳自赏式的花哨的文艺批评而使理论研究流于形式化。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14271.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14273.jpg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50年作品经典》·敬人书籍设计
文字是书籍设计舞台中最主要的角色,汉字也是最具表现力的演员。创造耳目一新的文字语言传达。

我们需要开拓设计观念,以对哲学、文学、艺术、科学 等等全新的感受,领悟书籍设计的新概念,寻找新的设计语言,做出与作家个性作品相吻合,并具有独立书籍艺术价值的新作品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从book design(书籍设计)到Type graphic(编排设计),从习惯的设计模式跨进新的设计思路,这是今天书籍设计概念需要过渡的转型期。时代需要那些能够大胆鲜明地以书籍设计替代装帧概念的设计师,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强调时间与空间流动的陈述手段、信息业中数字化的编排意识、工业设计中物化构架元素和商业设计中的强调材质感受,突破出版业中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从编辑、排版、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空间处理着手对最具本质意义的设计范畴,开始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大胆的尝试。
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史已表明,无论是艺术还是技术,西方严密的理性思路与善于驾驭秩序的能力和东方宇宙宏观思维方式以及天、地、人自然融合观之间的互补互动,均为其发展的助推力。
  老子有句名言:“反者,道之动”。书籍设计者们不拘泥于束缚发展的旧模式,不满足已有的现状,敢思敢想,虚心向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学习,达到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位,不拟洋又焕发时代气息的追求。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国际化,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的探索,都能为书籍设计呈非静止化的动态发展注入活力,中国的书籍设计概念,一定能完成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时代过渡,而达到“道之动”的真正境界。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1500.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1501.jpg

 


《黑与白》·敬人书籍设计
  书籍体积的每一面都是表现主题的场所,在切口上注入纹样或图像,不管是静止的呈现,还是通过左翻,右翻的动态翻阅,均可让读者产生联想,达到主题的升华。
  德国一位设计家曾说:“在书的切口上画一条红道,感觉象在肌肤上留下的一道伤痕。”让人真正体会到书是生命体的感悟所在。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44.jpg]

《托马斯·拜乐作品集》·敬人书籍设计
书籍的整体设计要把握书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封面到内文的每一面均不能游离于主题,要确立一种形式风格,经过有序的编排,产生节奏和旋律。个性是书籍设计的生命。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40.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41.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42.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43.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45.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46.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47.jpg

《刀势画》·敬人书籍设计
纸张强调触觉的感受,是区别于电子读物的纸本书籍的特质。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48.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24359.jpg

 

《梅兰芳全传》·敬人书籍设计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30263.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30264.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30265.jpg

http://www.333cn.com/cms/CMSware/resource/img/h000/h21/img200712081630250.jpg

《乃正书昌耀诗》·宋协伟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主体苑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是一家国际性建筑、规划和设计公司。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坐落在英国伦敦,主要成员是事务所主席福斯特爵士及4位合作者。事务所董事会长管着事务所每天的运营工作。由于在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卓越表现,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目前已荣获了280多项奖励,赢得了50多次国内和国际设计竞赛。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产品很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产品设计,展览等。产品大到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设计-香港新机场,小到一套家具上的门。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国际上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它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德国新议会大厦 (柏林);大不列颠博物馆大厅 (伦敦) ;汇丰银行香港和伦敦总部; 德意志商业银行(Commerzbank)总部(法兰克福);加里艺术中心 (尼姆)Carré d'Art N?mes); 斯坦福大学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 (诺里奇)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也有良好的造诣。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奖项

      1991年以来,诺曼•福斯特获得密斯•凡•德罗奖的欧洲建筑大奖、法国建筑协会金奖;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阿诺德•W•布伦纳纪念奖、美国建筑师协会1994年建筑金奖、UniversidadInternacional 'Menendez Pelayo'金奖, Santander, Spain1995;法国文化部的艺术与文字顾问团高级顾问;the Order of North Rhine-Westphalia;MIPIM 年度人物奖;Building1996 年度建筑师名人奖;因为巴塞罗那城市建设所作贡献获得 the'Premi a la millor tasca depromoció international deBarcelona'荣誉;

1997年特许设计师协会银奖;

1999年入选德国联邦杰出人物名册;Walpole 杰出成就奖;

1999年荣获第21届普利策建筑大奖。

1995年事务所被授予皇家出口奖。


福斯特简介

诺曼·羅伯特·福斯特,(Norman Robert Foster

193561日英国建筑师。福斯特生于曼彻斯特。

1961年自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到耶鲁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与理查德•罗杰斯共组小组四之前,他为富勒工作。

1967年创立自己的事务所Foster Associates

1983年获得皇家金质奖章.

