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术活动 |
标签:
文化 |
分类: 学术活动 |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学评论 |
时尚的故事读本
——读慕容雪村的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
周志雄
与众多的网络出身的作家类似,慕容雪村的小说并没有引起文学批评界的关注,目前对于慕容雪村的评论主要还是由网络读者和报社记者完成的,在各大论坛中,有关《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跟贴性评论有百余万字,而在文学学术期刊上,有关慕容雪村的评论文章只有有限的几篇,慕容雪村的作品为什么会引起网络读者的追捧,慕容雪村是否能够代表中国目前的网络文学成就,慕容雪村的作品最突出的成就体现在哪里?本文就慕容雪村的近作《原谅我红尘颠倒》来谈谈这一问题,这篇小说于2006年11月在天涯论坛“舞文弄墨”上连载,2008年10月由珠海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成为书店畅销书。
标签:
文学评论杂谈 |
——张旻小说论
有评论者将张旻的小说被看作是对“性”有“依赖性”的叙述,是一种吸引读者的畅销书策略,和抛弃生活的意义,放逐崇高的理想,听凭直觉的驱动,消解灵魂的深度相联系[1]。张旻的小说大多是浸蕴在感情世界里的缠绵故事,在一些以传统情感道德为尺度的批评家眼中,爱情的意义让位于欲望化的生活情绪流,是不健康的,是有待修正的。这种批评方式所判定的结论与张旻的
标签:
我的旧作文学评论文化 |
对《故事新编》的研究,在鲁迅研究之中是比较滞后的。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系统的研究专著很少,一些随感式或角度单一的论文较多。而《起死》在《故事新编》的研究中又是一个薄弱环节,《起死》的研究往往散见于《故事新编》的研究论文之中,很少见到单独研究《起死》的论文,与《阿Q正传》拥有多本研究专著和数百篇研究论文相比,《起死》的研究显得很“瘦弱”。本文选择《起死》作为解读的对象,意在将研究者们通常所忽略的问题重新提出来,以凸现鲁迅最后一篇小说在他的写作之中的重要意义。
一
以往对《起死》的主题主要有以下的概括:1、将《起死》的主题看作是对庄子虚无主义哲学的批判,而庄子虚无主义哲学又是和当时的民族失败主义和知识分子虚无主义情绪相联系,与鲁迅的杂文一样,《起死》通过庄子前后矛盾和出尽丑态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对现实中“无是无非”者的批判,或概括为对“第三种人”、“自由人”的批判,或视为对施蛰存提倡青年读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