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从吾所好---茶
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
这个茶则前后做了将近俩月,手边只有桥十光老师的一本《漆艺》。
不断的打磨、摸索、重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等到终于可以拿上茶桌的时候也认识几位玩漆的高手,早怎么没认识你们呀http://www/uc/myshow/b
(2014-10-19 09:28)
标签:

军事

分类: 从吾所好---瓷
        金缮工艺源自日本,表面看是瓷器修补,实则是不折不扣的大漆工艺。中国明晚期漆器著作《髹饰录》有“贴金”一条工艺流程与金缮完全相同,只是中国没有将大漆贴金工艺用于瓷器修补。
       日本人能够以纯金来修复瓷器可见已经远远超出了实用为目的的范畴。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敬天惜物的精神。珍惜好我们所拥有的事物,面对残缺不回避,不掩盖,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这种对残缺美的欣赏与日本禅宗美学、茶道美学是息息相通的。
       只有了解了相关日本美学,对器物充满感情和敬畏,才会对金缮有深刻的理解,才不会为了金缮而金缮。
       做金缮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下图是做金缮必备工具
       (图1)
       http://s
(2013-03-22 08:01)
分类: 从吾所好---茶

淘得两枚瓷片,内底茶字款,谁有另三种(汤、果、酒)文字款呀?

明人文震亨《長物志》中記載:“宣(指明宣德)廟有尖足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潔白如玉,可試茶色,盞中第一。世(指明世宗)廟有壇盞,中有茶湯果酒,後有‘金禄大醮壇用’等字樣,亦佳。”

http://s3/mw690/614de330td8782c29a172&690

http://s9/mw690/614de330td8782c76d1c8&690

标签:

藏山

青花碗

茶人

英——盖

市场价值

分类: 从吾所好---茶

苛刻的茶人

桌上每件器具都会精挑细选

未必有多高的市场价值

没有骄奢外表

朴素坚毅的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美感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茶人眼里

每一件都如同“藏山隐海之英”那样弥足珍贵

http://s13/middle/614de330tc6bb6433ca6c&690
清。康熙。狮子绣球青花碗残片。“藏山隐海之英”款


http://s9/middle/614de330tc6bb6485e328&690

http://s14/middle/614de330tc6bb64e3094d&690

标签:

景德镇

浅绛

御窑厂

粉彩瓷

日用瓷

杂谈

分类: 从吾所好---瓷

    从资料来看,第一件浅绛瓷出现于咸丰5年(1855),最后一件出现在民国14年(1925),因此,浅绛瓷在中国至少历经70年。1925年后,基本上没有画浅绛瓷的了。
  宣统至民国初期,由于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变化等,以及其他瓷业的兴起,大批浅绛瓷画师都改画粉彩瓷了。因为粉彩瓷比浅绛瓷的画面要鲜亮得多,色彩也要丰富得多;而早期的浅绛瓷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使用后,大都会脱色、掉彩,失去原有的风采,所以市场渐渐又重新青睐粉彩瓷了。浅绛瓷终于退出了自己的历史舞台。http://s12/middle/614de330hc43e1954a4bb&690

起源:

首先,同治后期至光绪一朝,在景德镇大的战乱基本结束,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其二,由于战后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复和家庭安稳,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这样,价廉物美的浅绛瓷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当时的日用瓷中,几乎无处不是浅绛瓷。第三,朝廷的腐败,国力的衰微,御窑厂长期无御窑可烧

(2012-05-22 17:08)
标签:

湘湖

白瓷

宋代

青瓷

胎骨

杂谈

分类: 从吾所好---瓷

雨后清晨,在朋友带领下驱车直达湘湖窑山脚下,泥泞的山路慢慢显现出零星的宋代瓷片,这里以烧制影青釉执壶为主,临着南河有便利的烧造运输条件。再走不远匣钵和影清残片堆积如山,当时盛况可见一斑。(湘湖窑在江西省景德镇,瓷器烧制于宋代。发现窑址两处,一在窑前山,制品胎骨坚致,釉作灰青色,二在窑栏山,制品胎骨细腻洁白,施釉匀净的白瓷青瓷。)

http://s9/middle/614de330xc09c97afe728&690

http://s1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