1990年封爵士.

1997年被女王列入杰出人士名册,获功绩勋章;

1999年,获封终身贵族“泰晤士河岸的福斯特男爵”(Baron Foster of Thames Bank)。

福斯特是高技派(high-tech)建筑师的代表人物,同样亦是建筑业界圣手。他以设计金融证券类商业建筑和机场建筑而闻名。1986年建成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令他在国际建筑界声名鹊起,随后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香港新机场更令其声望在建筑界达到顶峰,福斯特因帝国战争博物馆(Duxford)获斯特林奖;2004年,再因俗称小黄瓜的伦敦摩天楼圣玛丽斧街30号折桂。他是第二位两次获得斯特林奖的英国建筑师。他也是1999年的普利兹克奖得主。

因千禧桥一度因晃动过剧关闭,英国小报称其为“晃晃大人”(Lord Wobbly)。

作品

1974年-1978年,东英吉利大学桑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 ,诺里奇,英国

1979年-1986年,香港汇丰总行大厦,香港

1981年-1991年,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伦敦,英国

1984年-1993年,Carre d'Art,尼姆,法国

1988年-1995年,地铁车站,毕尔巴鄂,西班牙

1991年-1997年,商业银行大楼,法兰克福 ,德国

1997年,红磡站翻新工程,香港

1992年-1998年,香港国际机场一号客运大楼,赤鱲角,香港

1999年,大英博物馆大展苑改造,伦敦,英国

1999年,德国议会穹隆,柏林,德国

2000年,大伦敦府楼,伦敦,英国

1996年-2000年,千禧桥,伦敦,英国

1999年-2001年,伦敦政经学院Lionel Robbins图书馆翻新,伦敦,英国

2001年,La Poterie地铁站,雷恩,法国

2002年,The Lily,浅水湾,香港

2002年,汇丰集团大厦,伦敦,英国

1997年-2004年,圣玛丽斧街30

2004年,The Sage Gateshead,盖茨黑德,英国

2004年,米约大桥,法国

2007年,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北京,中国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主体苑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2007年美国拍摄了与星巴克同名的电影。

 

指导原则

  将星巴克建成全球极品咖啡的翘楚,同时在公司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己一贯的原则。

  指导原则: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

              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

              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

              是可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

              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

          认识到盈利是我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星巴克全球历史和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图派克市场成立第一家店,开始经营咖啡豆业务

  1982年,霍华德·舒尔茨先生加入星巴克,并担任市场和零售总监

  1987年,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并开出第一家销售滴滤咖啡和浓缩咖啡饮料的门店

  1992年,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星巴克推出速溶咖啡Via,仅用10个月便实现1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并建立4万多个销售网点。

  目前,星巴克在全世界39个国家,拥有超过13000家门店,145000名伙伴(员工)

  中国大事记  1998.3进入中国台湾,开出第一家店

                       1999.1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第一家门店


品牌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册商标

  星巴克的商标有2种版本,第一种版本的棕色的商标由来是由一幅16世纪斯堪地那维亚的双尾美人鱼木雕图案, 她有赤裸乳房和一条充分地可看见的双重鱼尾巴。

  后来星巴克被霍华·萧兹先生所创立的每日咖啡合并,所以换了新的商标。第二版的商标,沿用了原本的美人鱼图案,但做了些许修改了,她没有赤裸乳房,并把商标颜色改成代表每日咖啡的绿色,就这样融合了原始星巴克与每日咖啡的特色的商标就诞生了.

品牌文化

  品牌本位论认为:品牌不仅是产品的标识,而且有自己的内容,是其基本内容的标识,品牌是代表特定文化意义的符号。星巴克的品牌人格谱就是将星巴克文化从多个角度进行特定注释的符号元素集合。

  品牌定位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麦尔维尔的读者群并不算多,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没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是不可能去读《白鲸》这部书,更不要说去了解星巴克这个人物了。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品牌识别:星巴克的绿色徽标是一个貌似美人鱼的双尾海神形象,这个徽标是1971年由西雅图年轻设计师泰瑞·克勒从中世纪木刻的海神像中得到灵感而设计的。标识上的美人鱼像也传达了原始与现代的双重含义:她的脸很朴实,却用了现代抽象形式的包装,中间是黑白的,只在外面用一圈彩色包围。二十年前星巴克创建这个徽标时,只有一家咖啡店。如今,优美的绿色美人鱼,竟然与麦当劳“m”一道成了美国文化的象征。

