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分类: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李一冉著)传十章 (一)

第一章 释明明德

道在哪里?道在生活中,生活即是道,真佛只论家常。

性中本有之无常:仁、义、礼、智、信。

二章 释新民

性、心、身合一。

福尽人亡。

一切生灵的本源与其所追求的归宿都是至善。

生灵从何处来,回何处去,老子曾讲过,我们的自性由宇宙的正体,通过天地再到人身,将来使命完成之后,再由人身透过天地,回到宇宙。

知道生命的源头是第一义谛,而回到生命的本源是人生的真谛。人只要不离开大道——生命的本源,就不会有任何危险。

三章 止于至善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君仁臣敬,顺乎天理。故为人臣,要先敬己心,心为一身之君(自性),故敬重己心,则不愧于心。

小孝:养父母的身体,让父母衣禄不愁;

忠孝:养父母的心,让父母开心无忧;

大孝:养父母的德,利益天下苍生,光宗耀祖,庇佑祖先;

大大孝:养父母的性,让父

《大学》(李一冉著)经一章:

《大学》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不退转之意)于至善。】

【解析】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皇帝之学天也。”

如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万事、万物都有天的道理,依理遵循,则行事顺当,自然趋于美好。

明德即是自性。人降生以来,上天赋人之性,内含“五常”之德(仁、义、礼、智、信),本是光明污染的,所以称“明德”。

“存心养性”不乱动,内心清净,无为而做才是真正的修行。

将自己一切不好的习性、毛病、脾气、种种不良嗜好一概除去,本性自然就光明了,这就是正己修身的内德。

在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因新而亲,因亲而更新。

要知道“道”的源头在何处,否则,根源已失,修行一定很难成功;因为背道而驰,也绝了天人感应,所以回天之路就迷失了。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修心养性”,这才是根源所在。

《修心养性:修正、去除内心一切杂染;行善积德,培养性德》~个人解读。

“至善”,就是极致的善,最圆满的善。与人心分辩善恶之善完全不同,前者无为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笔心得

观看《和平战士》的感悟:

人得老实的活在当下,不老实就挨削。不活在当下,就没有力量,就没有快乐。欲望就是在抗拒生命之流。生命的精彩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行动,不去计较结果如何,每一刻都会做的非常完美。只注重结果,过程中的每一刻都不会全然投入,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

最好的状态就是:越来越轻松自在,面对任何人事物都能泰然处之。

1,梦是内在神性指引

2,智慧是在日常实践中感悟的

3,排除杂念,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当下的力量)

4,智者让丹刷马桶,就是让他学会在动作中冥想,放开多余的束缚(比如,骄傲,爱插话等自以为是的思想)。丹自负,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厉害。

5,当丹开始静下来像内看时,他原本的生活被扰乱了,他无所适从,没有了安全感,内心充满矛盾,困惑,恐惧和愤怒。

6、不老实,就会被宇宙削的头破血流。当他感觉不到安全感时,他离开了智者,回到了原来自认为舒适的生活状态,放纵,自负。直到他发生了车祸,腿受伤被告再也不能参赛,他才静下心来回到内在。

7,女人要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