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9-09-14 10:2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忆天津一中作者:安详一翁
          天津一中

  一位在天津的老校友打来电话,称母校天津一中70周年校庆,韦力校长题词,老校友返校者甚多。于是,勾起我许多往事的回忆。

 我是1952年考入天津一中的。那时,因为住在南开二纬路,先考取了南开中学。南开当时是私立学校,一学期需要交35元学费,家境贫寒,心想:还是给老爹节约些开支吧;于是又考上了天津一中。去南开退学,学校竟然不让退,理由是你
标签:

转载

(2015-12-15 07:51)
标签:

转载

一中校友对老校长韦力的记忆!
原文地址:韦力校长作者:约定

校长这个职位对于学生来说似乎是有距离的,除了在全校的大会上讲话或许能让学生对其有所感觉,校长个人的教育理念、工作能力影响更多的应该还是教师这个层面。然而真正的教育家是会在点滴之处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的魅力。这次的培训,很多教授在讲到现代的教育名家时都会说到“南段北韦”---

2003年秋天,我结缘一中,转眼一纪,如今回忆校园,依然怀念满满。最为怀念的莫过于敬爱的老师们三年中给予的无限关爱和悉心指导。

 

“每人拿出一张纸来”

 

    “每人拿出一张纸来”,这是每节语文课孙建昆老师的“开场白”。高一到高三,默写语文基础知识的小条同学们在高考前不必再装订,三年的日积月累,成千上万的“音形义”已在同学们脑海里自然成册。毕业多年后的同学聚会,当年孙老师课上讲的“喁喁私语”“踽踽独行”已成为我们的“接头暗号”。

    能获得理科实验班的“全民崇拜”,孙老师的博闻强识已无须多言。记得同学聚会时一位偏向理科的同学回忆说:“孙老师是我遇到过的学识最渊博、授课最生动、谈吐最幽默的语文老师,高中时那样认真背成语、写周记,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动力。”或许这动力的最主要来源正是授课教师的感染力吧,为孙老师的魅力点赞!

 

“第一节课咱们考个试”

 

    “第一节课咱们考个试”,这

标签:

杂谈

标签:

杂谈

各界校友同贺母校:

热烈祝贺天津一中2010年高考拔头筹

唐天琪同学高考理科取得693分的优异成绩,位于天津市第一

李玮同学高考理科取得680分的优异成绩,位于天津市第三

冷士强同学高考理科取得678分的优异成绩,位于天津市第五

热烈祝贺天津一中高考理科重点本科一次上线率97.6%、高考文科重点本科一次上线率100%

背景介绍  相关链接:

骄人的高考成绩

——靠整体水平取胜

——靠提高率、进步率、转化率取胜

自1997年天津一中在全市率先取得高考一次上线100

(2010-03-07 10:06)
标签:

杂谈

回忆柳占发老师

提起天津一中的体育,必然会和柳占发老师的名字联系起来。

柳老早年毕业于爱国将领张学良创办的东北大学体育系,终生投身于体育教育事业,天津一中建校初,柳占发老师就来到一中任教,直到80年代退休后又返聘为学校体育顾问,半个世纪人生历程,都献给了一中的体育教育事业。天津一中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在天津市、在全国不断创造出骄人成绩,以至成为全国名校的发展历程中,体育作为一育,为一中增添了众多绚丽光环,而柳占发老师是功不可没的。正是因为柳老的突出业绩,使他成为天津市教育界赫赫有名的名师,他在全市最早被评为国家级田径裁判,多年担当天津市各级田径运动会的总裁判长,并被选为天津市田径协会主席。

作为体育教师,柳老师把体育课堂作为阵地,不仅教会学生各种体育锻炼项目,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道德和意志品德修养,我在一中读高二、高三的时候,都是柳老师教我们体育课。这期间,我们不仅学会了田径、体操、球类等各种体育项目,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掌握各项

标签:

杂谈

1959届校友、原第二南开中学校长   潘天佑

1959届校友、原海河中学副校长    张大耀

1956届校友、原第八中学校长   韩家千

1964届校友、原海河中学党总支书记   杨宗明

1956届校友、原第四中学校长   王培德

1968届校友、原南开中学副校长   朱光裕

1956届校友、原滨江中学校长   黄福临

1956届校友、南开小学校长    靳家彦

1953届校友、原天津一中副校长   李凤川

1968届校友、原第一中学副校长   杨仲禹

1968届校友、原天津中学党总支书记   田中人

1959届校友、原市教委党组书记、教育局长  李闻玺

1959届校友、原育红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刘勋

1958届校友、耀华中学特级教师、教务处主任   张俊瀛

1962届校友、二南开特级教师   赵汝生

1957届校友、原民族中学校长   曹杰民

1959届校友、市民盟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   柏均和

 

标签:

杂谈

追忆母校体育的辉煌业绩

于百炼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天津一中的体育成绩非常辉煌,在历届天津市中学生运动会中,天津一中总是名列第一。当时,象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要给各参加中学累计总分,母校天津一中的总分总是高于后几名学校所积分之和。与此同时,天津一中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体育人才,如蛙泳世界纪录创造者穆祥雄、国家男篮主力白金申、国家男足主力李学俊等。相比之下,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的体育课受益是什么呢?是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不及格

一九五一年秋,我荣幸地考入天津一中。刚入学时,心高志远,力拼成为一名“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但是,读完第一学期,挨了当头一棒,期末总评是:“成绩不及格,开学后补考”。仔细一看,原来是体育不及格,无期末各科总平均分。再深究,原来是体育

标签:

杂谈

李文华院士与学生交谈

 

 

江亿院士和学生在一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