品牌诉求: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销售欢乐一样,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试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汹涌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香浓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何等令人向往! jesper kunde在《公司宗教》中指出: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

星巴克人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品牌传播:星巴克的品牌传播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传统意义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巨额促销,而是独辟蹊径,采用了一种卓尔不群的传播策略——口碑营销,以消费者口头传播的方式来推动星巴克目标顾客群的成长。

  舒尔茨对此的解释是:星巴克的成功证明了一个耗资数百万元的广告不是创立一个全国性品牌的先决条件,充足的财力并非创造名牌产品的唯一条件。你可以循序渐进,一次一个顾客,一次一家商店或一次一个市场来做。实际上,这或许是赢得顾客信任的最好方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星巴克通过一系列事件来塑造良好口碑。例如在顾客发现东西丢失之前就把原物归还;门店的经理赢了彩票把奖金分给员工,照常上班;南加州的一位店长聘请了一位有听力障碍的人教会他如何点单并以此赢得了有听力障碍的人群,让他们感受到友好的气氛等。

  品牌联盟:星巴克提升品牌的另一个战略是采用品牌联盟迅速扩大品牌优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找能够提升自己品牌资产的战略伙伴,拓展销售渠道,与强势伙伴结盟,扩充营销网络。

barnes&noble 书店是同星巴克合作最为成功的公司之一。barnes&noble曾经发起一项活动,即把书店发展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中心,这与星巴克第三生活空间的概念不谋而合,

1993barnes&noble开始与星巴克合作,让星巴克在书店里开设自己的零售业务,星巴克可吸引人流小憩而不是急于购书,而书店的人流则增加了咖啡店的销售额。

1996年,星巴克和百事可乐公司结盟为北美咖啡伙伴,致力于开发咖啡新饮品,行销各地。星巴克借用了百事可乐100多万个零售网点,而百事可乐则利用了星巴克在咖啡界的商誉,提高了产品形象。

2007年,星巴克和苹果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在星巴克的连锁分店中安装相关终端设备,iPod音乐播放器用户和iPhone手机用户都能够在星巴克的连锁店中使用全新的iTunes在线音乐下载服务,将咖啡与音乐融为一体新服务形式开创了营销先河。

品牌扩张:星巴克连锁式的扩张,得益于星巴克给自己的品牌注入了价值观,并把企业文化变成消费者能够感受到的内容和形式。星巴克品牌扩张,一直坚持直营路线:由星巴克总部进行直接管理,统一领导,目的是控制品质标准。这样每家店都由总部统筹管理和训练员工,保证每家海外商店都是百分之百的美国星巴克血统。虽然初期投入的资本较大,但是职员的专业素质高,便于咖啡教育的推广,并建立了同业中的最专业的形象,星巴克品牌的扩张也更加坚定有力。 

客户资产: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要的是咖啡生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24小时培训——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咖啡生需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星巴克也通过征求客户的意见,加强客户关系。每个星期总部的项目领导人都当众宣读客户意见反馈卡。

员工资产:星巴克要打造的不仅是一家为顾客创造新体验的公司,更是一家高度重视员工情感与员工价值的公司。霍华德·舒尔茨将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伙伴关系。他说:如果说有一种令我在星巴克感到最自豪的成就,那就是我们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中间建立起的这种信任和自信的关系。

  在星巴克,员工叫合伙人1991年,星巴克开始实施咖啡豆股票,这是面向全体员工的股票期权方案。其思路是: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这样就把每个员工与公司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无论是CEO,还是任何一位合伙人,都采取同样的工作态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星巴克的员工跳槽率仅为6%,远远低于快餐行业钟点工的14%30%的跳槽率。

供货商资产:星巴克的关系模式也往供应链上游延伸到供货商们,包括咖啡种植园的农场、面包厂、纸杯加工厂等。星巴克对供应商的挑选、评估等程序相当严格,星巴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供应商,能够力保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关系,这样一可节约转换成本,二可避免供应商调整给业务带来的冲击。副总裁 john yamin说:失去一个供应商就像失去我们的员工——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和资金培训他们。


发展攻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目标

  星巴克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全球开设25000家连锁店,就像麦当劳快餐店(拥有30000家分店)那样,无处不在。

  星巴克向各地拓展的做法是先攻下该地区的大城市,塑造良好的口碑后,再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较小的市镇进军。在拓展过程中,星巴克会先参考各地的人口结构资料,仔细进行分析,确定有合适的客户群之后,才会进入该地区。

价格定位

  星巴克的价格定位是多数人承担得起的奢侈品消费者定位白领阶层。这些顾客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爱好精品、美食和艺术,而且是收入较高、忠诚度极高的消费阶层。

  在餐饮服务业中,本身构筑差异化的成本很高,所以想通过产品和价格吸引顾客是很难的,而顾客往往在认同了一种服务之后,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变化,会长期稳定地使用这种服务,这一点在白领阶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总有一种追求稳定的心理倾向。因此,星巴克以攻心战略来感动顾客,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手机支付

  在开发者大会上,PayPal宣布推出手机快速支付功能,该平台允许用户在商店中使用手机支付方式购买零售商品。星巴克将会是全球第一家采用PayPal这一平台的商家[1]。据估计,PayPal2010年将会完成近800亿美元的在线支付交易。星巴克与PayPal的此次合作,将给零售业带来非凡的长远影响。

产品品质

  霍华德·舒尔兹星巴克品质的基石是1971年星巴克刚诞生时就致力经营的顶级重烘焙咖啡豆。转型后的星巴克设有专门的采购系统。他们常年旅行在印尼、东非和拉丁美洲一带,与当地的咖啡种植者和出口商交流、沟通,购买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以保证让所有热爱星巴克的人都能品到最纯正的咖啡。星巴克咖啡品种繁多,在制作上有着几乎苛刻的要求。例如,每杯浓缩咖啡要煮23秒,拿铁(星巴克的主力产品)的牛奶至少要加热到华氏150度,但是绝不能超过170度等。

  为保证品质,星巴克坚守四大原则:拒绝加盟,星巴克不相信加盟业主会做好品质管理;拒绝贩售人工调味咖啡豆。星巴克不屑以化学香精来污染顶级咖啡豆;拒绝进军超市,星巴克不忍将新鲜咖啡豆倒进超市塑胶容器内任其变质走昧;选购最高级咖啡豆。做最完美烘焙的目标永远不变。但是也因为这些坚持,有时候却让星巴克处于竞争劣势。

  值得指出的是,后来出于竞争的考虑,星巴克对有些内部规则做了妥协。例如1997年进入超市(后述);特殊区域(如机场)和一些国外市场(如新加坡)采取授权加盟方式(但比例不到10%);提供低脂奶调制的咖啡饮料(星巴克为保证浓缩咖啡的正宗味道都是全脂奶调制)等,都是随环境和市场变化而与时俱进。重要的是,当初的坚持已为建立品牌提供了最大助力。

  1、风格。星巴克的过人之处在于既创造了统一的外观,同时又加入变化,利用风格体现美感,创造了视觉冲击。与麦当劳等连锁店不同的是,星巴克结合不同的地点使每家店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但是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浓郁咖啡香味的嗅觉享受、美妙音乐的听觉享受是不变的经典。

  2、环境设计。星巴克以咖啡制作的四大阶段衍生出以绿色系为主的栽种;以深红和暗褐系为主的烘焙;以蓝色为水、褐色为咖啡的滤泡;以浅黄、白和绿色系诠释咖啡的香气。四种店面设计风格,依照店面的位置,再结合天然的环保材质,灯饰和饰品速配成因地制宜的门店,创造新鲜感。随着季节的不同,星巴克还会设计新的海报和旗标装饰店面。灯、墙壁、桌子的颜色从绿色到深浅不一的咖啡色,都尽量模仿咖啡的色调。包装和杯子的设计也彼此协调来营造假日欢乐的、多彩的情调。

  3、感官识别。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共同塑造了星巴克咖啡馆浪漫的情调。重烘焙极品咖啡豆是星巴克味道的来源,加上四禁政策(禁烟、禁止员工用香水、禁用化学香精的调味咖啡豆、禁售其他食品和羹汤)力保店内充满咖啡自然醇正的浓香。这种带有意式浓缩咖啡馆的气氛和饮品被舒尔茨引进美国后,做了本土化的调整,轻松的爵士乐取代了严肃的歌剧和古典乐(如今也选播一些古典歌剧)。此外,合伙人之间对话的悦耳腔调,吧台师傅煮咖啡时的嘶嘶声,将咖啡粉末从过滤器敲击下来时发出的啪啪声,用金属勺子铲出咖啡豆时发出的沙沙声,打奶泡的滋滋声都让顾客备感亲切矛口舒服。

4、包装美学。星巴克的美学不仅是借鉴,还融合了自己的风格。不同的标记在基本统一的风格下又显示出其多样性和变化性。美人鱼商标的创造者根据各咖啡产地的珍禽异兽,文化特性和各种咖啡独有的情境,设计出十几种精美贴纸。彰显各产地咖啡豆的独特性,让消费者看到包装就联想到各种咖啡的脸谱。星巴克围绕年度主题也展开一些变化,使其形象保持新鲜。不仅如此,星巴克对于商品陈列的方式、甚至小到打开咖啡豆包装袋、贴上包装标签这样的琐事。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装好1磅的咖啡豆后,标签一定要贴在星巴克标志上方1英寸的地方。

 

多维创新

  星巴克服务创新:星巴克还十分注重针对顾客的需求开发新的服务内容。总部设在西雅图的星巴克正在尝试各种经营思路,吸引人们步入店内,延长驻留时间。进入星巴克,你会感受到空中回旋的音乐在荡你的心魄。店内经常播放一些爵士乐、美国乡村音乐以及钢琴独奏等。这些正好迎合了那些时尚、新潮、追求前卫的白领阶层。他们天天面临着强大的生存压力,十分需要精神安慰,这时刻的音乐正好起到了这种作用,让你在消费一种文化中,催醒你内心某种也许已经消失的怀旧情感。从2002年起,星巴克在北美和欧洲1200家连锁店里推出高速无线上网服务,携带便携式电脑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的顾客可以一边惬意地喝着咖啡,一边在店里上网浏览页面、收发电子邮件以及下载信息。

渠道创新:1998年,全美国通过超级市场和食品销售出去的咖啡占当年总数销售额的一半。在超过26000家的食品杂货店中蕴藏着比星巴克零售连锁店和特种销售渠道更加广阔的市场。充分利用这个渠道可以为公司带来几百万的消费者,除此之外,将产品打入超级市场还能够节省公司的运输费用、降低操作成本。公司的零售能力也将进一步强化,舒尔茨等公司决策者认为,超级市场是继续开拓星巴克咖啡销售量的重要途径。

    消费教育:星巴克在向亚洲国家扩张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在一个习惯喝茶的国度里推广和普及喝咖啡,必然会遇到消费者情绪上的抵触。星巴克为此首先着力推广消费教育

    神秘顾客:对星巴克而言,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为实现这种口碑的效应,就要服务好每一位客人。星巴克的标准是:煮好每一杯咖啡,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你可能今天面对的是第100位客人,可对客人来说,喝到的却是第一杯咖啡,他对星巴克的认识就是从这杯咖啡开始的。[2]

海外市场扩张

  星巴克选择了亚洲作为海外扩张的第一站,是因为:1、亚洲对星巴克扩大市场占有率很有帮助;2、亚洲可以成为星巴克优质阿拉伯咖啡豆的来源地;3、星巴克在亚洲很容易具有公关优势

  星巴克进军欧洲市场的主要原因是:1、欧洲具有浓厚的咖啡文化2、欧洲咖啡客的悠闲使那里的经营者很少考虑变革和发展现代经营理念,这给星巴克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瑞士作为国际中立国家,以旅游为支柱产业,排外思想并不严重。因此,瑞士对星巴克的欧洲市场举足轻重。如果星巴克不能在瑞士立足,那么征服其他市场的计划就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跨国企业在海外立足的根本是入乡随俗,实行本土化经营。咖啡是西方的,星巴克是美国的,而星巴克的咖啡文化却是全世界的——这正是星巴克在全球化过程中巧妙运用本土化策略的结果。在中国和日本,星巴克让本来对咖啡并不熟悉的东方人品味出了东西合壁的美妙感觉,从而醉心于星巴克;在欧洲,星巴克让对音频 保守且挑剔的英国人从咖啡中喝出了下午茶的韵味。这便是文化融合的力量,是本土化的高明之处。星巴克是带着其独特的咖啡文化进入一片陌生市场的,但正是在陌生的市场中,星巴克丰富了自身,让顾客置身于星巴克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新鲜感觉,这就保证了星巴克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开拓无往而不胜。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